鄧新華
據(jù)說,在沒有鞋的古代,有一個國王出巡的時候,腳被石子硌得很疼。于是他下令把全國所有的路都鋪上牛皮。他認為這樣一來,全國人都可以不被石子硌腳了。一個大臣建議:“其實人們只要把自己的腳包上牛皮就可以了?!眹趺腿恍盐?。皮鞋就這樣發(fā)明了。
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避免硌腳,但照國王的方法,成本大得不可思議,大臣只換了一下思維角度,就得出了更好的辦法。這就是經(jīng)濟學的辦法。經(jīng)濟學要講成本計算。而人類行為的規(guī)律揭示:每個人為自已的腳負責,是最經(jīng)濟的辦法。不僅腳,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再進一步看,如果是國王用納稅人的錢在全國道路鋪上牛皮,那么,人們是不會珍惜這些道路,因為反正是免費的,誰會在乎?但如果是自己買皮鞋,他們就不會糟蹋這些牛皮啦。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在生活中,人們卻常常不知道這一點。
人們以福利之名要求政府免費提供這個提供那個,這其實就是在要求政府——用牛皮鋪上所有的道路。
福利的愿望聽起來很好,但經(jīng)濟學要看成本。政府免費提供東西,就必然要多收稅。人們免費得到這些東西,但卻多繳了稅,為此他們就必須減少其他方面的享用。而對于免費的東西人們卻并不珍惜,他們會盡可能地多要,哪怕并不那么需要。于是,政府需要增加更多的稅收,人們就要減少更多的享用,然后來爭取這些貌似免費其實仍然是由他們的稅款支付的東西,這會造成驚人的浪費。
例如,舉辦2010年亞運會期間,廣州決定公交地鐵30個工作日內(nèi)完全免費。這一決定看起來是為市民提供了福利,但馬上就發(fā)現(xiàn)并不可行:地鐵實行免費的第一天,有多條地鐵線路被擠爆,甚至可能發(fā)生公共安全事故。市政府被迫緊急取消免費令,改贈市民交通卡。取消免費令后第一天,地鐵就恢復(fù)了往日的秩序。
地鐵免費,引來那些本不必坐地鐵的人來占有資源,必須坐地鐵的上班族時間和安全就受到威脅。如果不免費,人們會考慮采用更合適的交通方式解決出行問題。是免費把他們集結(jié)到地鐵上的。其實地鐵并不是真的免費,而是政府用稅收支付的。
歷史上有無數(shù)免費福利造成浪費的例子。
歐美免費醫(yī)療的結(jié)果是,把小病小災(zāi)的人們驅(qū)趕進醫(yī)院爭搶醫(yī)療資源,從而耽誤了大病患者的治療。
政府“免費”幫助弱勢群體,會吸引無數(shù)的并非弱勢的人偽裝成弱勢,來獲得福利資源,這跟免費地鐵吸引人們一樣。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則被攤薄了福利所得。政府為了滿足人們的追求公平的愿望,只好加大福利開支。可是這就需要人們多繳稅,影響了人們創(chuàng)造財富的速度,從而減少了福利的來源??傊?,政府“免費”幫助弱勢群體的結(jié)果是:人們會付出更多的成本,但弱勢群體卻得不到合適的幫助。
如果由人們自己選擇如何幫助弱勢群體,他們就會量力而行。
他們會珍惜自己的慈善資金,把資金交給可靠的民間慈善組織。這些民間慈善組織會仔細甄別弱勢群體,不會讓假冒者搶走慈善資源;另一方面,他們會把慈善停留在必要卻不太高的水平,減少假冒者的動機。
慈善和皮鞋并無實質(zhì)區(qū)別。由每個人自己決定資源的用途,人們就會精打細算,杜絕浪費,使資源配置到最佳的地方。由政府來越俎代庖,就只好忍受高昂的成本。
(摘自《錢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