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小邁
出訪朝鮮未能見到金正日卡特,一個“不吉利”的總統(tǒng)?
■輯/小邁
前總統(tǒng) 4月26日上午,美國前總統(tǒng)吉米·卡特(中)在平壤順安機場接受小學生獻花。
■http://phtv.ifeng.com/program/zbjsj/detail_2011_05/03/6130050_0.shtml
很多與卡特見面的元首,沒有多久都去世了。例如前蘇聯(lián)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韓國前總統(tǒng)樸正熙,還包括朝鮮前國家主席金日成。
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陷入長時間僵局、美朝之間對話完全停滯之時,87歲的美國前總統(tǒng)吉米·卡特,于4月26日再赴朝鮮。此前,他曾兩次前往朝鮮展開“私人外交”。
與這位白發(fā)老人隨行的還有另外3名前任國家領導人,他們4人都是“元老團”的成員,這個組織由南非前總統(tǒng)納爾遜·曼德拉創(chuàng)建,其成員主要是一些退休的國家領導人,創(chuàng)建該組織的目的是促進世界和平。
此次對朝鮮訪問的卡特,出訪前曾多次表明希望與朝鮮最高領袖金正日父子會面。去年8月他訪問朝鮮時,就與金正日擦肩而過。但這一次,金正日還是沒有見他。
韓國一家報紙稱,只要與卡特見面的“強硬人物”,沒有多久都去世了—這里的“強硬對手”包括“非西方意義民主國家”的領導人。例如前蘇聯(lián)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韓國前總統(tǒng)樸正熙、朝鮮前國家主席金日成。
1994年6月16日,卡特作為美國前總統(tǒng),以私人的身份從韓國乘車越過軍事分界線,前往朝鮮首都平壤會晤金日成,他在平壤逗留了3天,金日成每天與他長時間會談。最后一天,金日成與卡特的會談連同宴請,長達6小時,金日成只在中間休息20分鐘。1994年7月8日凌晨,金日成被送進病房搶救,凌晨2時去世。
而在美國國內(nèi),卡特被認為是美國有史以來對“強硬對手”最無知、最天真、最愚昧的總統(tǒng)。
最典型的例子是,卡特在當總統(tǒng)時曾宣布,要結(jié)束人們“對蘇聯(lián)不應該有的恐懼”。他的著名之舉是給了前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一個“親吻”。當時,《華爾街日報》社論說,勃列日涅夫沒有給卡特“回吻”。他所做的是,利用卡特大幅削減美國軍費之際發(fā)展核武器,并把勢力擴張到安哥拉、尼加拉瓜、阿富汗和薩爾瓦多等地。
還有一個例子,當幾乎所有美國媒體政客都在不斷妖魔化鄰國古巴的時候,卡特又成了美國政要訪問古巴第一人,這為改善美古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美國企業(yè)研究所”訪問研究員戴維·弗魯姆曾在加拿大《國家郵報》發(fā)表的文章稱,“卡特太諂媚了”。
此次卡特的訪朝之旅也遭到了國內(nèi)普遍詬病。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27日在題為《為朝鮮奔波的使節(jié)》的社論中,把卡特訪朝定性為“有害無益”,“他實際上把非官方使節(jié)的作用擴大成了全權大使”。
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1981年,他離開白宮時,被認為是政績最差的美國總統(tǒng)之一。但是自那以后,卡特頻繁出訪世界各地,到處倡導民主和人權事業(yè),證實自己是最受尊敬的卸任總統(tǒng),并于2002年因“調(diào)解國際沖突,促進民主人權”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79年元月,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卡特力排眾議,決定與中國建交。雖然4個月后,迫于國會壓力,美出臺《對臺灣關系法》。對于這段歷史,楊瀾在她的親筆傳記《一問一世界》里對這段歷史做了回顧。在接受楊瀾采訪時,卡特回憶:“中美建交前夕,我瞞著兩院,直接領導對華談判。一天深夜,我在夢中被電話驚醒。我在北京的談判代表說,鄧小平問能否每年派5000位留學生來美?我睡意甚濃,有點不耐煩地說,讓他們派10萬人來也沒問題?!苯Y(jié)果,這個數(shù)字成為中國赴美留學生的簽證指標。
“如果當年卡特總統(tǒng)隨口說,那就讓他們派5000人來吧,我還會有留學美國的機會嗎?”楊瀾寫道。
聯(lián)系編輯:caiyalin@blog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