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培紅
在語文教學中,導語所占課時比重并不大,但因其冠于一節(jié)課之首,是全部鏈條中首要的一環(huán),其作用便絕不可低估。成功的導語,能夠緊緊圍繞課文的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引導他們的思維迅速收攏、聚焦,找準學習文本的最佳切入點和共鳴點。導語的內容、風格、方式異彩紛呈,沒有固定模式。結合自己10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我認為在設計一節(jié)課的導語時,應該涉及題材、體裁不同的課文,要設計出不同內容、風格、方式的導語,即使是題材、體裁相同、相近,乃至同一篇目,也可以變化出內容、風格、方式各異的導語。筆者試析四種常用的導語。
1. 拉近距離,真切感知。一般情況下,學生易于對近期發(fā)生的事件或者熟知的人和事感到親切,易于溝通,產生共鳴。而現(xiàn)行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其中的人和事已遠離今天,國度民族都有所差異,學生在學習時會因隔閡而產生距離感。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如能采用“拉近”式的導語,就能讓學生在好似近前的真切感受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這類導語,如支起的一架鏡頭,將過去的人和事緩緩拉近,把異國的風土人情漸漸呈現(xiàn)。例如在教學《海倫·凱勒》這一課時,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記得在2005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有個名叫《千手觀音》的舞蹈節(jié)目,它以美麗端莊的服飾、婀娜多姿的造型、整齊劃一的動作深深打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你知道嗎?表演這個節(jié)目的演員是一群聾啞人,她們身殘志不殘,刻苦訓練,為舞蹈藝術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今天我們也要來認識一位聾啞人,這位聾啞人也是女性,她用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崇高的人格征服了全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p>
2. 情景交融,美感熏陶。這類導語特別適宜于抒情、狀物、寫景的散文教學。因為這類課文注重以飽含感情的筆觸展現(xiàn)一幅五彩繽紛、美麗動人的畫面,在作者的觀察和感受中,無不融合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在這類課文中,湛藍的天空、閃爍的星辰、黎明和黃昏的霞光、樹葉和草蟲的鳴唱……無不展現(xiàn)著特有的美。教師如能圍繞這些情景統(tǒng)一于文字設計的導語,則會感染、帶動學生進入特定情境,從而產生興奮、感動、欣喜、贊賞、驚嘆等審美情感,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導語中如此定音、調弦,學生就會把握全篇的審美基調。筆者在教學《煙臺的?!芬徽n時,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見過大海嗎?它一望無際、波瀾壯闊、氣勢恢宏。我國的煙臺是一座北面臨海的城市,那里的海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風采。春天,海上微波泛起,浪花追逐嬉戲,似頑皮的孩子;夏天,水平如鏡,波瀾不驚,宛如恬靜、溫柔的少女;秋天,海水格外湛藍,天空晴朗;冬日,海上波濤洶涌,排天而來,勢不可擋。這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煙臺的海,去感受那獨特的景觀吧!”
3. 引起注意,激發(fā)興趣。興趣是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高效能催化劑,趣教樂學已經是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的共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道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所謂知識型激趣法,就是教師充分利用自己較為廣博的知識,組織生動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例如在教學《白鷺》一文時,導語可這樣設計:“白鷺,物如其名,是一種純潔無暇、優(yōu)美高雅的鳥。只需聽到它的名字,就給人以美的遐想。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也對白鷺喜愛有加,留下了許多詠鷺的詩詞歌賦。例如膾炙人口的杜甫七絕:‘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李白的《白鷺》:‘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心閑且未去,獨立沙洲旁……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以他那雙詩人獨特的慧眼,發(fā)現(xiàn)了白鷺的美;他還以他那顆靈動的詩心,用生動、形象、簡潔的語言發(fā)掘了白鷺的美,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無窮的想象空間,撩起我們的遐思,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感受自然清新、濃郁綿遠的意蘊?!痹谧髡叩墓P下,白鷺就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教師引古博今,講得生動活潑,熱烈精彩,妙趣橫生,學生聽得神思飛越,如癡如醉,欲罷不能,那么課堂上出現(xiàn)的將是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活潑熱烈的教學場景。
4. 提出問題,發(fā)人深省。提出問題如設“的”,有了“的”,正所謂“有的放矢”,這樣才能將學生思維的箭鏃集中到目標上來,本來較為分散的注意力才會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來。打破常規(guī)、巧設疑問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設疑有一定的講究,提出的問題要匠心獨具,具有獨創(chuàng)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如果教師在課前就緊扣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提出疑問,且語調、語勢、語音都很講究,讓他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無疑將為下面的學習做出良好的鋪墊。在教學《山谷中的謎底》一課時,我的導語以“問”為抓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美麗的大自然除了供人們欣賞之外,還會通過自身的某種現(xiàn)象給人以啟迪。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這條山谷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了松、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為什么在同一條山谷中,西坡可以長滿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能夠生長呢?這一奇異的景觀始終是個謎,謎底究竟是什么?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今天,就讓我們用自己敏銳的雙眼、智慧的大腦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去發(fā)現(xiàn)、去領悟?!?/p>
如果說一堂課好比一道綺麗的風景,那么導語便似引領學生去探究的窗口,引領著學生穿越平面靜止的文字,去立體地感悟文本的魅力。導語不僅僅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技巧,更是一門需細細斟酌的藝術,它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智慧地設計導語吧,當我們牢牢地把握住這個開場白,無論是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還是對幫助學生感悟文本、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都是大有益處的。(作者單位 福建南安市英都良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