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耳
隔代育兒的弊端不少,但又是很多父母無奈的選擇。不過,隨著“80后”父母的增多,祖父母們似乎也開始更新換代了。他們中有不少人都有著不錯的知識積累,人生閱歷也相當豐富,所以對孫輩們的養(yǎng)育也很成功。下面就是幾位老人自己總結的育兒經,也許可以給更多的老人借鑒。
腦開發(fā),外婆也瘋狂
外孫還在他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我就關心起科學養(yǎng)育了。為此,我讀了教育學、營養(yǎng)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還積極地了解了一些腦發(fā)育和腦科學的知識,希望能科學地培育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
女兒上班之后,由我來全權帶外孫,這下我的理論知識能充分實踐化了。除了是外孫衣食住行的照顧者,我還充當起了他的教練——太陽好的時候,在向陽的房間給他來個日光浴,之后再做撫觸。書上說了,要多給孩子變換環(huán)境,才能刺激他的腦發(fā)育。我還讓女兒給買了個嬰兒游泳池,每天把外孫泡在里面玩一會兒。雖然效果可能不如外面的專業(yè)嬰兒游泳訓練,但是這樣一是減少了路上消耗的時間,二是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力度。除了帶泳圈撲騰,我還會托住小家伙的身體,讓他平躺在水中,再招呼他外公來把溫水淋在他的身上。小家伙玩得很愉快,也很舒服。水是一種很好的刺激身體和大腦的方式,而且對增強孩子的體質確實有幫助。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還會用一點點嬰兒精油給外孫做按摩。從頭上的百會穴開始,一直按摩到腳底的涌泉穴。中西合璧才是最好的養(yǎng)育方式嘛,這個對小嬰兒應該也適用。按摩是中國古老的健身術,小小的穴位有神奇的功效,甚至能促進孩子神經末梢的發(fā)育,給大腦神經元多些信息刺激,促進它們的發(fā)展,以及生長出更多的神經突觸???,我夠專業(yè)不?每次按摩,我都會放上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作背景,自己聽著舒服、感覺不那么累了,孩子也會放松、愉快。
現在外孫不到1歲,活潑、聰明,性格也好,這可是對我辛苦付出最好的回報呀!
點評
育兒理論各有千秋,育兒經驗更是千人千方,各有所長。如何做到科學育兒,那還真是得以兒童的大腦發(fā)育、身體發(fā)育特點為基礎。因此,不妨像這位老人學習,事先了解些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方面的知識,讓養(yǎng)育不再盲目。
新知識,和孩子一起學
兒子、媳婦忙得沒工夫管孩子,孫子1歲多就丟給了我。開始我想著把孫子帶得健健康康就行了,可很快我就發(fā)現老一套帶孩子方法不管用了?,F在的孩子特別聰明,從小接觸的新事物多,頭腦靈活,問的問題也就特別多。孫子快3歲了,經常把我問得頭昏腦漲,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理他或敷衍他吧,看他一副落寞的樣子又很不忍。于是,我下決心撿起書本,重新學習。不僅買了好多書看,還經常到幼兒園請教他的老師。
一學習,我才知道了很多奧秘,比如孩子是怎么學會數數的,是怎么來認字的,他的問題應該解答到什么程度。這么一來,孫子簡直把我當成了最好的伙伴和權威,原來有時候調皮不聽話,現在只要我發(fā)話,他絕對不會違背。
為了配合他在幼兒園學好英語,我也硬著頭皮和他一起學。我們會一起看一些原版的動畫片,有時候還來個簡單的英語配音秀,孫子說我學米奇的聲音很像呢!我們還會模仿他們英語教材磁帶里的一些簡單英語對話,有的我確實聽不懂,就直接學舌,屢屢出洋相,孫子一邊樂得前仰后合一邊幫我糾正,我倆的英語都很有進步。
我還辦了一個圖書證,一有空就帶孩子到兒童圖書室去,讓他在書海中“撲騰”,尋找他想知道的東西,我也樂得坐在一邊看我喜歡的書。每次聽孫子津津有味地跟我講蝴蝶是怎么變成的,或者大象的鼻子為什么那么長,我就特別舒心。
如今孫子被幼兒園里的老師和鄰居們叫做“小博士”,但我一點也沒有輕松的感覺,我還得不斷地學習,爭取當“小博士”稱職的奶奶。
點評
時代不同了,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別說老年人,就是年輕的父母都要和他們有“代溝”了。因此,不斷地接觸和學習新知識、新事物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發(fā)揮積極作用。瞧瞧這位奶奶,并沒有因為自己落伍了就放棄教育,反而是開始積極地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多么優(yōu)秀?。?、電視、網絡……各種媒體都為您敞開著多元知識以及多角度了解新知的“大門”,進去瞧瞧吧!
重親情,用傳統(tǒng)文化熏染
去年秋天,我打點行裝,到美國帶孫女。兒子娶了洋媳婦,在國外定居,現在有了孩子,兒媳婦不愿意放棄自己從事的基金會的工作,說這能幫助很多人,我很認同,所以愿意去幫他們一把。
不過,我?guī)O女有自己的原則:只管把孩子的身體照顧好,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至于教育和孩子的人格塑造,還是交給他父母來完成吧,我不想,也不能越俎代庖。畢竟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得承認和年輕人有一些觀念上的差距。而且,國外的文化又和國內有差距,還是兒子、兒媳婦更有發(fā)言權。但是,我很注重把中國人的一些傳統(tǒng)帶進這個半西式家庭,比如自己堅持用筷子,穿布鞋,閑暇時畫國畫、聽京劇CD等等。我并不想要求孫女做這些,但畢竟會對她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兒媳婦對此特別認可,她也正是因為非常癡迷中國文化才嫁給兒子的。雖然我們的小家伙長得更像媽媽,金發(fā)碧眼,但我還是希望她不那么西化,在骨子里扎下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
兒子的公司每次有家庭日活動什么的,他都會帶上我一起去。他的很多洋同事和老板都格外羨慕我們的大家庭,他的老板還數次開玩笑地說也要讓自己的女兒嫁個中國小伙兒。老少同堂,一家人其樂融融,看來是全世界人民都認可的家庭模式呀,呵呵。
點評
老帶孫是中國人的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中國文化重視親情的一種表現。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孩子享受入微的照顧,應該說是兩全其美。尤其老人的年齡大了,對親情會更加珍惜,和孫輩也會有一種天然的親密感。為此,他們再忙碌、辛苦也毫無怨言。當然,這也就造就了老人對孩子更寵愛一些,更縱容一些。年輕父母應該理解老人的心情,把教育重任擔在自己的肩上,不要一味地都推給老人,這樣,隔代育兒的天平就平衡了。
讀故事,輕松省力的教育
我和老伴一致覺得,講故事是培養(yǎng)孩子的一條重要途徑。而且這也不累,我倆輪流坐在那兒讀書,外孫女就很乖地聽,可比看著她別淘氣輕松多了。
于是,每天晚上講一個小時故事成了我們家雷打不動的慣例。故事時間里,即使她的爸爸、媽媽恰巧回來,給她帶了好吃的或新玩具她都無動于衷,依然坐得好好的,專注地盯著我。開始我講的是自己小時候聽過的那些傳說、民間故事,外孫女很愛聽。很快,我和老伴熟知的故事就被掏空了,我們趕緊去書店買來了大批的故事書。我們會自己先看,然后把合適的故事挑出來講給她,一些晦澀的或者含有她不理解的內容就先跳過。后來,我們又發(fā)現了繪本這種好東西,就大批地買回來和孩子一起看。繪本的繪畫精美,內容幽默,而且有些內容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心去感受。我發(fā)現,通過看繪本,小家伙不知不覺地認識了不少字不說,好像領悟能力也提升了。再后來,我們開始了“評書連播”,講了《小豬唏哩呼?!贰缎〔碱^奇遇記》《小王子》等等。然后,我發(fā)現她好像對童話有點膩了,就又趕緊去書店淘來一些腦筋急轉彎、成語故事、科普類的書,把故事時間變得互動性更強了。沒想到,外孫女超喜歡玩詞匯和成語接龍游戲,這對豐富孩子的語言真的非常有好處。
現在孫女上學了,成績很優(yōu)秀,尤其是語文非常突出。應該說,這得益于我們的“故事時間”。其實,講故事也給我和老伴兒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我們又重溫了那些可愛的故事和天真爛漫的童年。
點評
故事是知識的源泉,也是品德教育的好幫手。在看圖畫、聽故事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語言能力、記憶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老人為孩子講故事,相比年輕的父母更有耐心,對孩子提出的奇怪問題或重復閱讀的要求也更寬容。當然,年輕的父母在周末帶孩子的時候,可以加大戶外活動和體育活動的力度,那就真的做到了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