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潛江市江漢油田東方紅學(xué)校 謝飛供稿
中文名:孫中山 外文名:Sun Yat-sen
別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
國籍:中國
出生地: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
出生日期:1866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1925年3月12日
畢業(yè)院校:香港西醫(yī)書院
主要成就:1905年8月20日成立中國同盟會
1911 年發(fā)動武昌起義,推翻清政府
代表作品:《三民主義》
人生哲學(xué):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陵墓所在地:南京中山陵
Dr.Sun Yat-sen (Traditional Chinese:孫中山/孫逸仙)(November 12nd,1866-March 12nd,1925)was a Chinese revolutionary and political leader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Father of Modern China”.
孫中山又名孫逸仙(出生于1866年11月12日,逝世于1925年3月12日),是中國革命領(lǐng)袖、政治家,被稱為“國父”。
Sun played an instrumental role in the eventual collapse of the Qing Dynasty in 1911.He was the first provisional president wh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was founded in 1912,and later co-founded the Kuomintang(KMT)and served as its first leader.
孫中山在1911年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出任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tǒng),也是后來成立的國民黨的第一任領(lǐng)導(dǎo)人。
Although Sun was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leaders of modern China,his political life was one of constant struggle and frequent exile.
盡管孫中山被認為是現(xiàn)代中國最偉大的領(lǐng)導(dǎo)人之一,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卻充滿著動蕩,經(jīng)常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
Sun’s chief legacy resides in his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Principles of Democracy,and 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
孫中山所倡導(dǎo)的民主革命綱領(lǐng)為“三民主義”,由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和民生主義構(gòu)成。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jì)念章簡介
紀(jì)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銅章藏品,是以紀(jì)念辛亥百年為主題,集中并突出展現(xiàn)孫中山等與辛亥革命密切相關(guān)的人和事件,旨在緬懷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驅(qū)的光榮業(yè)績,讓人們銘記歷史,開辟美好未來,而發(fā)行的紀(jì)念章。
藏品特點:
藏品內(nèi)嵌大銅章一枚。大銅章正面圖案為孫中山頭像和辛亥革命戰(zhàn)爭場面,以硝煙為襯托,以及“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英文;背面為“辛亥革命起義地圖”中英文,以及辛亥革命在全國各地的起義地點及時間,以長江、黃河、珠江等中國海岸線為襯托;美觀震撼,氣勢磅礴,主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