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未華(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橋隧處,陜西西安 710043)
烏蘇通溝大橋所跨烏蘇通溝河發(fā)源于中天山深處的烏斯墩山區(qū),溝槽大部分處于高山區(qū),山大溝深,支溝發(fā)育,河溝蜿蜒曲折,河槽狹小迂回,長年流水,流域呈羽毛狀,流出溝口后逐漸變?yōu)楦瓯趯挏\性河流,最后匯入阿拉溝。橋址上下游河道基本順直,主河槽寬約35m 左右,流水基本通暢,河槽穩(wěn)定,上下游接卡口并有小支流匯入。橋址處涉及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洪積粗圓礫土、卵石土、漂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洪積細圓礫土、卵石土,志留系下統(tǒng)片巖夾變質砂巖。依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該工程所屬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
烏蘇通溝大橋為南疆吐庫二線跨越烏蘇通溝及順接隧道而設,小里程側接長度為8.8km的伯信特隧道,大里程側接長度為22.5km的中天山隧道,橋隧直接相連。伯信特及中天山均采用無碴軌道道床,考慮道床形式的統(tǒng)一及運營后的維修養(yǎng)護方便,烏蘇通溝大橋最終采用無碴軌道箱梁。因中天山隧道需采用TBM 掘進機施工,線路在此處由一次雙線分開為兩條單線并行,故烏蘇通溝大橋由左、右兩座單線大橋組成,左線孔跨布置為:6 孔32m 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全長207.4m;右線孔跨布置為:5 孔32m 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全長174.3m。
箱梁為單箱單室直腹板箱形截面,梁端頂、底板局部向內側加厚,腹板在梁端分別向內、外側加厚,防撞墻內側凈寬4.4m,橋上人行道欄桿內側凈寬6.5m,橋面板寬度為6.8m,橋梁建筑總寬為6.8m。梁長為32.6m,計算跨徑為31.5m,梁高為3.0m,頂板厚30~50cm,底板厚30~60cm,腹板厚30~90cm,橫向支座中心距為2.7m。箱梁橫斷面布置示意圖詳見圖1。荷載包括梁體自重、附屬設備重(鋼軌、扣件、軌枕、軌道板、底座、防水層、保護層、人行道欄桿、人行道緣石、人行道步板、防撞墻、電力電纜及電纜槽、通訊信號電纜及電纜槽,合計85.8kN/m)、中活載、離心力、搖擺力、風力、溫度力、列車脫軌荷載、地震力。分別按主力、主力+附加力進行組合,取最不利組合進行設計,并對特殊荷載進行檢算。
圖1 箱梁橫斷面布置示意圖(單位:cm)
施工階段最大拉應力=-0.91MPa(支承中心線截面上緣)
施工階段最大壓應力=11.41MPa(跨中偏1.8 米和3.8m的兩截面下緣)
上緣最大應力=6.74MPa
上緣最小應力=0.65MPa
下緣最大應力=8.07MPa
下緣最小應力=1.93MPa
最大剪應力=1.94MPa 箍筋間距=0.20m
上緣抗裂安全系數(shù)最小值=5.29
下緣抗裂安全系數(shù)最小值=1.55
最大主應力=6.83MPa
最小主應力=-1.15MPa
正截面強度最小比值
(承載能力/內力絕對值)=2.21
鋼束最大應力比=0.593
張拉鋼束完成60 天后上二期恒載78kN/m 到10000天時變形值為0.02358-0.01761=5.97mm。
張拉鋼束完成60 天后上二期恒載85.8kN/m 到10000天時變形值為0.022-0.01688=5.12mm。
施工階段最大拉應力=-1.17MPa(支承中心線截面上緣)
施工階段最大壓應力=11.71MPa(跨中偏1.8 米的截面下緣)
上緣最大應力=6.84MPa,
上緣最小應力=0.42MPa
下緣最大應力=8.20MPa,
下緣最小應力=1.98MPa
最大剪應力=1.93MPa,箍筋間距=0.20
上緣抗裂安全系數(shù)最小值=3.46MPa,下緣抗裂安全系數(shù)最小值=1.54MPa
最大主應力=7.12MPa,
最小主應力=-1.15MPa
正截面強度最小比值
(承載能力/內力絕對值)=2.22
鋼束最大應力比=0.594
張拉鋼束完成60 天后上二期恒載78kN/m 到10000 天時變形值為0.0244906-0.0181776=6.31mm。
張拉鋼束完成60 天后上二期恒載85.8kN/m 到10000天時變形值為0.0241672-0.0194364=4.73mm。
跨中豎向位移=-0.7467E-02/1.195121951=-6.25mm ≈L/5040
梁端轉角=-0.7619E-03/1.195121951 =-0.638E-03
反 拱(0.0 2 4 1 6 7 2-0.0 1 9 8 0 8 4)+0.0198084/0.8-0.00625/2 =25.99mm???慮張拉時混凝土彈性模量只達到設計的80%。
安全系數(shù)及各階段應力限值見表1。
恒載作用下產生的上拱度為29.12mm;靜活載撓度為6.25mm,為計算跨度1/5040,小于計算跨徑的1/1500;為保證線路在運營狀態(tài)下的平順性,梁體應預設反拱。理論計算跨中反拱值為26.0mm,其他位置應按二次拋物線過渡。實際施工中反拱的設置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充分考慮收縮徐變的影響以及預計二期恒載上橋的時間確定。本次設計二期恒載上橋時間為預應力鋼束張拉完成后60 天,理論計算殘余徐變拱度值為4.73mm,小于10mm。鋪設無縫軌道應在終張拉60 天后方可進行,同時橋上附屬設施(二期恒載)宜在鋪設無碴軌道前完成。
表1 安全系數(shù)及各階段應力限值表
梁體因混凝土干燥收縮、徐變及預應力作用下的固定支座端上緣變形量為-7.4mm,固定支座端下緣變形量為0.3mm;活動支座端上緣變形量為-20.5mm,固定支座端下緣變形量為-28.2mm;活動支座上板預設27.9mm的縱向預偏心,向梁端方向預偏。
靜活載作用下梁端轉角0.000638,小于0.001rad,結構橫向自振頻率為11.67Hz,大于55/L;橫向風力+搖擺力+離心力作用下橫向位移為0.251mm,約為計算跨徑的1/125500,小于計算跨徑的1/4000。
橋墩采用單線實體圓端形橋墩,T 形和挖方內橋臺。因橋位處多為卵石土地層,基本承載力較好,橋墩基礎采用挖井基礎。烏蘇通溝主河槽位于大里程側山體坡腳下,位于主河槽內的墩身基礎深度應考慮水流沖刷的影響,同時由于施工期間需要將河道改移至1~2 號墩之間,1、2 號墩基礎深度設計時考慮了施工期間洪水的沖刷。
中天山隧道施工采用的施工方法是TBM 掘進機掘進施工,受場地條件限制,需要在烏蘇通溝大橋的2 號墩至大里程側橋臺臺尾之間修筑大型的TBM組裝平臺,左右線 2 號墩均位于平臺填方邊坡內,故2 號墩身及基礎設計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填土壓力。
烏蘇通溝大橋位于伯信特隧道及中天山特長隧道之間,橋隧相連。由于中天山特長隧道進口采用TBM 掘進施工方案,因此需在烏蘇通溝大橋橋址處設置大型的TBM組裝平臺。綜合考慮施工期間橋下排洪、施工安全等因素,確定采用以下施工方案:
1)TBM組裝平臺填筑前,先期施工烏蘇通溝大橋墩臺及基礎。
2)待墩臺及基礎施工完畢后,在烏蘇通溝大橋大里程側進行填土,作為TBM組裝平臺。在填土坡腳處,修建進入溝內的施工便道。位于橋墩四周的填土須對稱、均勻、分層填筑,以免產生偏壓,造成橋墩結構的破壞。
3)在主河槽范圍內,利用先期修建的橋墩并增設臨時支墩,架設軍便梁,作為出碴通道。
4)中天山隧道貫通后,利用填筑好的TBM組裝平臺及便橋進行烏蘇通溝大橋箱梁的現(xiàn)澆施工。
5)大橋梁體施工完工后,清除橋下填土,恢復既有河道;清除橋墩周圍填土時注意對稱均勻開挖,防止橋墩偏壓。
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飛速發(fā)展,無碴軌道箱梁的采用在鐵路橋梁的設計中越來越普遍,該類梁型的設計重點是控制梁體在設計荷載下的變形。烏蘇通溝大橋屬于典型的橋隧相連工程,其設計采用的無碴軌道箱梁技術及后續(xù)的施工方案已在南疆吐庫二線的建設中順利實施,為今后我國同類型鐵路橋梁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的設計及施工經驗。
[1]劉建瑞.中國交通運輸協(xié)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委員會首屆中青年專家論文集《無碴軌道預應力混凝土梁設計》
[2]范立礎.橋梁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3]TB10002.3-2005.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