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偉 ,葉慶翎
(陜西省榆林市林木種苗站,陜西榆林 719000)
隨著時代發(fā)展,公路建設速度逐年加快,通車里程不斷增加。新形勢下公路建設要求景觀防護林建設與路面、路基建設相協(xié)調,以較快的速度形成"暢、潔、綠、美"的綠色通道。公路景觀防護林是一個延綿數(shù)十甚至數(shù)百公里的線形工程,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立地條件差異很大,建設與管理有其特殊性,建設難度高于其他造林工程,日常養(yǎng)護管理工作量大,技術要求高。為保證公路景觀防護林成活率、保存率及樹木正常生長與開花結實,更好地體現(xiàn)綠化效果,多年來我們在不同類型區(qū)域完成公路景觀防護林工程建設中,積極摸索總結出了適合地區(qū)特點,具有共性和實用價值的公路防護林養(yǎng)護管理技術方法,取得了顯著效果,可供林業(yè)建設單位和公路管理部門借鑒。
灌水是景觀林養(yǎng)護中最重要的工作,尤其在干旱缺水的陜北地區(qū)。栽后是否灌水是除苗木質量、栽植技術外,影響造林成活率高低的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整個養(yǎng)護管理中最主要的費用支出項目。為提高灌水效果,可采用保水劑、覆膜、滴灌系統(tǒng)等抗旱與節(jié)水灌溉技術,減少管理費用。
灌水次數(shù)依氣候與土壤墑情而定,以保證樹木正常生長為原則。每次澆水量以樹穴內水深20 cm左右為宜,一般單株每穴灌水0.15~0.2 m3,如樹穴較小可連續(xù)灌水2次。新栽苗適時灌水2次,這是決定苗木成活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要做到澆透澆足,澆后培土撒坑。第2次灌水后7~10 d灌第3次水,之后一般隔20~30 d澆水1次,如遇干旱天氣,可縮短間隔期。進入8月份可減少澆水次數(shù)。栽植檜柏大苗或檜柏籬時,在高溫干燥天氣條件下,需對樹冠進行適時噴水,降溫防止枝葉干枯,影響觀賞效果。
是土壤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段,這一區(qū)域大多栽植楊樹、榆樹、旱柳、樟子松、油松等喬木樹種或適當配置花灌木,一般年份4~8月份應澆水5~6次,干旱沙地應澆水7~8次。4~5年生以上大樹,根系已發(fā)育完全,可適當減少年澆水次數(shù),直至不灌水。
坡度較大,土壤蓄水能力與水分條件差,所栽培樹木前期需要及時澆水以保證其成活。針對北方公路邊坡多栽植紫穗槐、檸條、沙棘、沙地柏等根系發(fā)達、抗旱性強樹種的實際,造林栽植或播種的前兩年,一般正常年分年澆水5~6次,主要集中在4~7月,生長第3年后可減少灌水次數(shù),除特別干旱年份外,一般不再澆灌。該地段灌水應注意控制水量與流速,以使水分充分下滲。
土層普遍深度為50~60 cm,下層為土工布,雖然土層具保水性,但通透性較差,因此澆水要本著少而勤的原則,除每年各澆1次封凍水和返青水外,生長季節(jié)要視土壤墑情澆水8~10次,8~9月份可適當減少澆水次數(shù)和灌水量。
松土除草是公路景觀防護林,特別是幼樹養(yǎng)護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公路不同地段立地條件的差異,松土除草的次數(shù)、強度要因地制宜。為保持樹體周圍土壤水分,雨后或人工澆灌后應及時松土除草。除樹穴周邊及人工草坪外其他地段可保留野草,但應在拔除菊科、藜科等高大闊葉雜草的基礎上,對保留的生長整齊的禾本科草進行強度修剪,留茬高20 cm左右,每20 d左右修剪1次,年修剪5~6次。修剪后的野生草地同樣能給人以舒適美觀的感覺,同人工草坪一樣,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面積較大,是雜草大量孳生的地方,尤其是樹穴內水分條件好,雜草長勢更旺,除草要及時干凈,做到除早除了。樹穴松土除草一般每年3~4次,5~7月各1次,入秋草籽即將成熟前1次。沙區(qū)公路除草一般應次數(shù)少和強度弱,以保護沙區(qū)特殊的公路景觀。山前坡地公路除草應適時進行,徹底清除樹體周圍2~3m之內雜草,并及時掩埋或運出,防止火災。
在灌木郁閉前除草,郁閉后不再人工除草。根據檸條、沙棘等樹種特性,栽后2~3年內,年除草4~5次。因坡面陡、易造成土壤流失,除草應盡可能在幼苗期進行,對不穩(wěn)定的土壤,除草后應及時踏實,避免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
目前多栽植花灌木或檜柏、側柏等易整形、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清除雜草要及時,且年年進行。根據氣候條件及管理水平每年除草應保持在6~7次,這樣可基本遏制住生長季節(jié)帶內雜草生長,給樹木生長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空間。
景觀林栽植前,每樹穴施入5~10 kg腐熟羊糞或其它農家肥作基肥,并與土壤充分混拌均勻,未經腐熟的農家肥不能直接與苗根接觸。樹木成活后,根據需要追施化肥,一般集中在中央隔離帶、進出城鎮(zhèn)路口兩側、互通立交橋及服務區(qū)。施肥量及次數(shù)因樹齡、樹木生長狀況等而定,施肥時間為5~7月,追肥以尿素為主,一般每年施1~2次。追施化肥要與灌水相結合,有滴灌系統(tǒng)的地段可利用管道隨水施入液態(tài)化肥,無特殊裝置地段灌水后可在樹冠投影位置穴施或環(huán)狀溝施化肥。
為使公路景觀防護林整齊、美觀,生長旺盛、早開花結實、延長壽命,對所有成活的樹木都要適時修枝整形,尤其在樹木生長初期,以控制灌木高度促分枝,促進喬木形成通直主干和大樹冠,保證綠籬造型。
北方公路景觀防護林喬木樹種主要有樟子松 、油松 、云杉 、楊 、柳 、榆 、刺槐 、國槐等 。一般針葉喬木不需修剪,保持自然狀態(tài)生長。闊葉喬木栽植成活后第2年進行修剪,時間在4月初,首先應剪去競爭枝、樹干基部萌生枝及二杈枝,促使樹干通直。栽后第3年修剪競爭枝,使枝下高為樹高的1/2~2/3,之后一般不再修剪,但對新疆楊、刺槐等樹干基部枝條萌生能力強的樹種,應及時剪除萌蘗枝,以保持樹勢、穩(wěn)定樹干。
栽植2~3年后,生長量明顯增加時開始修剪整形。第1次修剪強度不宜過大,隨著冠幅的增加,強度相應增加。一般每年修剪1次,在早春即3月下旬樹液流動之前進行。對丁香、珍珠梅、水臘等生長量大的樹種,在生長季節(jié)還可再修剪1~2次,時間安排在6~7月。須特別注意中央分隔帶內樹木的修剪,以免生長過高或枝條橫向生長伸出護欄板,影響行車安全。修剪強度因樹種和長勢而定,均以促進生長、增加開花量、整形造景、擴大冠幅、增強景觀效果為主要目的,耐修剪樹種強度可適當加大,如玫瑰、丁香、紅瑞木、沙棘等,不耐修剪樹種強度不宜過大,應以修剪偏枝、老枝為主,如一些薔薇品種。
連翹、榆葉梅等先花后葉樹種,春季開花后壓縮修剪老枝,適當疏剪弱枝,剪除病蟲枝,促進萌發(fā)壯枝和次年開花。丁香、珍珠梅、玫瑰、沙棘、檸條等先葉后花樹種,春季重剪老枝,促進下部不定芽萌生壯枝。中央分隔帶內的花灌木保留高度一般為1.5~1.8m,側枝距護欄板10~15 cm,頂端修成弧形,以期整齊美觀,提高遮光防眩能力。
北方公路景觀林綠籬(墻)樹種主要有檜柏、側柏、水蠟、榆樹等,單株造型多為檜柏,這些樹種栽植當年即可修剪。檜柏綠籬可根據苗木規(guī)格修剪,保留高度1.2~1.8 m,上端平頂,側邊整齊。單株檜柏修剪造型,要使樹體圓滑、頂端呈半園形;3~5株叢植者按原定形狀可修剪為球形。側柏、水蠟、榆樹等綠籬頂部修剪為平頂,邊側不修剪或修剪成垂直平面,修剪高度和強度因樹體大小而定。
常綠樹種早春修剪,在生長季節(jié)根據需要間隔40~50 d左右再修剪1~2次;闊葉樹種在全部樹葉開放、新枝生長一定長度后適時修剪,一般在5月中旬后,每年可修剪2次。
對由不同色彩樹種、按一定圖案組合栽植的造型,選擇樹種及苗木時要保持樹種生長量和規(guī)格大小相對統(tǒng)一,以便同步修剪造型,尤其保證樹體高度一致。勤修少剪,以控制高生長形成完善可觀的多彩圖案。
由于特定環(huán)境條件和養(yǎng)護管理難度,公路景觀林樹木容易發(fā)生病蟲害。常見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角斑病、黑斑病、腐爛病、金龜子、舞毒蛾、尺蠖、蚜蟲、紅蜘蛛、介殼蟲、天牛等。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經常性養(yǎng)護工作,要定期巡視和監(jiān)測,搞好預測預報工作,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防治。
營造公路景觀防護林,喬木、灌木成活率均要求達到100%,因此補植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補植用苗與新造林一樣,要求苗木根系發(fā)達、干形直、冠形好,側枝密而均勻一致、土坨不散,無病蟲害。起苗、運輸過程中要做到無碰傷、無斷頭折枝、無損傷頂芽,對樟子松、油松、云杉等針葉喬木至為重要。
補植坑穴相比初植可適當縮小,規(guī)格為70 cm×70 cm×70 cm,苗木規(guī)格應比原栽苗木稍大。補植時間闊葉喬木為4月上旬和下旬,針葉喬木補植時間為12月中旬-翌年3月下旬。闊葉喬木補栽時要修剪除所有側枝,主干去梢頭,統(tǒng)一高度,針葉喬木必須帶土坨。栽植后用支架從三個方面支撐,防止大風吹倒,闊葉樹用油漆涂沫傷口,及時澆灌2次,并覆土壓實縫隙。
植穴規(guī)格為50 cm×50 cm×50 cm,補植時間為4月~5月。挖穴時表層土和下層土分開堆放,植苗時先回填好土。定位扶正調整高度后填土,填少量土后輕輕提動苗木使根系舒展,做到沒有懸空,填土一半時踩實,然后填平踏實。覆土厚度應高于地面3~10 cm。覆土后沿坑邊作土埂,高、寬各20~25 cm,之后立即澆透水2次,10 d內澆第3次水,達到坑底無干土層。已澆水樹穴要適時松土、填縫。
生長過程中對一些初植密度較大的地段要間伐。當樹木生長衰退或進入過熟齡后,需進行更新。喬木及花灌木更新時需要重新定植,檸條、沙棘、檉柳等灌木樹種長勢衰退后,可進行平茬復壯,不必重新栽植。
現(xiàn)階段公路景觀林建設規(guī)劃設計、實施方案一般比較完備,但進入養(yǎng)護期后往往沒有建立完整、系統(tǒng)的技術檔案,尤其是對樹木生長狀況、撫育管理措施、特殊氣候條件下樹木的表現(xiàn)等內容缺乏記載,遇到需要相關資料時只能憑一線人員回憶,以致數(shù)據不夠準確、完整,科學性差。另外檔案管理人員變動后可能會使前期養(yǎng)護措施方法等關鍵內容成為空白,無法保持連續(xù)性,影響管護和技術積累,因此,有必要選派懂專業(yè)、責任心強的人員為技術檔案員,建立、記錄和保管養(yǎng)護管理技術檔案,主要內容應包括:
(1)公路概況、沿線氣候條件、立地條件類型;
(2)景觀防護林規(guī)劃設計、實施方案、建設年限、撫育管理技術規(guī)程;
(3)景觀防護林營造時間、品種規(guī)劃、栽植措施;
(4)景觀防護林年度管理方案、年度養(yǎng)護管理措施、年度技術總結;
(5)不同地段不同樹種成活率、保存率、年生長量調查記錄;
(6)不同樹種物候觀測及適應性記錄;
(7)補植更新情況匯總;
(8)年投資及資金使用情況;
(9)公路沿線景觀防護林布局圖。
[1] 冉秀瓊,孟 梅,孟修建.淺談高速公路的綠化養(yǎng)護管理技術[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6,(1):48-52.
[2] 王生國.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與后期管護[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7(6):672-676.
[3] 劉麗波.淺談高速公路的綠化養(yǎng)護管理[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1):151.
[4] 竇智,張宇.關于公路養(yǎng)護綠化工程的探討 [J].硅谷,201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