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鋒
(羅定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廣東羅定527200)
“虛擬疆域”視野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黃海鋒
(羅定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廣東羅定527200)
互聯(lián)網具有眾多與現(xiàn)實世界不同的特點而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虛擬疆域”。它正成為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途徑,也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所以務必加強“虛擬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目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些不足:僅僅視網絡為一個載體、教育對象狹義化、工作條塊分割。因而,在“虛擬疆域”視野下重新思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虛擬疆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2008 年的“藏獨分子騷亂及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和2009年的“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等事件發(fā)生后,互聯(lián)網的影響力引起我們的思考:在這兩件事中,我國“虛擬疆域”的主流言論是正面的且有利于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但若出現(xiàn)負面的、敵對的言論主流化,則后果不堪設想。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又如何在網絡里發(fā)揮作用以維護我國的“虛擬疆域”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這需重新思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所謂虛擬疆域,即國際信息互聯(lián)網絡,特指集通迅網絡、計算機、數據庫以及日用電子產品于一體的電子信息交換系統(tǒng)。相對于現(xiàn)實物理疆土,它能使文本、聲音、圖像、視頻信息等進行超越時空的傳送?;ヂ?lián)網呈現(xiàn)出眾多與現(xiàn)實世界不同的特點:信息的集合性、交往的平等性與多邊性、網民信息選擇的自主性。這樣使得網絡正漸漸消耗著現(xiàn)實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影響和諧社會建設。
(一)虛擬世界正日益成為各種勢力爭奪群眾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互聯(lián)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民人數急速增長。在虛擬空間對網民德育工作則相對滯后。此外,網絡的信息的集合性、交往的平等性和多邊性、信息選擇的自主性等特點使得各種思潮和勢力在網絡里公開和我們爭奪人民群眾。這種態(tài)勢日益明顯且影響力不容低估。
(二)各種低俗文化不斷挑戰(zhàn)主流正統(tǒng)文化的地位
網絡的交互性讓人們容易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網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參差不齊,發(fā)報的信息也不像傳統(tǒng)媒體那樣經過政審。這樣,網絡信息就難免會充積各種低俗的非科學的甚至是違法的反動的信息,如某某明星的艷照門事件、算命和“六合彩”等。這與“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格格不入,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
(三)影響青年的健康成長
我國第24次互聯(lián)網發(fā)展統(tǒng)計調查報告顯示:30歲以下的青年網民占總人數的比例達到63.7%,這個群體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這些改革開放后出生的青年人與他們的父輩相比有非常鮮明的特點:他們熱情開放,追求平等自由;認同經濟理性又有點自我;思想不穩(wěn)定但可塑性強;喜歡跟著感覺走而容易隨波逐流;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卻又缺乏分別是非的能力。網絡是青年人的網絡,青年人又是還需教育引導的青年。在充斥著低俗文化、各種勢力包括敵對意識形態(tài)活動頻繁的網絡里,青年網絡有可能受到毒害而不能健康成長。
目前,把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的“虛擬疆域”作為相對獨立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域來研究則并不多見。更多地是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為“基于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網絡作為思想教育的新陣地、新工具、新方法,用以加強和改進思想教育”。[1]這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難免出現(xiàn)不足:
(一)只把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當前,把網絡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得到廣泛認同。認為網絡具有很多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具有的優(yōu)點:“它的大眾性、普及性、及時性,將社會、學校、家庭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連為一體?!堰^去相對狹小的教育空間變成了社會性的、開放性的、快捷性的教育空間,使學校與社會有機結合,有效結合,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和教育模式。”[2]于是,大家把大量的德育內容放到網站,或通過即時通迅軟件、BBS等工具來取代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間的面對面的心靈溝通。不可否認,把網絡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能對受教育者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僅僅把網絡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或者手段并不能真正完全地體現(xiàn)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局限為在校學生
現(xiàn)在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大多把教育對像設定為學生,進而思考如何在網絡的環(huán)境下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我國第21次互聯(lián)網發(fā)展統(tǒng)計調查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有69%的網民是在30歲以下,而學生占全部網民的比例只有28.8%,還有40.2%的青年并非在校學生,他們也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對象??梢哉f,沒能正確引導青年網民就不能有一個安全和諧的“虛擬疆域”,沒能正確引導這40.2%的非在校生的青年網民,也不可能把那個28.8%的學生網民教育好。由此可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不能僅僅局限為在校學生。
(三)顯性教育有余而隱性教育不足
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網民數量的高速增長,國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指導意見。全國宣傳機構、學校紛紛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建設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的探究,但還存在不足:顯性教育有余而隱性教育不足。以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例,近年來各高校紛紛建立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師生以電子郵件交流”和“利用QQ等即時通迅軟件交流”等教育方式也受老師們歡迎,但這些只是穿上“網絡”外衣的傳統(tǒng)的顯性教育。學生獲取網絡信息是自由而自主的,面對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他們很少會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主動去閱讀那些冷冰冰的而又在現(xiàn)實世界里經常聽教師講來講去的信息。事實上這類型網頁的點擊率也不高。一些網站在近1年的時間里瀏覽量僅在2000~3000人(次),日均不足100人(次),更有一些網站年均瀏覽量達不到1000人(次)。[3]互動型的思想交流就相對樂觀一點。
(四)教育主體多是自掃門前雪
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視為現(xiàn)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網絡版,出現(xiàn)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為政、自掃門前雪的情況就在所難免。在現(xiàn)實中,教育對象由于時空的分割而成為相對“孤立”的群體,教育者可以只需少數群體。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管“別人瓦上霜”。但網絡的開放性使得這個虛擬空間沒有彼此的界線,現(xiàn)實個體能自由獲取信息。若絡網思想政治教育還各自為政,德育成果很快就在各種思潮的涌動下消融。
以上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差說明,要做好網上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正確認識網絡的特性,把網絡作為一個與現(xiàn)實相對獨立的疆域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網絡而有別于現(xiàn)實的世界,網民的行為表現(xiàn)也是與現(xiàn)實不同的。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網絡僅僅作為現(xiàn)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的手段、新的載體,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至于讓虛擬疆域里的思潮消融現(xiàn)實的德育成果而影響和諧社會建設。
(一)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網絡知識教育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已經完成了從工作經驗到成為一門學科的跨越。一支人員數量可觀、理論素質、政治素質、業(yè)務素質都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奮斗在現(xiàn)實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線,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隨著電腦日漸普及,網絡由于其自主自由、即時迅速的特點迎合了青年網民挑戰(zhàn)權威、追求自由和追求效率的心態(tài)而得到他們的青睞,使得網絡成為他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社會化的一個新途徑。
要正確引導青少年,我們必須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但其又有別于傳統(tǒng)現(xiàn)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難以滿足網絡德育工作要求,主要表現(xiàn)為:對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淡漠;沒有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和技能;對有關網絡法規(guī)、網絡道德、網絡特性、網絡文化缺乏了解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這幾個方面轉變:一是要堅持網上網下教育并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二是要認真學習網絡知識和技能,了解網絡特性;三是要學習網絡法規(guī),了解網絡道德與文化。這樣才能融進網絡,了解和平等對待教育對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主動占領網絡、參與網絡的意識和行動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都有要占領網絡陣地的意識,因而網絡存在各種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網站、BBS、博客,但這些直觀的占領,意義并不大。據我國第2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6月,我國擁有的網站數量為306萬個,數量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網頁很快就淹沒在浩如煙海的網頁世界。此外,內容刻板、更新速度慢的思教網頁本身就難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
針對網絡信息海量的這一特征,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采用抓“重點”的工作方法。目前我國擁有的網站網頁雖然很多,但是青少年經常訪問的網站網頁數量還是有限的,他們經常訪問的網站就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這些網站有兩類:一如新浪網、人民網、騰訊網等注意網民互動,網站配置有BBS和新聞反饋評論的熱門網站;另就是專業(yè)做BBS的網站如天涯社區(qū)、學校里的BBS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只要主動參與進去,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正確的“三觀”引導網站的思潮,才有助于建設一個和諧文明的互聯(lián)網世界。
(三)構建全國性的自上而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目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表現(xiàn)出這樣的不足:“各個單位、學校的網站、主頁各自為政,彼此缺少協(xié)調,整個輿論生態(tài)缺少總體設計?!M管各自都能拿出一套經驗,但也只是在相對小的環(huán)境里適用,或者是形式上的熱鬧,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績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水平?!盵4]因此,要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務必完善現(xiàn)實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1.各級教育部門主動協(xié)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單位,給與指導意見,統(tǒng)一思想。他們才有主心骨,不至于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必要的時候給予物質支持,加強相關業(yè)務培訓。只有這樣才增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2.共同研究網絡,教育情報共享。要正確引導網絡,就參與網絡,深入網絡把握當前的網絡動態(tài)。在這點上,深圳市是個好榜樣。他們安排專人關注網絡,收集網絡對深圳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分析后統(tǒng)一正面回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是那樣,經常關注網絡思潮,收集思想偏差進行分析。如果是地區(qū)性的則可自主進行網上引導即可;如果可能影響大部分地區(qū)的甚至是全國性的思想問題,則可利用網絡即時性特點通報上級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及早做好預警,將影響盡可能縮小。
3.關注重點,協(xié)同教育。網上的流言蜚語,一半是故意造謠,一半是對事情成因缺乏專業(yè)了解或者缺乏深度的理性分析。這些流言蜚語通過網絡高速傳播形成發(fā)酵狀態(tài)后,就是一股殺傷力極強的洪流。要杜絕網絡流言蜚語,凈化網絡環(huán)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情報共享分析得出真相后,協(xié)同一致在青年網民經常訪問的網站、BBS系統(tǒng)實施正面的宣傳,以此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導向力量去淹沒這些網絡流言。
[1]潘敏,陳中潤,于朝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6,(11).
[2]鄭婧,鄭新先.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研究[J].理論導刊,2006,(9).
[3]李本成.與時俱進,開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J].政治行政,2005,(8).
[4]陸俊,嚴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J].思想教育研究,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