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熟村
(中國社會科學院 近代史所,北京 100006)
袁世凱晚期的經濟史
賈熟村
(中國社會科學院 近代史所,北京 100006)
袁世凱贊賞張謇等人的 “棉鐵主義”,實業(yè)救國,出任總統(tǒng)以后,大權在握,即重用張謇、梁士詒、周學熙等一大批實業(yè)家、銀行家,在這些專門家的大力支持下,頒布了一系列的發(fā)展社會經濟的法令、條例、細則,再加上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陷入戰(zhàn)爭,無暇在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國內、國際環(huán)境,都對中國發(fā)展經濟非常有利,于是,中國經濟的各行各業(yè),都有明顯的進步,其成效應該說是空前的。
袁世凱;經濟史、張謇;梁士詒;周學熙;棉鐵主義;實業(yè)求國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病死。慈禧太后以載灃之子溥儀為皇帝,攝政王載灃為監(jiān)國。次日,慈禧太后病死。接著,康有為與梁啟超聯名通電,稱兩宮禍變,袁世凱為罪魁,乞誅賊臣,伸心憤。于是,清廷命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開缺回籍。袁世凱回到了河南衛(wèi)輝。王祖同寫信給王錫彤,認為王錫彤應該主動謁見袁世凱,盡地主之誼。王祖同 (1889—1920),字肖庭,河南鹿邑人。出身進士,曾任御史①(P77)。王錫彤 (1866—1938),字小汀,河南汲縣人。出身拔貢。曾管理禹州三峰煤礦公司,籌建洛陽至潼關之鐵路。宣統(tǒng)元年正月初四日,王錫彤拜訪了袁世凱,袁世凱對王錫彤經營禹州煤礦的能力頗為贊賞②(V.3、P41)。四月,王祖同放江西饒州知府,迂道輝縣謁袁世凱,袁世凱對王祖同說,官可有作,實業(yè)不能不辦,力言實業(yè)關系國家興衰之重,問王祖同,在河南同鄉(xiāng)中有能辦實業(yè)者乎?王祖同以王錫彤對,袁世凱請王祖同為他招致王錫彤。六月,王錫彤至彰德見袁世凱,袁世凱對王錫彤說,罷官歸田,他無留戀,惟實業(yè)救國,他抱此宗旨久矣,所辦實業(yè),概畀之周學熙,周學熙以現任直隸按察使丁憂,釋服后即當放缺,不定何省,已辦之實業(yè),棄之可惜,前日,周學熙來見,專為此事,研究數日,苦難替人,君幸為我謀之,我 知 君 可 勝 此 任 也②(V.3、P45)。 周 學 熙 (1866—1947),字緝之,安徽東至人。為兩江總督周馥之子。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曾委他總辦直隸銀元局、淮軍銀錢所、直隸工藝局,創(chuàng)辦啟新洋灰公司、灤州煤礦、北京自來水公司③(P21)。
八月,王錫彤與袁世凱長子袁克定一同到京,住于袁世凱京宅。九月,王錫彤見北京自來水公司總理周學熙,協理孫多森。王錫彤即被選為自來水公司董事。孫多森 (1867—1919),字蔭庭,安徽壽州人。出身貢生。他同時還兼任啟新公司、灤州煤礦協理④(P243)。接著,王錫彤又與孫多森,陳惟壬視察灤州煤礦,會晤了李士鑒。陳惟壬,字一甫,安徽石埭人。出身蔭生。是周學熙的得力助手⑤(P43)。李士鑒 (1870—1932),字希明。天津人。畢業(yè)于北洋武備學堂、路礦學堂。精通德文。任啟新經理、灤礦協理⑤(P42)。
宣統(tǒng)二年二月,王錫彤被選為北京自來水公司協理。三年五月,張謇赴京,過彰德,謁袁世凱,討論治理淮河之事,袁世凱表示: “此等事,國家應做,不論有利無利,人民能安業(yè),即國家之利”。張謇贊揚袁世凱之議論,認為已比二十八年前大有進步⑥(P66)。張謇 (1853—1926),字季直,江蘇南通人。立憲派領袖。著名企業(yè)家、水利專家⑦(P396)。10月,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清廷以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帶兵前往鎮(zhèn)壓。11月,又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組閣,以張謇為農工商大臣,楊士琦為郵傳大臣,楊士琦到任之前,由梁士詒署理。梁士詒 (1869—1933),字翼夫,廣東三水人。出身進士。為袁世凱親信。交通系領袖。銀行家①(P873)。
1912年2月,袁世凱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3月,袁以梁士詒為總統(tǒng)府秘書長。以唐紹儀為國務院總理。5月,梁士詒兼交通銀行總理。6月,灤州礦務公司與英商開平礦務公司合并為開灤礦務總局⑧,袁克定被選為督辦、董事長①(P650)。7月,以周學熙為財政總長。8月,孫中山抵京,袁世凱以時事日非,向孫中山請教,孫認為惟有興辦實業(yè),趕筑全國鐵路,望袁力為贊助,早日觀成。9月,袁發(fā)表命令:“富強之策全借鐵路交通,亟宜從速興筑,茲特授孫文以籌辦全國鐵路全權,將擬筑之路先與各國商人商議借款招股事宜,按照將來參議院議決條例訂定合同,報明政府批準,一面組織鐵路總公司,以利進行”⑨(民1、9、12)。袁世凱與孫中山、黃興、黎元洪協定內政大綱,包括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鋼鐵工廠,以厚民生,資助國民實業(yè),先著手農林工商,迅速整理財政。10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上海成立,孫中山任總理。袁世凱對日本參事官山座圓次郎說:“我天然資源,現開發(fā)者不及百分之一,今后為振興實業(yè),發(fā)展經濟計,深感有必要與貴國敦厚邦交,使兩國人民聯合提攜,使我國國富民強。不僅我個人意見如此,孫中山、黃克強亦全然同感。所以,今后決心與貴國以誠相待”⑩(1982年第二期,P128)。11月,袁世凱通令各省切實保護回籍商民。任命黃興督辦漢粵川鐵路事宜。12月,通飭各省保護歸國僑民。派張振勛赴南洋考察商務,聯合僑商籌辦內地開埠事宜。
1913年2月,農林部召開全國農會聯合會,以謀農業(yè)改良發(fā)達。袁世凱設財政委員會,籌劃全國財政,派梁士詒、周學熙、梁啟超等為委員。3月,天津礦務會舉袁克定為會長。袁世凱任命張謇督辦導淮事宜。4月,周學熙簽訂善后大借款。黃興通電強烈反對。周學熙辭職,由梁士詒代理財政總長。5月,黎元洪等23人致電參眾兩院,勿逞一時之快論,為萬世之罪人。支持善后大借款。7月,袁世凱通令,凡路礦、林墾、蠶桑、畜牧商辦公司,務須加意保護。梁士詒在任內,對劃分國、地收支,恢復各省解款,籌辦關稅自主,改革稅制、幣制,調劑金融,興辦內債,俱有詳細計劃?(上.P143)。9 月,袁世凱請張謇出任總理,張謇推薦熊希齡,袁乃以熊為總理,張兼任工商、農林兩總長。張制定 《工商保息法》、 《農林工商官制》、《礦法》⑥(P76)。袁又以張弧為鹽政署長、財政部次長。張弧 (1875—1937),字岱杉,原籍河南開封,遷浙江蕭山。出身舉人。為熊希齡、張謇之親信①(P887)。10月,袁世凱被選為正式大總統(tǒng)。11月,袁稱鹽稅為善后大借款之抵押,原來歸地方收用的鹽稅,今后不得再絲毫撥用。12月4日,授梁士詒二等文虎章⑨(民2.12.7)。接著,又授張弧二等嘉禾章⑨(民2.12.12)。
1914年1月,袁世凱公布 《契稅條例》、《驗契條例》、《所得稅條例》、《販賣煙酒特許牌照稅條例》、《公司條例》、《公司保息條例》。規(guī)定政府發(fā)行公債2000萬元為保息基金,新設棉織、毛織、制鐵、制絲、制茶、制糖等公司,開工三年之內,按實收資本可呈請保息。又公布 《督征經征分征官解款足額獎勵條例》,規(guī)定自500萬元以上起,各省征收足額報解京師者,分別獎給勞績金與獎章。2月,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熊希齡呈辭。有人問張謇是否與熊希齡同進退?張答,任總長 “即欲本平昔所讀之書,與向來究討之事,試效于政事;志愿能達則達,不能達即止,不因人也”⑥(P78)。3月,袁世凱公布 《商人通例施行細則》、《國有荒地承墾條例》、《制鹽特許條例》。任命熊希齡籌辦全國煤油礦事宜。又公布 《礦業(yè)條例施行細則》、《會計條例》、《審計條例》。全國商會聯合會在上海成立。又公布 《民營鐵路條例》、《權度條例》,統(tǒng)一全國度量衡。4月,又公布 《植棉制糖牧羊獎勵條例》、 《公海漁業(yè)獎勵條例》。5月,財政總長周自齊奉準開設物產證券懋遷公司。周自齊 (1871—1923),字子廙。山東單縣人。留學美國。任外交官?;貒胪鈩詹浚瑸樵绖P親信①(P514)。時袁任外務部尚書,周任外務部參議。6月,袁世凱任命詹天佑為漢粵川鐵路督辦。7月,又公布 《學術評定委員會組織令》、 《獎學基金條例》、《商業(yè)注冊規(guī)則》。8月,歐洲大戰(zhàn)爆發(fā),袁世凱頗注意財政,連日令梁士詒每晨七時入總統(tǒng)府商議,夜深始出。決定發(fā)行國內六厘公債1600萬元,以京漢鐵路余利擔保。設內國公債局,以梁士詒為總理⑨(民3.8-10)。9月3日, 《時報》發(fā)表時評,認為歐戰(zhàn)起,洋貨少,“是真吾國制造品之絕好機會也。就目前所見者,則如內地之機器面粉,杭州之煙,河南之火柴,皆極暢行。今聞蘇省之紡織洋布機廠有二百余家,漸有活動之象,我望政府極力提倡之,勿失此機會也?!?0月6日,為張弧四十生辰,周自齊請袁世凱給以匾額。袁以張有功財政,特別給之,祝勉交加,他人不得援以為例⑨(民3.10.6)。16日,粵商陳廉伯倡購公債十萬元,袁世凱給予四等嘉禾章,以昭激勸⑨(民3.10.18)。26日,又命張鎮(zhèn)芳籌辦鹽業(yè)銀行。張鎮(zhèn)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項城人。與袁世凱為親戚。出身進士。曾署直隸總督、署河南都督①(P980)。曾任長蘆鹽運使,與鹽業(yè)富商熟悉。
11月3日,袁世凱公布 《森林法》。10日,《時報》報導,內國公債已經全數足額完成,公債局各董事承袁世凱傳見,頗蒙嘉獎。15日,又發(fā)時評,稱財政部新署,袁世凱顏之曰 “求己堂”,以示財政當自己求,勿乞靈外債。18日,袁世凱令徐世光督辦濮陽黃河決口事宜,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巡按使為會辦。徐世光 (?—1929),字友梅,號少卿,祖籍天津,生于河南衛(wèi)輝,為徐世昌胞弟①(P706)。后濮陽河工合龍,袁世凱又授徐世光勛五位,濮民為之立生祠致謝②(V.5、P23)。12月,王錫彤在日記中寫道:“內國公債一千六百萬元,由八月發(fā)行,以購買逾額,本月又加增入百萬元,共為二千四百萬元,自表面觀之,我民之愛國心可謂發(fā)達,政府之信用可謂鞏固,特據余所知,殊不盡然……余知各省有按畝攤派之惡習……余之數畝地亦仍不免,民間嘩然以為勒捐……與驗契稅同一巧取于民這術。官治如此,其奈之何哉”②(V.4、P27)?
1915年1月1日,袁世凱授張謇、梁士詒為中卿。2日,授張弧勛四位。13日,以啟新洋灰公司成效卓著,挽回利權,授其經理陳惟壬、李士鑒四等嘉禾章。20日,又傳令嘉獎詹天佑等⑨(民4.1.20)。27日,又授 張鎮(zhèn)芳、周 學熙為中卿,孫多森、李士偉為上大夫,張弧為少卿,詹天佑為上大夫,加少卿銜⑨(民4.1.30)。3月,鹽業(yè)銀行開業(yè),以張鎮(zhèn)芳、袁乃寬為正副經理。袁乃寬(1868—?),字紹明,河南正陽人?(P574)。與袁世凱同宗,曾任天津縣知事、拱衛(wèi)軍軍需總長、鑲紅旗蒙古副都統(tǒng)、籌辦煤油礦坐辦①(P674)。成為袁世凱親信。4月,袁世凱頒布 《四年內國公債條例》,定額2400萬元。準張謇辭農商總長,仍任全國水利局總裁。以周自齊為農商總長,周學熙為財政總長。張謇在兩年多的農商總長任內,大辦推行其 “棉鐵主義”,延攬通曉工商法之人士,編輯了20余種法令條例,精心擬定了雄心勃勃的發(fā)展實業(yè)計劃,請袁世凱從法律、金融、稅則、獎勵四個方面扶植、發(fā)育工商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上.P480)。至此,全國已開商埠達94處⑨(民4.4.26)。5月,袁世凱以張鎮(zhèn)芳、袁克文為福中總公司正、副督辦⑨(民4.6.11)。袁克文 (1890—1931),字豹岑,為袁世凱次子。曾任清政府法部員外郎①(P450)。豹岑,亦寫作抱存。福中公司為中英合資煤礦公司,總部設在河南焦作。農商部咨請各省,就本地特有物產,改良振興,切實籌辦,以利實業(yè)。6月,袁世凱申令在政事堂設立籌辦全國生計委員會,主持研究發(fā)達實業(yè),改善平民生計。以財政部次長兼鹽務署長張弧假公舞弊,下令免去本兼職務,以龔心湛繼任。龔心湛 (1871—1943),字仙洲,安徽合肥人。出身監(jiān)生。曾任安徽財政廳長。屬于周學熙集團①(P1683)。袁世凱又頒布 《森林法施行細則》、《造林獎勵條例》。
7月,袁世凱令準農商部擬定之 《小礦業(yè)暫行條例》通行。特派徐世光督辦近畿疏通河道事宜,以免夏旱秋潦,歲為巨患。王錫彤收到河南汲縣家鄉(xiāng)信,稱四年公債發(fā)行,請王照上年例,再認千元。王復函允之。仍囑其勿按畝攤派。然而,王之零星地畝仍被派數元。王認為 “公債之行,竟永成按畝科派之例,可嘆”②(V.4、P33)!8月,袁世凱分別給予創(chuàng)辦黑龍江余慶淘金礦、裕源金礦、浚源公司之商民季學綍、趙安楨七等、九等嘉禾章。財政部籌設黑龍江采金局,以朱照為局長。由留日研究農業(yè)學者數十人組建中國農學會,以張謇為名譽會長,共圖農業(yè)之改進。9月,袁世凱特命陶思澄督辦湖南官礦事宜。10月,各省解款皆能如數而至,關、鹽兩稅亦集權中央,財政庫有余存,每年可余二千萬,周學熙計劃專辦民間興利之事,為國家生財源,包括云南銅礦、延長石油、利國鐵礦、漠河金礦、秦皇島商埠、張北鐵路、各省鐵路,沿江一帶荒山植樹、紡織工廠等③(P40)。袁世凱與周學熙商量,認為實業(yè)救國應以鐵業(yè)、紗業(yè)為先,請周擔任,周言鐵業(yè)無經驗,紗業(yè)頗有考求,袁毅然撥公款以提倡之,辦華新公司,以周學熙九弟周學輝為督辦②(V.5、P9)。5日,周學熙、孫多森、施肇曾為興辦農工商實業(yè),集資500萬元,組織通惠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設總公司于北京,在上海、漢口設分公司。創(chuàng)辦人還有袁克文、張鎮(zhèn)芳、李士偉、梁士詒等⑨(民4.10.22)。8日,袁世凱公布《農工銀行條例》。9日,給予總稅務司安格聯一等嘉禾章。15日,中美郵船公司成立,中美各出資本金100萬元。20日,周學熙、周學輝、李伯芝等組織之華新紡織公司,正式由袁世凱批準,官股400萬,商股600萬,不限華商。條例規(guī)定,由政府特許,在直、魯、汴專辦權三十年,有在境內辦紡織者,須得公司許可并納費⑨(民4.10.20)。22日,袁世凱公布《土地收用法》。23日,袁世凱派王錫彤等為參政。25日,中國科學社正式成立。26日,袁世凱批準財政、農商兩部發(fā)行有獎實業(yè)債券2000萬元,用于興辦銀行、煤、鐵礦、紗、絲、茶、糖等廠及其他重要生利事業(yè)。11月,因為華新公司專辦權利窒礙難行,又經政府決定取消⑨(民4.11.4)。12月,袁世凱獎勵興辦實業(yè)成績較著之虞洽卿等29人。袁世傳在江蘇創(chuàng)辦貢汪煤礦公司,總公司設于天津,在上海設分公司。1917年至1921年,日產煤炭六七百噸。1927年停工。袁世傳(?—1927),字述之,河南項城人。其祖父袁甲三在太平天國時期,曾任臨淮軍統(tǒng)帥、欽差大臣、漕運總督。其父袁保齡為李鴻章重要幕僚,協助李鴻章辦理海防營務?(P312、314)。袁世傳是袁世凱的堂兄弟。1927年病死于杭州②(V.3、P49、V.5、P2、V.6、P35)。據梁士詒總結,1914年,袁世凱將各省預算上收支相抵盈余之數,責令解交財政部,1915年,又將驗契稅、印花稅、煙酒稅、煙酒牌照稅、牙稅等五項收入指定為中央專款,后又推廣??钪秶?,由各省認定額數,按月報解,加以當時關稅、鹽稅因外債關系,自然變?yōu)橹醒雽S胸斣?,關、鹽收入逐年遞增,遂使中央財政,漸臻穩(wěn)固,故彼時預算上之收支,尚有盈余。發(fā)行三年公債,實募2500余萬元。發(fā)行四年公債,實募2600余萬元,均已超過原定債額,是為吾國內債中之成績最好者?(下P416)。
12月11日,參政院通過實行帝制。13日,各部總長及參政朝賀新皇帝袁世凱,袁世凱說,余向以舍身救國,今諸君又逼我作皇帝,是舍家救國矣。從古至今,幾見有皇帝子孫有好結果者②(V.4、P39)。31日,袁世凱申令,改明年為洪憲元年。1916年2月12日,袁世凱任命張鎮(zhèn)芳督辦河南六河溝煤礦公司事宜。23日,又下令興建水利工程,以興農業(yè)而辟利源。27日,又著內務部規(guī)劃全國道路,迅即擬定修治道路條例奏辦。3月10日,公布《洪憲元年六厘內國公債條例》,發(fā)行總額2000萬元。22日,因為各省強烈反對帝制,袁世凱被迫決定撤銷帝制。23日,又決定取消洪憲年號。5月1日,袁世凱召見王錫彤。王錫彤認為,袁世凱可能是自知病情不佳,呼王錫彤囑托后事了。袁在案頭上置一單,所有存錢、股票等共約二百萬元,袁指單對王說,余之家產盡在于斯。王認為袁之子女合計三十余人,以二百萬元分配之,無論如何,十年后,即當有貧窶者,可斷言也。王認為“世所傳袁公有數千萬資產者瀾言也”②(V.4、P65)。6月6日,袁世凱在北京逝世。
袁世凱主張實業(yè)救國,由來已久。作了總統(tǒng),大權在握,重用梁士詒、張謇、周學熙、張鎮(zhèn)芳、周自齊、張弧、王錫彤、孫多森、詹天佑等一大批著名企業(yè)家,這些人也都是實業(yè)救國論者,并且都在興辦實業(yè)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這一大批人群策群力,促使袁世凱頒布了一系列發(fā)展經濟的法令、法規(guī)、條例:第一,保護工商業(yè),實行保息制,鼓勵社會資金投向實業(yè),放寬公司注冊條例,于是,由以前的月平均注冊3.5家,增加到7.5家。第二,吸收外資,鼓勵私人和華僑投資。對成績卓著的商辦企業(yè)主頒發(fā)獎勵嘉禾章、匾額。第三,提倡國貨,鼓勵出口。第四,慎重農事,鼓勵墾荒,改良品種,科學種田。第五,統(tǒng)一度量衡和鑄幣權,以重貿易。第六,疏通金融,穩(wěn)定工商。第七,發(fā)展交通,便利運輸?(P66)。
在種種保護工商政策的刺激下,各埠公司呈請保護、注冊、立案等事,紛至沓來,1911—1914年,在農商部注冊的工商企業(yè)達128家,平均每年有40余家注冊。從具體行業(yè)來說:如機器工業(yè),在清末,上海共有65家,在1912年一年中,新創(chuàng)設的即達15家,1913年又有11家,1914年,又有17家?(P77)。棉紡織業(yè),1914—1922年,這九年內,純由民族資本所開設的紗布廠房54家,僅1920—1922年內所開設的達39家,三年的努力已超過歐戰(zhàn)前二十余年中外各籍紗廠的總數31家?(P186)?;鸩駱I(yè),從1912—1914年,全國新創(chuàng)設火柴工廠25家。1913年在濟南創(chuàng)設的振興火柴公司,擁有資本20萬元,日產火柴7000籮(每籮144盒),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火柴企業(yè)。終于將大部分的日本火柴從市場上排擠了出去。卷煙業(yè),從1912—1914年,僅上海一地,就新設有6家卷煙廠。華僑簡照南、簡玉階兄弟所創(chuàng)立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也銷路頓開,1912年盈余4萬元,到1913年,盈余10萬元,1914年,更增加到16萬元,并在上海、廣州、北京、漢口等地設立分公司,資本額發(fā)展到100多萬元,產品暢銷全國,幾乎可以與國際壟斷組織英美煙草公司相抗衡,打破了該公司壟斷中國卷煙業(yè)的局面。采礦業(yè),煤礦,在1912年,向農商部領取礦照的有14家,1913年19家,1914年27家,1915年56家。煤炭產量,由1912年的906萬噸增加到1914年1418萬噸。其他采礦業(yè),1912年,向農商部領取礦照的21家,1913年32家,1914年58家,1915年153家。鐵礦產量由1912年的72萬噸增加到1914年的100萬噸,出口額也由52萬噸增加到72萬噸。金礦產品也由1912年的184萬海關兩增加到1914年的1386萬海關兩,1915年又達到1821萬海關兩。交通運輸業(yè),1912年,全國商辦輪船數為1380艘,總噸位12萬噸,1914年,增長為1703艘,16萬噸,資本額也由2760萬地增加到3359萬元。1910年山東商人李序園等創(chuàng)辦的肇興輪船公司,與太古洋行展開激烈競爭,終于迫使太古洋行撤出了龍口至營口航線。山東沿海的外輪航運噸位由483萬噸減少到272萬噸?(P83)。1912年,中東鐵路和津浦鐵路全線通車,也促進了農產品的商品化?(P130)。水泥制造業(yè),啟新洋灰公司,原來年產量24萬桶(每桶375磅),1918年增至55.6萬桶,1921年達到71.4萬桶。銀行業(yè)、分官辦、商辦兩類,1912年,官辦24家,商辦13家,1915年,官辦25家,商辦28家,1920年,官辦22家,商辦81家?(P116)。
可以看出,袁世凱晚年在梁士詒、張謇、周學熙等一大批著名企業(yè)家、銀行家的協助下,頒布了不少有利于發(fā)展經濟的法令、條例,在各行各業(yè),都有明顯的進步,其成效應該說是空前的。
注釋:
① 徐友春:《民國人物大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 王錫彤:《抑齋自述》(線裝),民國二十二年。
③ 周小鵑:《周學熙傳記匯編》,甘肅文化出版社,1997年。
④ 張嘉:《安徽歷代人物》,黃山書社,1987年。
⑤ 南開大學經濟系:《啟新洋灰公司史料》,北京三聯書店,1963年。
⑥ 張謇:《嗇翁自訂年譜》;張孝若,《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中華書局,1930年。
⑦ 陳旭麓:《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
⑧ 韓信夫:《中華民國大事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
⑨ 時報。
⑩ 近代史資料。
? 岑學呂:《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民國28年。
? 劉壽林:《辛亥以后十七年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66年。
? 孔令仁:《中國控制企業(yè)的開拓者》,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
? 侯宜杰:《袁世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 史全生:《中華民國經濟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年。
? 嚴中平:《中國棉紡織業(yè)史稿》,科學出版社,1955年。
Economic History of Yuan Shi-ka in His Later Years
JIA Shu-Cun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6,China)
Yuan Shi-ka appreciates Zhang Jian and other people's“cotton iron doctrine”——industrial salvation.After became the President,he holds immeasurable power and he puts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ists and bankers such as Zhang Jian,Liang Shi-yu and Zhou Xue-xi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Under their vigorously support,he has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act,ordinance and rules to develop the social economy.And then plus all European capitalist nations were in war,and they were flawless in China for economic plunder,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at is very favorabl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there is clear progress for various trades and industries in China's economy and its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described as unprecedented.
Yuan Shi-ka;economic history;Zhang Jian;Liang Shi-yu;Zhou Xue-xi;cotton iron doctrine;industrial salvation
K252
A
1673-0313(2011)05-0078-05
2011-06-06
賈熟村 (1930—),男,河南偃師人,研究員,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