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亮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經濟管理系,湖南長沙 410205)
《管理學原理》教學方法探析
曹宏亮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經濟管理系,湖南長沙 410205)
《管理學原理》既具有應用的廣泛性與實踐的藝術性特點,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屬性。因此,本課程教學需要綜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方法很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豆芾韺W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圖書資料查閱、實踐中學習三個方面。同時,這些方法的有效實施,還需要相應條件的配合與支持。
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管理學原理》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主干課程,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寬,基礎性強,對學生專業(yè)基礎知識的獲取及專業(yè)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它是學生學好專業(yè)課的前提。
《管理學原理》是揭示管理活動客觀規(guī)律的理論,同時強調管理的實踐性[1]。因此,該課程的教學用傳統(tǒng)的單純的課堂理論教學難以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其教學應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并重”的原則,需要構建合理的教學方法體系,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利用。以理論傳授為主線,夯實理論基礎;以思維能力、人文精神培養(yǎng)為重點,提高管理素質;以開放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為手段,培養(yǎng)學習興趣。堅持“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由消極被動的傾聽者、接受者轉向積極主動的思考者、探索者。
所謂《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就是以傳授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目的,采用課堂教學、圖書資料查閱和實踐中學習的方式,將理論與實際、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互動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把學生引入管理領域,激發(fā)他們對管理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捕捉管理科學的前沿信息,參與管理實踐,針對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增強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保證教學效果。
《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實質上是以如何使學生有效學到管理知識,培養(yǎng)管理技能為出發(fā)點,綜合多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發(fā)揮多種教學方法的協(xié)同效應?!豆芾韺W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圖書資料查閱、實踐中學習三大體系。
(一)課堂教學
《管理學原理》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灌輸,更重要的是要啟迪學生面對錯綜復雜的管理情形,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管理學知識的主渠道宜在形式上靈活多樣。
1.理論講授。主要是向學生講授《管理學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講授力求精煉、生動,強調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強調理論的邏輯性與針對性的統(tǒng)一,注意解決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增加對學生的感染力,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達到相應的理論水平。
2.學生課堂教學嘗試。任教老師事先把教學內容安排給表現技巧好、思路嚴謹的學生,讓他做好上課準備,然后給班上同學上課,最后由老師作重點內容的補充講解。這樣,一方面能為優(yōu)秀學生提供自我鍛煉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發(fā)現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把課堂變?yōu)閷W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的舞臺。
3.案例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教學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閱讀、思考、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管理學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一方面,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論的真諦,另一方面訓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2]。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學生對案例教學給與超乎尋常的熱情,并且樂此不疲。鮮活的管理學案例的分析能使學生如臨其境,豁然洞開。如針對泰勒的標準化管理思想,對比分析麥當勞和紅高粱的命運;針對社會責任內容,在教學中引入王老吉飲料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現;針對組織生命周期內容,分析旭日升集團的組織變革;針對領導職能理論,分析唐駿的領導藝術;針對組織集權和分權理論,分析波司登公司的集權方式,等等。在這些案例分析中,擬定研討目標,布置合理的研討問題,讓同學們充分的討論,然后由老師點評和總結,使學生對案例有清晰的理解,借助案例來理解抽象的理論[3]。
4.問題診斷??梢宰寣W生扮演為一個管理專業(yè)人士,置身于一個解決管理現實問題的活動之中,尤其是讓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在自己的已知與未知之間發(fā)現矛盾,形成困惑,從而激發(fā)起探究管理知識與管理方法的欲望和主動學習思考的內在動機。老師應結合管理實際,創(chuàng)設一些管理問題,交給學生診斷,由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寫出診斷報告,最后組織會診,讓同學們明白自己的診斷方案是否合理科學或差距所在。通過對管理問題的診斷,讓學生熟悉常見管理問題的處理程序及解決方法,提升管理能力。同時,在診斷問題的過程中澄清認識,分辨是非善惡,堅定理想信念,自覺砥礪品性,不斷完善自我,增長才干[4]。
(二)圖書資料查閱
圖書資料查閱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1.專題討論。專題討論體現“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采用靈活的教學沙龍形式,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討論中。由教師提出企業(yè)管理的棘手問題,要求學生課后先查閱相關圖書資料,作好討論準備,再在老師的引導下,集中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與辯論,為加深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由學生先談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師提示、講解、總結,得出解決問題的答案。通過專題討論,一方面給學生們提供了積極思考、自由發(fā)表見解的機會,促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某些內容,另一方面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協(xié)調溝通能力。這樣,既促進學生廣泛閱讀,又啟發(fā)學生思考,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專題論文。針對當前企業(yè)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圖書資料,認真思考,撰寫專題論文,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交給教師批閱。這種研究性學習方式,能使學生所學的管理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復習、運用和消化,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管理知識面的不斷拓展;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應用所學管理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檢索與搜集研究資料的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1]。
(三)實踐中學習
《管理學原理》的學習,需要理論聯系實際,開辟第二課堂,采用學用結合、學研結合的手段,讓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專題策劃、仿真訓練等形式的實踐活動,幫助他們理解與消化所學知識。
8、new S-GW向所在 PDN連接的 P-GW發(fā)送 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告知其承載信息變更。
1.社會調查。管理活動始于社會、終于社會,無論是計劃的制定、組織結構的設計,還是人員的配備、領導才能的施展以及控制與創(chuàng)新職能的發(fā)揮,都必須緊密聯系社會,以社會發(fā)展與市場需求為導向,這就要求進行社會調查,掌握市場信息。老師應先把社會調查的一般程序、原則等內容向學生介紹,以專題調查和訪談等形式組織學生到企業(yè)實地參觀和調研,啟發(fā)學生如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親身感受企業(yè)管理情況,將所學理論與實際充分結合起來,能成為學生們學習管理學知識的內在動力。
2.專題策劃。《管理學原理》接近學完的時候,老師應將專題策劃的任務安排給學生,通過專題策劃使學生熟悉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資料的收集、處理及應用,決策的分析,方案的制定、評價與優(yōu)化等方面能與具體對象結合起來,提高其管理的執(zhí)行能力。
3.仿真訓練。通過讓學生參加仿真訓練、吸收學生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指導學生獨立地承擔實驗性創(chuàng)新課題等形式,參與管理問題的調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研究習慣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一方面為今后從事管理工作訓練研究性思維,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今后從事管理工作的基本素養(yǎng)。
《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成功施用的背后,需要有一定的條件作支撐。
(一)重視師資培養(yǎng)
師資是《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教師是這一方法的策劃者、運作者,倘若教師本身水平不高,就無法使學生信服和配合,此方法也就難以實施,即使實施也只能是勉強維持。因此,《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行,應始終把師資培養(yǎng)作為重點。對承擔《管理學原理》教學的青年教師,配備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給予精心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幫助青年教師實現業(yè)務能力的快速提高。擴大老師與外界的學術交流,積極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教學交流會或研討會的學習,學習與借鑒同行的成功經驗,開闊教師的專業(yè)視野。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鍛煉,爭取條件使之深入到工廠企業(yè)中開展調查研究、參與企業(yè)各項管理工作,去體驗真實的企業(yè)管理運作過程并不斷積累與總結經驗,為《管理學原理》教學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加強內部交流,課程組根據教學需要組織教研活動,研究與探討《管理學原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不斷提升課任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提高課程組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為《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付諸實施提供強有力的師資力量。
(二)強調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本身就是倡導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其教學手段的基本原則是“多元并存,互補互融”。力求做到兩個“最大”。第一是最大限度地挖掘、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比如“粉筆+黑板”,在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思維、師生之間即興的討論等方面有著現代教學手段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第二是最大可能地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把無法感知的世界在課堂上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幻燈、影視、模擬軟件等現代化全方位的教學手段來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學內容和模擬實踐。建設《管理學原理》網絡課堂,內容包括:教學團隊、教學大綱、課件點播、案例分析、課后習題、推薦書目、經典導讀、書籍下載、經理講壇、影像資料、仿真訓練、相關站點、交流郵箱。其優(yōu)勢是傳輸的信息量大,學習效率高,方便學生學習。把傳統(tǒng)的與現代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優(yōu)勢互補,更好地輔佐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調整教學內容
由于管理理論在不斷地豐富發(fā)展過程中,因此,《管理學原理》的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相吻合,即與時俱進。首先,教材應更新,應優(yōu)選新近出版并獲獎的教育部統(tǒng)編教材,教材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次,教師應注意及時補充教學內容,兼顧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與動態(tài)性,在保持管理學的框架結構體系基礎上,加入管理理論前沿問題的介紹。課任教師也可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以不斷地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在授課過程中,對于前沿性的內容,開設專題,滾動發(fā)展,即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將較為成熟的部分歸入基本內容結構體系的相關章節(jié),再開設其他專題,依此循環(huán),使之在不斷的教學實踐與應用研究中獲得調整,讓學生了解管理學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新理論、新知識、新信息注入教學課程中,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與興趣。無疑,調整教學內容是多元化教學方法抵達預期目的的基礎。
(四)注重學生參與教學方法改革
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對學生進行教學問卷調查,進行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的需求。學生反饋的信息可以使我們的改革設想避免主觀臆斷,更加符合客觀現實。學生的反饋信息可成為教學改革創(chuàng)意的來源,比如,強化實踐教學,注重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建立網絡課堂等。因此,學生參與教學方法改革能使多元化教學方法日趨完善。
(五)營造學生自學的氛圍
大學教育課堂學習是主要形式,但課堂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同時對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要求是很難滿足的。大學期間的學習,相對來說學生自由安排的時間較多,學生可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安排學習。對《管理學原理》的學習完全可以采取“自學+指導”的方式,教師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講授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一般性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和了解。同時教師還可推薦一些課后閱讀材料如《企業(yè)管理》、《中國企業(yè)家》等專業(yè)雜志和《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影響世界的100個管理寓言》等專業(yè)書籍以及相關網站如中國杰出企業(yè)家網、管理學理論研究網、中國企管網等,讓學生課余自學,做好自學筆記,老師要每月檢查其自學的廣度與深度,給出相關的評語和評定等級,課堂上就自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組織深度匯談,并作必要的引導和點評,以此來營造良好的自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為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施行提供優(yōu)良的環(huán)境。
(六)改革考試方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必須增強考核的開放性,在考核過程中要堅持考核范圍開放、考核方式開放和考試標準開放。[5]將考核與考試、口試與筆試、檢查與測評結合起來,綜合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既要對管理理論學習進行考試,又要對管理的基本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經驗的積累情況進行考核,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水平。把平時成績融入最終成績中,減少理論考試在成績評定中所占的比重。注重對學習全過程的考核,重點考核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提升情況,使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有計劃地學習。傳統(tǒng)的呆板的考試模式,在課程考核方法上形式單一,全部采用閉卷筆試的形式,執(zhí)行一卷定分制,只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難以檢測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真實能力,最終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被動消極地學習,為應付考試而學習,導致高分低能。這種考試方法不進行改革,《管理學原理》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就會陷于困境之中。
[1]余忠,劉燕娜,肖友智,戴永務.對構建《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新模式的思考——基于培養(yǎng)學生管理實踐能力的視角[J].科技和產業(yè),2009,(12).104-107.
[2]陽紅梅.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科技信息,2008,(17):654.
[3]王鳴濤.高?!豆芾韺W原理》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科技資訊,2010,(2):168.
[4]杜明漢.關于管理學課程改革的思考[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67-68.
[5]張建春.高職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0,(3):52-54.
AnalysisofTeachingMethodsforPrinciplesofManagement
CAO Hong-liang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is characterized by its universality,practicality,scientificalness and artistic quality.Therefore,teaching this cours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employ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since a single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take effect.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Principles of Management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library access and learning in practice.At the same time,a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thodsshould have the support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ditions.
Principlesof Management;diversification;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effect
C93-4
A
1674-831X(2011)06-0061-04
2011-07-20
2010-2011年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精品課程建設計劃資助
曹宏亮(1964-),男,湖南益陽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企業(yè)管理研究。
[責任編輯:劉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