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霞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繼續(xù)教育部,湖南長沙 410205)
論閱讀教學中“教”“學”主體的轉(zhuǎn)變
黃朝霞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繼續(xù)教育部,湖南長沙 410205)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閱讀教學已經(jīng)異化為應試教學,淪落為應試教育的手段。閱讀教學要做到優(yōu)質(zhì)高效,并對整個小學語文教學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必須實現(xiàn)由“教”到“學”的主體轉(zhuǎn)變,即課堂教學要由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zhuǎn)變到以學生“學”為中心。只有經(jīng)歷這樣的轉(zhuǎn)變,閱讀教學才能實現(xiàn)質(zhì)的跨越。
閱讀教學;閱讀主體;閱讀實踐;轉(zhuǎn)變
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歷來以閱讀教學為核心。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雖然有五大板塊,但識字寫字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習作教學和語文綜合性學習,都是由閱讀教學來拉動的。所以閱讀教學的成敗對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然而,多年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已經(jīng)異化為應試教學,淪落為應試教育的手段。在這種大背景下,想讓閱讀教學拉動整個語文學習,只能適得其反。
閱讀教學要做到優(yōu)質(zhì)高效,必須實現(xiàn)由“教”到“學”的主體轉(zhuǎn)變,即課堂教學要由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zhuǎn)變到以學生“學”為中心。只有經(jīng)歷這樣的轉(zhuǎn)變,閱讀教學才能實現(xiàn)質(zhì)的跨越。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特別強調(diào)學生的自讀自悟,強調(diào)誦讀涵詠??鬃犹岢隽恕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1]的啟發(fā)式教學思想,并身體力行。孟子也提倡教學要自得自悟,他說:“自得之,則居之自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源?!盵2]朱熹更看重學習中的熟讀精思:“讀書無甚巧妙,只是熟讀?!盵3]卷120“讀書之法,先要熟讀,須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吹檬橇?,未可便說道是,更須反復玩味?!薄白x書之法,讀一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讀一遍?!盵3]卷10
朱熹認為,教人學習,最重要的是教會別人善于為學,教師只是“做得個引路人,做得個證明的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惫湃耸謴娬{(diào)熟讀,勤讀,把它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之法?!段郝浴吩唬骸叭擞袕膶W者,遇不肯教,而云當必先讀百遍,言:‘讀百遍,而義自見’?!表n愈讀書“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歐陽修少時讀書,“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白居易“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練,不遑寢矣;以至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倍鸥Α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是經(jīng)過千百年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可見,我國古代的圣人、名人,都提倡學習語文要靠多讀書,多積累,而不提倡教師講得太多。
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就是一本專門談如何學習的著作。在教與學這一對范疇中,它強調(diào)的也是“學”?!秾W記》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盵4]意思是說,教師對人施教,主要是啟發(fā)誘導。要引導學生主動學,而不是強迫學;要發(fā)現(xiàn)和強化學生的優(yōu)點,不要一味批評指責學生;要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不要直接給學生答案。注重引導而不強制,師生關系就會和諧;注重夸獎而非責備,學生就會增強自信心,就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注重啟發(fā)而不直接給予答案,學生就會勤于思考。《學記》這段話鮮明地闡述了教與學的辨證關系,主張教師在教學中只起主導作用,而不要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要把現(xiàn)成結(jié)論告訴學生。
從教育實踐的層面來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確為我國古代語文教育經(jīng)驗之談。我國傳統(tǒng)的私塾教學,約百分之九十的教學時間是讓學生解讀背書,教師極少講問。方法雖然有些呆板,沒有我們今天的課堂那么熱鬧;但注重積累,注意培養(yǎng)語感,經(jīng)年累月的感悟,逐步內(nèi)化為扎實的語言文字乃至詩詞文賦的基本功。這種以學生自讀為主的教學理念,對今天的閱讀教學仍有啟發(fā)意義。把讀書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不做思想的鸚鵡,讀百遍書,勤于思索,是一種有效而且高效的讀書策略。
這種教學中以學生自讀為主的教學理念,對今天的閱讀教學仍有不容忽視的啟發(fā)與現(xiàn)實意義。
我國現(xiàn)代的許多學者都提倡閱讀教學要多讀多背,要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中心。巴金說:“我以前在私塾念書的時候,老師平時講得少,而且講得簡單,他唯一的方法就是叫學生多讀書,多背書,……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diào)子?!比~圣陶先生在《精讀指導舉隅》中說:“國文和英文一樣,是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現(xiàn)在國文教學,在內(nèi)容與理法的研討上比從前注重多了;可是學生的吟誦的功夫太少,多數(shù)只是看看而已……唯有不忽略討究,也不忽略吟誦,那才全面不偏?!眳问逑嫦壬仓赋觯骸罢Z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必須善于摹仿,要熟練必須反復實踐,”“在我看來,現(xiàn)在的問題,至少以白話課文而論,不是講得太少,而是講得太多?!薄罢Z文課既然主要是技能課,上課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老師的活動應壓縮到最低限度?!边@些論述,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符合教育心理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語文教學經(jīng)歷過一次教學如何以學生為主體的全國性探討,并且涌現(xiàn)了一大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如上海倡導的“讀讀、講講、議議、練練”的茶館式教學模式;錢夢龍先生倡導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模式;魏書生老師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六步教學模式;中央教科所倡導的自學輔導教學模式。它們的基本特點都是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這些教學模式曾對我國的語文教學產(chǎn)生過非常深遠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也涌現(xiàn)過大批頗有影響的教改實驗,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黑龍江省佳木斯及后來湖南湘西自治洲等地開展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及“童話引路”實驗等,都是倡導學生為中心的典范,對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也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上У氖?,這些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很有價值的閱讀教學實驗,很快被淹沒在應試教育的漩渦里。
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們:語文教學要做到教有成效,學有收獲,必須走學生多學,教師少講的路子。語文不像其他課程,“懂”了也就大體“會”了;學語文“懂”了不一定“會”,當我們把一篇課文僅僅只當做課文來學習,只追求“懂”課文的效果時,那我們就不是在教語文,而是在教課文。當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被老師的講剝奪了自己熟讀、體驗思考的過程時,閱讀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從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研究成果來看,無一不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從發(fā)現(xiàn)法到合作學習,從人本主義到建構主義,都“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必須把學習者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強調(diào)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自我反饋。
發(fā)現(xiàn)法的創(chuàng)始人布魯納認為:教學不是把現(xiàn)成的結(jié)論提出給學習者,而要從青少年好奇、好問、好動、好想像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在教師引導下,依靠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讓學習者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求和解決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主動發(fā)現(xiàn)者,而不是知識的消極接受者。布魯納說:“發(fā)現(xiàn)學習就是以培養(yǎng)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nèi)容,使學生通過再發(fā)現(xiàn)的步驟來進行學習?!盵5]發(fā)現(xiàn)法理論的運用,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第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和愿望。通過激發(fā)興趣和欲望,將學生學習知識的內(nèi)在需要轉(zhuǎn)化為自我實現(xiàn)、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發(fā)展的內(nèi)心需求和強大動力,使學生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第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破除“教師權威”,“教師中心”,放開學生的手腳,堅持“以學為主”,教為學服務。
建構主義是皮亞杰等研究者思想的發(fā)展。皮亞杰認為,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外部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意義的過程。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建構主義提倡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方案,實施方案,自己去應用知識,并實現(xiàn)自我反饋。具體說來,建構主義強調(diào):個體在認知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協(xié)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習。
20世紀70年代以來,合作學習理論興起,并在亞洲、歐洲、澳洲的幾十個國家的一些中小學校被廣泛運用。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形式,生生互動互學為特征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是以班級為特點的,忽視學生個體的差異與交流;合作學習則以小組活動為主要形式,力求體驗集體性與個體性的統(tǒng)一,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居于權威的支配地位,學生是科研知識的探尋者,處于被動服從地位。課堂教學中,教師即是“導演”又是“演員”,占用了課堂上大部分時間;而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聽客”、“看客”,主體地位無從體現(xiàn)。合作學習則不然,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只是“導演”,而學生是“演員”,課堂重心轉(zhuǎn)移到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學習的理論啟示我們:語文教學應盡可能采用多種合作學習的形式,改變傳統(tǒng)的師問生答、師講生聽的模式,堅持在教學中把學生放在核心位置,讓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盡情的發(fā)揮和張揚,教師盡可能退居幕后。
現(xiàn)代活動教育理論也告訴我們:活動與發(fā)展是教學的一對基本范疇,活動是實現(xiàn)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程。學生的主體活動是認知、情感、行為發(fā)展的基礎。無論是思維、智慧的發(fā)展,基本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都要通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去實現(xiàn),而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教育要改變學生,就必須首先讓學生作為主體去活動。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是在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實現(xiàn)的,而不是外界強加而成的?;顒咏虒W強調(diào),教學的關鍵是創(chuàng)造學習的活動,是交給學生提供適宜的活動目標、活動情境,建立學生自主式學習模式。而以教師講問為主的教學形態(tài),與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基本精神相去甚遠。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教育實踐家與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形成獨立學習能力”。他主張教學多采用研究的方法,教師把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基本獨立地去解決問題,自己去“發(fā)現(xiàn)”真理。蘇霍姆林斯基還特別強調(diào)要讓學生自主閱讀,并達到一定的閱讀量。他說:“多年的經(jīng)驗使我們?nèi)w教師得出一條結(jié)論:為了使學生學會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那就必須使學生在小學學習期間花在朗讀上的時間不少于200課時,而花在默讀、視讀上的時間不少于2000小時[6]”。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朗讀與默讀的時間量,在教學中就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的自讀自練為主。
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決不可以教師的講問為主,而要以學生的自主讀練活動為主。遺憾的是,盡管大家都認為這些教育理論是正確的,卻很少有教師去運用這些經(jīng)典理論指導自己的閱讀教學,他們?nèi)匀凰朗刂切┨岣呓虒W效果的所謂模式,做著毫無意義的無用功。
從國外以及港臺閱讀教學現(xiàn)狀來看,他們普遍倡導以學生的自主讀練活動為主。
吳忠豪先生在《國外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一書中,系統(tǒng)介紹了美國的小學語文教學[7]。美國小學的閱讀教學,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由閱讀課”,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學生走進專用閱覽教室,可以按照自己的閱讀興趣,自己選擇讀物。教師在課上只進行組織和督促,一般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8]。另一種是“有指導的閱讀課”,學生閱讀前教師對讀物作一些簡單介紹,或者介紹書中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講述故事的開頭,或者大致描述書中的內(nèi)容,其目的是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的這些指導,花的時間非常少,一般每堂課全班性指導只有3-4分鐘,余下的時間全部留給孩子自己閱讀,或小組合作交流。
美國的這種閱讀教學模式,目前在我國簡直不可想象。在我國,閱讀是由成人嚴密控制的,不僅僅教材是統(tǒng)一的,一個班的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學習進度、學習的問題、學習的步驟等,都是統(tǒng)一的,都是由教師主宰的,學生基本上沒有自由度可言。那么,美國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如何呢?據(jù)2010年湖南招生考試報道,美國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低于中國,而閱讀水平卻高于中國。另外,《小學語文教師》曾經(jīng)刊登美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一套水平測試題,約八千字,無論是題量和難度,都高出我國六年級學生的測試題。由此可見,以學生的自主讀練為主的教學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們再來看看臺灣的閱讀教學[9]。臺灣的閱讀教學,常常是以一篇課文學六個課時;第一課時歸納大意,學習字詞;第二個課時,探究課文內(nèi)容和表達形式;第三課時,欣賞課文特色,練習語句;第四課時,說話練習;第五課時,作文;第六課時,寫字。在這六個課時中,后三個課時全部是學生活動;前三個課時也有二分之一的時間是學生的。這樣設計,整體上保證了閱讀教學以學生的讀練為主。香港的閱讀教學,也把學生的讀寫實踐活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從《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來看,課標一直倡導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它吸取了傳統(tǒng)中的精華,借鑒了國外及港臺地區(qū)的重視語文實踐,尊重閱讀主體等先進理念。
“課標”在第二條理念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課標”在第三條理念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顯然,“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倡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課標”還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了語文課堂中的師生關系: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課標”倡導的這些理念中,我們深深認識到:新課程提倡的閱讀教學,一定是以學生的自主讀練為中心的教學,而不可用教師講問的方式來代替學生的自主學習。如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講問過多,那么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豈不成了一句空話?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課標”強調(diào)了“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的理念。實施課程標準,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這兩條理念。
我國的閱讀教學,一直存在“三多三少”的現(xiàn)象,即教師“講得多,問得多,演得多”,學生“讀得少,寫得少,練得少”。教師“三多”,當前又以問題多為主要特征,教師圍著課文內(nèi)容設問,學生圍著教師的問題應答,亦步亦趨,基本上沒有主動性可言??杀氖牵@些過多過濫的“三多”,仍被不少人美其名曰為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三少”,尤以默讀思考的機會偏少,閱讀中練筆的機會偏少。這些剝奪學生思想、個性和自主學習權利的“三少”,也被不少人強辯為是在貫徹“精講精練”原則。這“三多三少”,違背閱讀教學基本規(guī)律,忽視閱讀的主體地位,忽視語文實踐,是導致語文教學質(zhì)量長期以來少慢差費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為主,這道理本來明明白白,并不難懂。但為什么我們許多教師一走上講臺,總喜歡問個不停、講個不休呢?這其中原因很多,它與一些觀摩課、名師課的負面影響是有一定關系的。觀摩課、名師課,雖有大量正面引導作用,可那種從“導入”開始,教師就要變著花樣發(fā)問、調(diào)侃、講解、放課件,甚至表演節(jié)目的從頭到尾都是熱鬧非凡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確是令人詬病卻又頗能誤導相當部分教師的。觀摩這樣的名師課,就是觀摩名師表演,觀摩名師問、講、演的高超本領,而學生在課堂中已淪為名師表演的一種陪襯。名師這樣上課,實屬一種不得已!因為名師上課的對象表面上是學生,實際上是聽課的教師。面對慕名而來取經(jīng)的眾多觀摩教師,名師上課,很難不失去自我,甚至不得不“作秀”。這是名師大課的先天不足造成的。因此,學名師,決不可機械模仿。
由此,我們認為,要讓目前陷入困局的閱讀教學實現(xiàn)正確轉(zhuǎn)變,使閱讀教學回歸到符合自身規(guī)律的軌道上來,并取得實效,至少要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學習領會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包括傳統(tǒng)中的精華,國外及港臺地區(qū)好的經(jīng)驗,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不是教師問出來、講出來的,而是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從自己的閱讀實踐中獲得的。
其次,要轉(zhuǎn)變教育方法,變“教師三多學生三少”為“教師三少學生三多”。“三少”即為:教師少問、少講、少演?!叭唷奔礊椋簩W生多讀,多寫,多練。這“三少、三多”,包括多重涵義:一是體現(xiàn)在時間上,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要相對較多,教師活動的時間要相對較少;二是體現(xiàn)在主體性上,學生的主體性要強,有較大的自由度,教師只是指導者,不是牽羊的人;三是體現(xiàn)在學習內(nèi)容上,每課力求少而精,集中精力突破重點難點,而不要貪多求全。
再次,要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學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由于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影響深久,許多小學教師習慣于設計教師如何教,如教師怎樣導入、怎樣發(fā)問、怎樣講解、怎樣啟發(fā)、怎樣評價、怎樣過渡、怎樣小結(jié)、怎樣板書等教的活動,而對于如何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則不夠重視或缺少實踐經(jīng)驗,從而導致課堂教學師強生弱的局面。因此,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轉(zhuǎn)變,必須學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從閱讀教學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側(cè)重學會設計學生的課堂讀書活動、課堂練筆活動和課堂練習活動。要把教學設計的重心轉(zhuǎn)移到學習活動的設計上來,而教的活動則應圍繞學的活動運轉(zhuǎn),服務于學的活動。
[1]孔子.論語[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1998.
[2]陳昌發(fā).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智慧汲取[J].小學語文教學, 2006,(9).
[3]朱熹.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周婷.《學記》教育智慧品讀[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
[5]鐘啟泉.現(xiàn)代教學論發(fā)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6]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7]吳忠豪.國外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8]滿小螺,劉濟遠.未來,學生唱主角[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6):27.
[9]吳忠豪.臺灣教師如何上閱讀課[M].小學語文教學, 2010,(8).
On theSubject Shiftingof“Teaching“and“Learning”in TeachingReading
HUANG Zhao-xia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At present,teaching reading hasbeen deviated into test-taking teaching,a tool of test-tak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ading should be shifted from“teaching”to“l(fā)earning”so as to achieve a good quality and put the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to a higher level.That is to say,reading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change the focus from teachersto students.Only in thisway can the reading teaching take a great stride.
reading teaching;reading subject;reading practice;shift
G623.2
A
1674-831X(2011)06-0043-05
2011-08-24
黃朝霞(1962—),女,湖南桃源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責任編輯:葛春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