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蘭,邵娟萍
(南昌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素質教育探析
劉桂蘭,邵娟萍
(南昌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隨著我國與國際工程技術交流及合作的日益頻繁,社會對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但各高校目前培養(yǎng)出來的翻譯人才根本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從學識、能力和品質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工程英語翻譯人才。
工程英語翻譯;學識;能力;品質
“翻譯是連接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文化與文化的橋梁。”[1]我國與國際工程技術交流及合作的日益頻繁,加速了社會對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但由于工程英語翻譯所牽涉的專業(yè)詞匯與建筑、材料等行業(yè)密切相關,而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有限,這給專業(yè)詞匯的理解造成很大困難。同時,工程英語大都采用正式文體,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很難用準確、流暢的漢語表達出來。一方面,社會對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翻譯人才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與社會期望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素質教育,從學識、能力和品質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翻譯人才。
我國素質教育中使用的“素質”一詞的具體內涵應當是:“人通過合適的教育和影響而獲得與形成的各種優(yōu)良特征,包括學識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質特征。對學生而言,這些特征的綜合統(tǒng)一構成他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養(yǎng)或基本條件。素質教育是把教育過程中學生培養(yǎng)成現(xiàn)實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創(chuàng)新的人的教育?!盵2]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實現(xiàn)對人的自我成熟、成長、成才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內在素養(yǎng)和品質的全面改善、提高和發(fā)展”。[3]具體而言,素質教育強調“合適的教育和影響”,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素質教育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獲取并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注重學生個人道德和品質的修養(yǎng)。結合當前高校工程英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從學識教育、能力培養(yǎng)、品質養(yǎng)成教育三個方面來加強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素質教育。
素質是人學習知識的基礎,而知識的豐富又會促進素質的提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學識、能力和品質教育三者之間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發(fā)展,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識教育方面,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工程英語翻譯人才,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同時,改革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考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今后工作中的適應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1. 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tǒng)的工程英語翻譯教學往往采用了以翻譯技巧或以翻譯理論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剝奪了語言操練的機會,成為了被動的接受者,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我們建議采用啟發(fā)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開展討論式教學,比如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在老師精講重點、難點之后,給學生布置相應的翻譯練習,然后由每組匯報他們的翻譯答案,老師則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這種共同參與、互動互助、及時評估學習者成績的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翻譯興趣、翻譯技巧和翻譯能力。
2. 建立翻譯項目工作坊,構建以提高翻譯技能為主導的實踐教學體系
學識教育來源于實踐,同時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歸納和提煉。工程英語翻譯教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需要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附屬地位的狀況,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鞏固課堂教學成果。
為了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同時檢驗實踐教學對工程英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決定性作用,我們以南昌工程學院為個案,以學校翻譯實踐與教學研究所和外語語言實踐教學中心為實踐教學基地,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對2007級工程英語翻譯方向的學生和水利、土木專業(yè)選修工程英語翻譯作為第二學位的學生實施每周四課時左右的“翻譯項目工作坊”的實踐翻譯訓練。我們對翻譯作坊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學生所有的實踐過程都由富有實踐翻譯經(jīng)驗的教師全程監(jiān)管和指導,并舉行定期的討論會。到目前為止,翻譯作坊已經(jīng)運作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從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來看,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這種方式對翻譯信心、應變能力和翻譯水平的提高都有明顯的幫助。
3. 改革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促進自主學習
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以知識積累為標準的考試測評制度,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是指將學生課堂學習成績分成多個考核部分,從課堂學習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實踐教學記錄、課外活動記錄、網(wǎng)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階段性學習測驗等各方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綜合確定課程學習的總成績。多元化評價體系注重評價的動態(tài)發(fā)展,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參與程度和在原有基礎上取得的進步,能夠綜合評判學生的語言發(fā)展狀態(tài),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多年來,我們的翻譯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存在著大學英語教育所共有的缺陷: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講解+模仿+記憶型。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苗葡[4]認為,翻譯能力包括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要提高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我們應該著手培養(yǎng)他們的認知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適應我國經(jīng)濟社會對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
1. 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認知語言學主要奠基人之一Ronald W. Langacker教授提出的認知理論發(fā)展成一個系統(tǒng)、完善的語言學理論,并對翻譯研究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讓?德利爾在他的《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法》一書中提出:翻譯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譯者必須盡量重現(xiàn)原文所表達的客觀世界和認知世界。但是,翻譯是意義從源語到目的語的再現(xiàn),其涉及的兩種語言反映了各自的客觀世界與認知方式。“對譯者而言,文化和邏輯的認知能力對譯文質量至關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說,譯者的認知能力決定了譯文質量?!盵5]因此,在翻譯教學中應特別注重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
2.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交際是指人與人之間溝通信息的過程,即人們運用語言或非語言信息交換意見、傳達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交流過程。翻譯過程本身也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在翻譯過程中牽涉到的中西文化差異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包括思維方式、傳統(tǒng)習俗、價值觀念、文化心理、宗教習慣等,對文化差異的誤解會導致我們在翻譯過程中的語用失誤,影響翻譯信息的準確傳遞。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積累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其總體目標是:“(1)認知層面:提高跨文化意識,提高解釋影響跨文化交流變化過程的知識、文化適應的知識和與之相關的潛在交際問題;(2)情感層面:主要強調對待其它文化背景的人的態(tài)度和處理文化差異時,主體的情感體驗;(3)行為層面:實現(xiàn)與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的有效交際,也是一種文化適應?!盵6]針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在工程英語翻譯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意對比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語境、思維方式等各方面所蘊含的文化差異及英漢兩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異同,以保證準確、忠實地傳達原文的信息。
3. 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語言學習是一種自主習得的過程,要想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習得者需要自主地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及時總結學習經(jīng)驗。
工程英語翻譯人才需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專業(yè)知識,同時需要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和在翻譯過程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教師,由于課時的限制和語言本身的學習特點,只能夠、也只需要在課堂上講授一些能有效地指導科技英語翻譯實踐的翻譯理論、翻譯技巧和翻譯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對比意識和英漢語言表達的差異意識,用于指導學生的翻譯實踐。
正確處理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關系是決定外語學習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培養(yǎng)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是我們英語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合格的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應合理調整相關翻譯課程的設置,翻譯理論課、實踐課和科技英語翻譯等專業(yè)必修課的課時和學分應合理分配。此外,還應有計劃地為工程英語翻譯的學生開設《翻譯理論文獻導讀》、《中西方翻譯史》、《工程英語翻譯》、《譯作欣賞》、《文體與翻譯》等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培養(yǎng)翻譯技能的選修課程。
翻譯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合格的工程英語翻譯人才除了應具備翻譯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之外,還應具備突出的品質特征,主要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頑強的意志品質、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品質和完善的個性品質。翻譯又是一門藝術,從原文到目標文的加工過程不僅需要靈活深刻的觀察能力、準確迅速的記憶能力,還需要積極活躍的思維能力以及獨到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此,譯者不僅需要精通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以及文化背景,還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不斷改進翻譯方法和技巧。所以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變通能力,使其成為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吃苦耐勞的精神、執(zhí)著堅持的意志品質、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的合格的翻譯人才。
總之,工程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素質教育是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所在。我們只有從學識教育、能力培養(yǎng)和品質養(yǎng)成教育等幾個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實現(xiàn)高校為社會輸送合格的翻譯人才的目標。
[1] Joly, Jean-Francois. Preface to Translators through History [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 史寧中, 柳海民.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實施路徑[J]. 教育研究,2007,8.
[3] 眭依凡. 素質教育: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重構[J]. 中國高等教育,2010,9.
[4] 苗菊. 翻譯能力研究——構建翻譯教學模式的基礎[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4.
[5] 陳傳顯. 譯者的認知能力與譯文質量[J].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3.
[6] 陳東東, 夏新民. 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 江蘇社會科學,2009.
An Inquiry in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English Translation Talents
LIU Gui-lan,SHAO Juan-ping
With our country’s increasingly frequent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qualified engineering English translators are badly needed. However, translation graduates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The underlying reasons are highlighted by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to students during their study in college. So, we should enhanc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by broadening their horizon,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y and training their quality to develop employable translation talents.
Engineering English translation; learning;ability; quality
G640
A
1008-7427(2011)01-0106-02
2010-11-25
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工程英語翻譯‘三維一體’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與運用”(編號:JXJG-09-18-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劉桂蘭系南昌工程學院外語系教授;邵娟萍系南昌工程學院外語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