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憲軍,劉 東
(遼寧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對課堂有效提問的思考
呂憲軍,劉 東*
(遼寧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課堂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行為,能夠體現(xiàn)教師有效教學的基本能力。課堂有效提問需要考慮提問的目的、提問的水平、提問的技巧、對提問的反思與評價。
課堂教學;提問;有效提問
提問是一種古老而又常用的教學方法,在眾多的教學行為中,提問能夠反映教師有效教學的基本能力和水平。提問的效益即提問的有效性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進入我國研究者的視界,并日益為大家所關注?!盵1]提問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教師是否真正明確了提問的目標,是否恰當把握了提問的水平,是否靈活掌握了提問的技巧,是否能經常對提問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反思。其次要看學生是否自主自愿地回答問題,是否由于回答問題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如果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響應和認可,學生不愿或不能回答,教師在自問自答,將只能說明提問是無效的、低效的,甚至是負效的(引起學生的反感)。
有效提問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進。加里·D.鮑里奇將提問的目的歸為以下幾個方面:引起興趣,吸引注意;診斷和檢查;回憶具體知識和信息;課堂管理;激發(fā)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對學習活動進行組織和重新導向;讓學生表露情感。[2]
要使提問有效,教師在提問前就要對提問的目的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理解,避免出現(xiàn)不當?shù)奶釂柷榫?。比?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知所云時提問,當學生未完成作業(yè)時就作業(yè)內容提問,當學生有課堂違紀現(xiàn)象時采取刁難式的提問。上述情況下的提問更多的是在懲罰而不是在教學。這樣的提問常常是低效、無效甚至負效:對被提問者來說于事無補,對其他人而言浪費了時間。教師應懂得提問是教學手段而不是懲罰手段。
提問目的的多樣性也提示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有所選擇或側重。例如,教師需要考慮這樣的問題:提問是要學生回憶具體知識和信息,還是要激發(fā)學生高層次的思維活動?
布盧姆將認知目標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水平,從最不復雜的知識水平到最復雜的評價水平,較高水平的認知目標包含了較低水平的認知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選擇復雜性水平不同的問題。
一般而言,復雜性水平相對較低的問題,諸如“是什么”的問題,對應于知識、理解、應用水平,較適宜封閉性問題的提問;而復雜性水平相對較高的問題,諸如“為什么”或“怎么樣”的問題,對應于分析、綜合、評價水平,可采取開放性問題的提問。一方面,低水平提問可以為高水平提問作鋪墊,高水平提問能夠使學生產生高水平的思維活動,教師需要提出一定數(shù)量的復雜性水平較高的問題;另一方面,就問題本身而言,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問題的水平進行提問設計。教師需要經常思考這樣的問題:面對不同的學生,需要設計何種復雜水平的問題呢?以什么樣的方式提出問題更好一些呢?
有效提問的技巧能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能促進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學習進步,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有效提問的技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合適的提問對象
教師選擇提問對象常見的一些方式諸如:隨機選擇學生;選擇教師認為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選擇教師認為不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選擇課堂“溜號”的學生;選擇課堂做“小動作”的學生;選擇未能很好完成作業(yè)的學生,等等。這些選擇提問對象的方式并不合適,根據(jù)有效提問的目的和水平來選擇提問對象或許是更適宜的,這樣做會加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授課效率。
2.把握提問的時機
李秉德先生認為,“學生的積極思維常常是從遇到問題引起的,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條件,把教學過程組織成為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薄敖處熞鶕?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不斷提出難易適度、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3]可見,提問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活動;提問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活動。把握提問的時機是一門藝術,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時候提問效果最佳?王德勛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四點:提問于學生的疑惑處;提問于學生的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處;提問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處;提問于學生思維的轉折處。[4]
3.設置合理的提問等候時
Rowe(1986)區(qū)分了兩種不同的等候時——第一等候時和第二等候時。第一等候時是指教師提問后至叫答的時間間隔;第二等候時是指學生回答后到教師或學生肯定或否定其答案后,教師再繼續(xù)下去的時間間隔。姚利民的調查研究表明,國內教師提問后等3~5秒再叫學生回答的有效性平均值為2.96……,不太理想。[5]142
教師提問后在等候學生回答時,普遍存在等候時間不足的現(xiàn)象。等候時間過短,學生來不及思考,并且由此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恐慌,達不到提問的目的。因此,設置合理的提問等候時,可以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有利于學生迅速組織有效信息,提高回答問題的準確性。當然,等候時間多長為宜,還要視問題的復雜性而定。比如,難度大的問題或高水平的問題,教師可憑借自己的經驗或觀察學生的表情等確定等候的時間,既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又不浪費時間。
4.擴大提問面
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讓所有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問是否有效的一個指標就是看是否有足夠多的學生對問題做出了反應。有效提問要求教師給學生同等機會回答問題,而不是讓學生“能者多勞”,進而忽視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教師應考慮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提出不同層次的適合不同學生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尤其對于學困生,應考慮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讓他們也可以比較正確地回答出問題,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5.對回答做出反饋
對學生的回答應做出適度的反饋。第一,留下第二等候時;第二,對學生的回答必須作出反饋;第三,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肯定性反饋;第四,對學生的不同回答作出不同的反饋。[5]147
為什么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饋?一是滿足學生的心理期待。學生回答問題后,期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肯定,這種認可和肯定有助于學生日后愿意嘗試回答更多的問題,能夠更加主動地回答問題。二是利于學生的能力展示。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可以向師生展示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結果,這種展示一旦受到鼓勵,學生會更加積極地調整認知結構,增加回答問題的確定性。三是促進學生的高級學習。一些復雜性的問題,比如探究性問題,對學生而言很具有挑戰(zhàn)性。對此類問題的回答做出積極的反饋,有助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完成更高級的學習任務。四是對學生的示范效應。教師的反饋技巧應用得當,可以產生示范和激勵效應。在示范效應下,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越來越多的學生會被帶動起來,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回答問題。這時的提問不但能活躍課堂,而且能豐富教學。
評價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需要自我反思: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屬于哪個水平?哪部分學生能夠回答出來?問題提的清晰、明了、簡潔嗎?何時提問最為恰當?提問經常是面向全體學生嗎?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了嗎?對學生的回答有沒有反饋?對問題的類型有考慮嗎?對問題的難度有考慮嗎?對問題的順序有考慮嗎?對問題的數(shù)量有考慮嗎?對問題的提問方式有考慮嗎?教師宜經常反思上述問題,不斷增加自己的信心指數(shù),從而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評價提問的有效性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問是否使學生明確了課程學習目標?提問具有“方向性”和“引導”作用嗎?第二,提問是否溝通了學生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提問具有“穿針引線”或“橋梁”作用嗎?第三,提問能夠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嗎?提問兼?zhèn)洹按鹨伞被颉敖饣蟆弊饔脝?第四,提問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嗎?提問具有“啟智”或使學生“茅塞頓開”的作用嗎?第五,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了嗎?提問“被期待”嗎?
評價提問有效性常用的方法有課堂觀察法和調查研究法。比如課堂觀察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自我觀察的方法或同伴觀察的方法進行研究;再如調查研究法,可以設計不同的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可以是教師自我評價,也可以是同伴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評價,等等。另外,訪談法(教師訪談、學生訪談)也不失為一種評價提問有效性的好方法。
[1]江松舟,盧正芝.我國有效課堂提問研究十余年回顧與反思[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34.
[2]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第四版[M].易東平,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210-211.
[3]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2.
[4]王德勛.課堂提問時機及提問方式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8(8):50-51.
[5]姚利民.有效教學論:理論與策略[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G424.1
A
1008-388X(2011)02-0032-03
2010-12-10
呂憲軍(1963-),男,遼寧大連人,副教授。
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