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艷
(大慶新聞傳媒集團,黑龍江 大慶 163311)
樹立精品意識 打造新聞精品
段秀艷
(大慶新聞傳媒集團,黑龍江 大慶 163311)
傳媒機構(gòu)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每天向受眾傳播人們普遍關心的大量新聞。而其中的優(yōu)秀之作,即新聞精品,往往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且產(chǎn)生較廣和較長時間的影響。傳媒機構(gòu)應確立精品標準,樹立精品意識,努力打造新聞精品,以期突出特色,提升感染力和影響力。
精品標準;精品意識;精品打造
報紙、廣播、電視、網(wǎng)絡甚至手機、期刊等等,每天都在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傳遞著大量人們普遍關心的新聞,這是傳媒機構(gòu)除了給人們提供資訊、娛樂、服務等之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職能。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記者、編輯不應只是傳遞人或傳聲筒,而應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辛苦的努力,使新聞更加出彩,讓受眾樂于接受、易于接受,印象深刻、影響深遠。一句話,就是要有新聞精品。通過新聞精品,來展現(xiàn)個性和特色,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新聞采編人員對精品判斷標準的深刻理解,全員樹立強烈的精品意識,是出新聞精品、辦一流傳媒的重要前提條件。我們首先要讓廣大采編人員清楚什么才是新聞精品,使大家對新聞精品的認識有一個基本的共識,然后才能做到在新聞傳播的實踐中,共同圍繞標準,努力多出新聞精品。所謂精品,是對商品、產(chǎn)品質(zhì)量的一種判斷,用在新聞上,就是指宏觀把握與微觀操作完美結(jié)合的名篇佳作,包括好消息、好通訊、好言論、好版面、好欄目、好專題等。判斷的標準應該是:
1.政治性強,導向正確。弘揚主旋律,努力正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各種“噪音”絕緣,能產(chǎn)生強烈的社會反響,有很強的精神張力。
2.新聞價值高,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用大。要既讓領導滿意,又讓讀者喜愛,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說服力和推動力,能收到良好的顯而易見的社會效果。
3.形式新穎,個性特色和地方特色凸現(xiàn)。既不是模仿,也不是移植,創(chuàng)新體裁,敢為人先,多種手段并用,高尚的內(nèi)容和完美的表現(xiàn)形式有機結(jié)合。
4.操作精細,細小之處下功夫。包括語言、文字、標點、邏輯、段落等,都要反復琢磨、認真推敲、精雕細刻,做到文風生動、文字精湛、編輯精良,基本達到無懈可擊。
一言以蔽之,新聞精品應當是在社會上和讀者中產(chǎn)生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內(nèi)容好、形式美、意義大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
有了對新聞精品標準的共識,還需要全員樹立強烈的精品意識。
1.精品意識的涵義。所謂精品意識,其實就是人們追求更好的一種愿望。這種愿望是追求,也是成功的思想前提。就傳媒集團來講,無論是記者還是編輯,都應該追求自己出手的東西一定是自己的最高水平,給讀者奉獻的應該是新聞精品。這種追求意識實際就是精品意識,即在追求中把握機遇,在追求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
2.建立精品競爭機制。其實,人的愿望不完全是自覺的,人的追求也不一定是完全自主的,有一種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和一種有效的競爭機制,才能使人的這種愿望和追求達到一種崇高的境界。當前,樹立精品意識,更主要的還是要優(yōu)化競爭環(huán)境,完善競爭機制,使大家追求新聞精品的強烈愿望變成多出新聞精品的自覺行動。
3.抓好新聞精品策劃。要引導廣大采編人員樹立強烈的新聞精品意識,還必須抓好新聞精品的策劃工作。所謂策劃,就是從出點子到實施點子的過程。要緊緊圍繞黨委和政府每個時期的中心工作,抓住反映黨、政府、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把唱響“重頭戲”和抓新聞精品結(jié)合起來。主要領導首先要樹立強烈的精品意識,把主要精力用在出點子上,發(fā)現(xiàn)好的新聞線索,要及時組織“諸葛亮會”進行統(tǒng)籌策劃,從報道思想、采訪思路、采訪手段到具體寫作、版面安排以及如何選角度、擬標題,如何掀高潮、分幾步走,都有一個初步的設計,然后組織實施。負責具體工作的部門領導,應該根據(jù)確定的總體思路,結(jié)合工作特點細化策劃方案,拿出具體的實施辦法。記者、編輯則是要把策劃的方案和思路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拿出最終的成果。在新聞精品的策劃、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新聞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也就是讓好的新聞資源一定要流向優(yōu)質(zhì)高效的記者、編輯。因為一是新聞是“易碎品”,不允許“十年磨一劍”;二是好的新聞資源必須由相應好的記者、編輯來開發(fā),才不至于造成新聞資源的浪費,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體現(xiàn)最高的價值。
打造新聞精品,必須狠抓落實。
1.抓精品,首先要抓人才。鄧小平指出:“思想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币鰞?yōu)質(zhì)品,隊伍的素質(zhì)特別是思想素質(zhì)首先要達到優(yōu)質(zhì)。因此,抓精品的關鍵是提高采編人員的自身素質(zhì)。一個劇團沒有名演員,就唱不了好戲,注定出不了名;一所大學沒有名教授,就出不了好的科研成果,也不可能成為名牌院校;一張報紙、一個頻道,沒有幾個名記者、名主持人,就出不了新聞精品,也注定成不了氣候。所以說,培養(yǎng)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正、紀律嚴、“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隊伍,應該成為我們長期苦苦追尋、孜孜以求的目標。出精品必須堅持兩手抓:一手抓質(zhì)量,一手抓人才。
2.抓精品,要多深入多積累多思考。打造精品不只是領導的事,和記者、編輯都密切相關。多深入,就是多深入實際生活,這是獲取新聞來源的基礎,必須堅持的新聞采訪的正確途徑。只有如此,才能迅速捕捉到新聞線索,才能了解其事件的背景、真實的內(nèi)容、問題的來龍去脈,在此基礎上才會有感而發(fā),做出實事求是的評論,否則,就會一知半解,出現(xiàn)脫離實際的空泛議論。多積累,包括學識、生活、寫作能力和社會關系等多方面的積累,特別要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了解世情、黨情、國情,以及省情、市情、縣情等,甚至所涉及范圍的民族習俗、當?shù)氐泥l(xiāng)土人情等。只有這樣,當有新聞事件發(fā)生時,才能做出快速反應,進行高質(zhì)量的報道。多思考,就是在內(nèi)容上力求有新挖掘,在報道形式上力求有新突破,在認識上力求有新高度,對新聞受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3.抓精品,要營造良好的學術研討氛圍。好的新聞,需要好的點子;新聞精品的誕生,需要活躍的業(yè)務研究氛圍。首先開好計劃、線索會,談情況、侃點子、吹路子、評稿子,增強學術討論氣氛。平時發(fā)現(xiàn)一個好點子、好線索就要抓住不放,及時召集骨干記者討論,建議并督促有關部門進行宏觀策劃并盡快付諸實施,直至制作標題,安排版面,一抓到底。
4.抓精品,政策上要有所傾斜。精品是優(yōu)質(zhì)品,優(yōu)質(zhì)就要優(yōu)價。要提高精品的含金量,要獎勵精品的創(chuàng)造者。全力營造一種“出精品光榮、創(chuàng)造精品有功”、“出次品受罰、粗制濫造有過”的獎懲環(huán)境,要形成一種有外在壓力和內(nèi)在推動力的激勵機制,激勵每一位采編人員都全身心地去創(chuàng)造精品。
〔責任編輯:劉金友〕
G212.2
A
1002-2341(2011)03-0119-02
2011-04-30
段秀艷(196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記者,從事新聞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