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母乳是最利于嬰兒生長發(fā)育的天然食品,它具有營養(yǎng)均衡、易消化吸收、安全等眾多優(yōu)點,但由于思想上對配方奶的過分依賴,母嬰分離等致早期缺乏足夠的吸吮,乳腺管欠通暢,易致產婦產后2~3天出現乳房結塊、腫脹、疼痛、怕觸摸、排乳不暢,甚至出現全身不適、發(fā)熱等證狀[1],直接導致乳汁分泌物減少,從而對產婦及嬰兒產生不良影響,影響了正常的母乳喂養(yǎng)。我科通過對336例產婦進行乳房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臨床資料:我科于2011年8月1日至8月31日共分娩了346例產婦,其中順產173例,剖宮產172例,負壓產1例,初產婦260例,經產婦86例,母嬰分離65例。
2.護理干預方法
(1)于順產后:產后30分鐘內行早接觸,早吸吮?;厥液笥僧敯嘭熑巫o士指導正確的喂養(yǎng)姿勢和產后調護。
(2)剖宮產產婦回室后30分鐘內由當班責任護士指導早接觸、早吸吮及正確的喂養(yǎng)姿勢。
(3)母嬰分離 指導定時擠奶技巧:擠奶每天6-8次。
2.乳脹發(fā)生的原因
(1)身體因素正常分娩的產婦因產時體力消耗較大,需要充分的休息,無暇顧及到嬰兒的護理及哺乳,剖宮產的產婦因術后輸液,傷口疼痛、體位受限等原因不能及時喂哺。
(2)心理因素近年多為80后生產,獨生子女缺乏自我照顧能力,另母乳喂養(yǎng)信心不足,認為乳房不脹沒有乳汁分泌,害怕嬰兒挨餓,早早使用代乳品喂哺嬰兒,不肯進行早吸吮,使新生兒口味發(fā)生錯覺而拒絕吃母乳,失去盡早泌乳的機會,導致產后4~5天乳房腫脹和乳汁淤積[2]。
(3)乳頭因素乳頭扁平凹陷會直接影響新生兒進行有效吸吮,使新生兒含吸不正確或困難,使母親喪失喂哺信心。喂養(yǎng)不當導致乳頭皸裂、疼痛而不愿哺喂。
(4)母嬰分離 新生兒因為早產或母、嬰病理性原因而導致早期母乳喂養(yǎng)機會錯失,乳腺管不通暢而導致乳脹。
3.早期護理干預措施
(1)指導產后合理飲食,給予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飲食,保證充足的休息。
(2)產前加強母乳喂養(yǎng)知識的宣教,產后適時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督促,尤其是產后1~2天由責任護士和管床護士做到勤巡視、勤督促、勤幫助、勤觀察、勤鼓勵,予以稱贊、夸獎等心理支持,樹立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
(3)產后的最初階段,反復多次地宣教母乳喂養(yǎng)地好處:有利于新生兒的生理需要及胎糞排泄、母親的子宮修復、乳汁的分泌及利于促進親子關系的建立,滿足母嬰共同健康需要。研究證明健康教育能顯著降低乳脹的發(fā)生率。
(4)正常分娩的產婦一般于產后30分鐘內進行母嬰早接觸、早吸吮,指導產婦正確的哺乳姿勢和方法,一定要與嬰兒胸貼胸、腹貼腹,嬰兒下頜貼乳房,嬰兒張嘴呈魚嘴狀,含住母親的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做到有效吸吮,防止乳頭皸裂,哺乳結束后擠出少量乳汁外涂于乳頭和乳暈上,短暫暴露干燥乳頭。剖宮產的產婦可在手術后待產婦精神狀態(tài)吮許的情況下再進行早接觸、早吸吮,并在旁給予協助和指導。
(5)實行母嬰同室,按需哺乳,及時排空乳房,兩側乳房交替輪流吸吮,先吸空一側再到另一側,每次15~20分鐘。乳頭凹陷時應用負壓吸引或手指牽拉術使乳頭突出,易于新生兒含接。凹陷嚴重時,可使用乳頭輔助器,利于嬰兒含接。
(6)母嬰分離時,母親乳頭少了嬰兒吸吮的刺激,這時給予相應的乳房護理和指導,有助于建立射乳反射,促進乳腺管通暢,易于乳汁擠出,預防奶脹。指導正確的擠乳方法:拇指與其余四指相對,在距乳頭2公分處向內壓、外擠,環(huán)遍全部乳竇,注意手指不能滑動,以免弄傷皮膚。
4.乳脹后的應對措施
(1)按摩和抖松乳房,使其硬結軟化,用正確的擠乳方法擠出乳汁或使用吸奶器。
(2)初脹時用冷敷減輕腫脹,待乳汁通暢分泌后再改用熱敷,溫度為40~45度為宜,敷約5分鐘。
(3)50%硫酸鎂濕熱敷硫酸鎂可阻斷乙酰膽堿釋放,達到促進乳房血液循環(huán),減輕乳汁淤積,消除乳房腫脹的目的。實驗觀察對產婦乳汁分泌量無影響。
母乳喂養(yǎng)是科學育嬰的重要內容,而乳房腫脹是影響其成功之一。通過各種護理干預的手段,及時有效地疏通乳腺管是產后泌乳,預防乳房腫脹的關鍵,也是提高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措施。通過觀察,實行護理干預后產婦發(fā)生乳脹和乳汁淤積的人數大為減少[3]。
1 王艷,張蔚,張春燕.紅外線透照檢查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2,17(11):835.
2 李運壁,李蘭,彭幼輝,等.職業(yè)女性乳母的信心和態(tài)度對純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3,18(4):14 -52.
3 丁曼琳.婦科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