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林琳,劉松財
(吉林大學 畜牧獸醫(yī)學院,長春 130062)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動物生物化學作為生命科學相關學科的一門必修基礎課,在生命科學的發(fā)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近5年,隨著國家公派研究生數量的增多,我國學生的語言問題越來越值得關注。因此,在一些專業(yè)基礎課程中率先開展雙語教學,使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能夠用英語把握所學的知識,這不僅對學生的國際交流非常重要,對國內學生檢索英文文獻,掌握本學科的前沿和動態(tài)都有重要意義。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非外語課程采用漢語和外語結合教授的一種教學方法[1]。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一項長遠戰(zhàn)略規(guī)劃[2]。目前,雙語教學已經在一些高等院校中開展起來,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語言和知識理解的雙重障礙、學生素質良莠不齊、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及缺乏合適教材等諸多問題[3]。本文總結了生物化學課程的雙語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建議。
(1)教育理論的指導和教育部門的重視是雙語教學發(fā)展的前提。近年來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深入發(fā)展,改革的目標指向最終都是為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高等教育更是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由于教育改革的創(chuàng)新性和開拓性,任何一個教學方式或教學理念的改革都迫切需要科學教育理論的指導。教育理論是指導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核心,的科學合理與否以及教育改革的可行性,關鍵就在于我們用什么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同時,教育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和傾斜的優(yōu)惠政策為雙語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良機,推動著高校雙語教學的發(fā)展。雖然雙語教學已經在一些高校開展,但尚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這就需要我們能夠大膽嘗試,銳意開拓,先定下條條框框必定會限制其發(fā)展。學校可以通過雙語教學立項,舉辦雙語教學大賽,培訓雙語教師或者適當提高雙語教學的課時費等形式鼓勵雙語教學人員的學習和研究。
(2)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和選用合適的教材。雙語教學作為新生事物,許多高校雙語教師團隊的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一方面,懂專業(yè)的老師英語授課能力一般;另一方面,英語專業(yè)的老師無法進行專業(yè)課的講授。只有既精通專業(yè)知識,英語的使用能力又有一定造詣的老師才符合雙語教學的要求。限于雙語教師團隊建設的現狀,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資助年輕教師出國培訓或聘請經驗豐富的雙語教師這兩條途徑來迅速擴大雙語教師團隊,同時,還有注意形成合理的梯隊,使雙語教學的發(fā)展具有可持續(xù)性。另外,選用合適的教材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選用一本難度適中,語言可讀性強,真正能夠實用于本專業(yè)的教材勢必會推動雙語教學的順利發(fā)展。
(3)優(yōu)化評定系統(tǒng)。雙語教學活動評價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制定者要全面考慮,思維縝密的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2制定評價權重,用分數標明評價范圍與準則在整個教學活動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3科學準確。要采取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科學分析學生、同行和領導三個不同群體的測評結果,適當提高教師自我評定的權重。具體權重應科學制定并綜合考慮本校的實際情況??傊p語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對雙語教師和雙語教學活動評價不應走過場,也不應搞得教師人人緊張。目前,絕大多數院校都以英語所占的比例對雙語教學進行規(guī)定,比如在一些雙語教學大賽的評判標準中,其中之一便是明確規(guī)定英語所占比例應不少于50%。筆者在雙語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英語在雙語教學中的比例應該按照教育教學規(guī)律,根據教學對象的英語水平和對專業(yè)的掌握程度以及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安排,做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是不客觀的。比如有的內容淺顯易懂,可以盡量多的采用英語進行教學。但有的內容比較復雜,可能用漢語講解學生理解起來都有難度,尤其是生物化學這門課程,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比較多,這時就需要教師能夠英漢結合,使學生既能理解課堂所學內容,同時又能對關鍵的知識點形成英語概念。在雙語教學中,如果單一的規(guī)定英語在雙語教學中的比例,就會使教師的教學受到局限,不能隨心應手的開展雙語教學工作。筆者認為要鼓勵雙語教學的教學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都可以認為是成功的教學,值得借鑒的好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教學勢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最終形成完善的雙語教學體系。雙語教學是為了實現教學目的而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因此教學應該以學生能夠掌握為目標,而如果為了體現“雙語”而影響教學效果則會適得其反,違背了教育教學的初衷,失去了開展雙語教學的意義。
(4)開展小組討論課和導師輔導課。師生互動是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捷徑。課堂時間有限,只能以教師講授為主,但是久而久之可能就會出現教和學脫軌的現象。教師只負責教,學生卻感覺越來越難領會,學習興趣銳減。筆者在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對于90分鐘的大課,學生往往不能全程投入,尤其遇到較難的知識點或者英語所占比例略高的時候,會出現“疲勞期”。因此,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筆者特別開設了“師生互動小專欄”,此期間可以通過學生對教師發(fā)問,分組討論或者教師對學生引導發(fā)問等形式,教師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示學生下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疲勞期能夠輕松一些,勞逸結合。該“師生互動小專欄”一般只占用課堂的10分鐘,可以是在課堂的中間階段,通過一小段時間的輕松討論,不僅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調整教學計劃和手段,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提高表達和互動能力,重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繼續(xù)下半節(jié)課的學習,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是在課堂的結束部分,使學生能夠獲悉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掌握重點知識。教師也可借此機會簡單介紹下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并提供資料和背景,便于學生課后的復習和預習。
我國高等教育未來突出強調六方面的素質培養(yǎng):①要求具有開拓和創(chuàng)新精神,勇于迎接時代挑戰(zhàn)。②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③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結構。④要求具有開拓意識和競爭意識、效益意識和法律意識。⑤要求具有較高的道德和理性。⑥要求具有國際意識??傊瑸轫槕獣r代潮流的發(fā)展,培養(yǎng)與國際接軌的高素質人才,雙語教學的開展勢在必行。我們只有銳意進取,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董彩虹.《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4(12):130-131.
[2]危敏,馬文麗,李凌,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實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8,10(2):212-214.
[3]關亞群.在七年制臨床醫(yī)學生中開展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思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17(2):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