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 李宜謙
跟痛癥是足跟周圍疼痛性疾病的總稱,指多種原因所引起的包括跟后、跟內(nèi)、跟外和跟跖側(cè)急、慢性疼痛。跟痛癥的病因病理機制繁多且較復雜,對于新兵在訓練過程中所造成的跟痛癥,在診斷與治療中有一定特點,筆者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療新兵訓練中發(fā)生的跟痛癥37例,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4年間,我科共接診37例在新兵訓練期間所導致的跟痛癥患者,全部為男性,17~22歲,平均19.3歲,發(fā)病時間:新兵開訓第3周到第11周之間,平均為第5周,其中雙側(cè)足跟部疼痛患者6例,右側(cè)19例,左側(cè)12例。臨床表現(xiàn):均無明確外傷史,但均有訓練強度增加病史。急性起病,有23例為訓練中出現(xiàn)疼痛,并逐漸加重,休息后緩解,11例于訓練次日晨起后足跟著地時感疼痛,行走后有輕度緩解,訓練開始后疼痛加重,再休息后可明顯減輕,疼痛的性質(zhì)為刺痛。33例,39足疼痛位置位于足跟跖側(cè)內(nèi)前方,有3例,3足疼痛位置在足跟后方,1例,1足疼痛位置在足跟內(nèi)側(cè)。體征:36例患者有壓痛而且壓痛部位與主訴中的疼痛部位一直,33例,39足壓痛點局限于跟骨結(jié)節(jié)中央及跖腱膜附著處。
1.2 診斷 所有患者均通過臨床觀察和X射片排除了骨關節(jié)炎,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跟骨骨髓炎、骨結(jié)核、骨腫瘤引起的跟痛病變。本組病例中,通過臨床表現(xiàn),查體與針對治療顯效為依據(jù)進行診斷,將跖腱膜附著處疼痛伴壓痛,按跖腱膜炎針對性處理后疼痛消失者診斷為跖腱膜炎,共有33例,39足。其余4位患者,有3例診斷為跟骨滑囊炎,有1例診斷為踝管綜合征。
1.3 治療 所有跖腱膜炎患者均接受了保守治療,適當?shù)男菹⑹潜J刂委煹幕A。對于急性起病的患者,采取局部冰敷20~30 min。所有患者均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1~2周,在疼痛緩解后,每天進行3次,每次10 min的跖腱膜牽拉鍛煉,具體動作是將身體向前傾靠于墻上,同時保持足跟觸地。對于經(jīng)過治療疼痛消失,要進行軍事訓練的患者,我們應用了足部繃帶進行保護,具體做法是首先在跖骨頂端進行松緊合適的起固定作用的繃帶包扎,而后起于拇指根部,經(jīng)足部縱弓,繞足跟,返回拇指根部,進行一個半“8”字形包扎;然后起于小趾根部,經(jīng)足部縱弓,繞足跟,返回小趾根部,進行另一半“8”字形包扎;上述步驟重復兩次或多次;最后,進行水平位置包扎,由外向內(nèi),由足跟向跖骨頂端進行,繞足部縱弓,進行固定帶包扎。
療效判定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恢復。好轉(zhuǎn):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行走后可有輕微疼痛。未愈:癥狀、體征未改善或跟痛僅部分緩解,但行走后跟痛仍明顯。本組病例隨訪時間在6個月~1年,平均7.3個月。末次隨訪結(jié)果其中治愈35例41足,好轉(zhuǎn)2例2足,治愈率為94.6%。
引起足跟痛的病因有10余種,常由跖腱膜炎、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墊炎、跟下滑囊炎、足底神經(jīng)卡壓、跟腱炎、跟腱滑囊炎、跟骨高壓癥、跟骨應力骨折等引起,而且許多全身性疾病也可表現(xiàn)為足跟痛[1]。在軍事訓練所發(fā)生的足跟痛,由于其年齡,運動量,性別等因素,使其在診斷與治療中具有一定的特點。在本組37例患者中,全部為男性患者,平均年齡19.3歲,都具有訓練強度增加的病史,在37例中,有32例是在較長時間的急行軍或是5 km越野跑等訓練強度較大的科目之中或之后出現(xiàn)足跟疼痛,占到86.5%。從癥狀來看,絕大多數(shù)是急性起病,在訓練中或是訓練強度增加的次日足跟出現(xiàn)疼痛。疼痛位置有33例,39足疼痛位置位于足跟內(nèi)前下方,占所有患病足的90.7%。通過臨床表現(xiàn)與針對治療顯效為依據(jù)進行診斷,其中跖腱膜炎33例,39足,跟骨滑囊炎3例,踝管綜合征1例。因此,從本組數(shù)據(jù)來看,跖腱膜炎也同樣是引起新兵訓練所致跟痛癥的最主要原因。
跖腱膜起自跟骨底面的結(jié)節(jié),向前伸展,最后分成5股,分別止于5個足趾的趾骨上。跖腱膜的深面有趾短屈肌附著。跖腱膜與足弓之間的關系猶如弦和弓。旋前和旋后運動對足的功能至關重要,因為足承受載荷是通過特殊的解剖結(jié)構(gòu)以非常精細的連續(xù)運動方式完成的[2]。在正常行進步態(tài)中,從足跟著地時的旋前力到全足著地中期至足趾離地時的旋后力,跖腱膜經(jīng)歷了由松馳到緊張狀態(tài)的交替變換。全足著地中期跖腱膜張力增加,至足趾背伸推離地面時達最高峰。緊張的跖腱膜猶如弓弦維系著成拱形排列的足部諸骨[3]。因此,跖腱膜是維持縱弓的重要的靜態(tài)結(jié)構(gòu)。作用于縱弓上的力絕大部分由跖腱膜承受,特別是其跟骨結(jié)節(jié)內(nèi)側(cè)突起點處將承受最大的牽拉力。當跖腱膜承受了超過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時,這種反復長期的超負荷將會使得跖腱膜發(fā)生微撕裂進而誘發(fā)炎癥過程,形成退變、纖維化,導致跖腱膜炎[4]。我們考慮,由于軍事訓練強度提高,使得跖腱膜承受了超過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進而發(fā)生炎癥反應,造成疼痛,但是由于是急性發(fā)病,此時的跖腱膜尚未發(fā)生退變與纖維化,通過合理的休息,針對性處理后絕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并有回到訓練中去。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根據(jù)所考慮的病理過程,采用冷敷以消除跖腱膜炎癥反應所產(chǎn)生的腫脹,通過口服非甾體類的消炎鎮(zhèn)痛藥物以緩解疼痛。在疼痛緩解后,通過可以通過適度的跖腱膜牽拉動作,以促進跖腱膜炎癥盡快消退。在疼痛消失后,再次投入到軍事訓練中時,為了防止跖腱膜再次受到超負荷作用,應用運動繃帶對跖腱膜進行保護性纏繞,以免復發(fā)。通過以上方法,我們對于軍事訓練中所導致的跖腱膜的治療取得滿意療效。
[1]Cheing GLY,Chang H,Lo SK.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and ultrasound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heel pain.Shock Waves,2007,17(3):195-201.
[2]Kinley S,F(xiàn)rascone S,Calderone D,Wertheimer SJ,Squire MA,et al.Endoscopic plantar fasciotoy versus traditional heel spur surgery:a prospective study.J Foot Ankle Surg,1993,32(6):595-603.
[3]Osborne HR,Allison GT.Treatment of plantar fasciitis by Low Dye taping and iontophoresis:short term results of a double blinded,randomised,placebo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dexamethasone and acetic acid.Br J Sports Med,2006,40:545-549.
[4]DiGiovanni BF,Nawoczenski DA,Lintal ME,et al.Tissue-specific plantar fascia-stretching exercise enhances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el pain.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J Bone Joint Surg Am,2003,85-A:1270-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