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珍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經(jīng)病變引起下肢異常改變的總稱。系足部神經(jīng)病變失去感覺,缺血失去活力及合并感染所致,表現(xiàn)為潰瘍壞死,由于末梢循環(huán)差,傷口不易愈合,以往的采用截肢方法?,F(xiàn)將我院2008年至2009年4月收治的6例糖尿病足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
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男女之比1∶0.7。年齡最大76歲,最小40歲,平均58歲,糖尿病病程5~12年以上。
2.1 控制飲食,超重者減輕體重,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護理,限制足部活動,抬高患肢。
2.2 積極控制血糖,短期內(nèi)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在理想標準。
2.3 抗感染選擇廣譜抗菌素,如頭孢西丁鈉0.5 g加入0.9%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3次/d。
2.4 局部處理根據(jù)足部潰瘍壞疽性質(zhì)和輕重程度,局部分級處理。多采用蠶食方法,適時清除局部壞死組織,消毒,用生理鹽水沖洗,藥物濕敷,有水泡者抽吸泡液,并有碘伏消毒后加壓包扎。
2.5 手術(shù)治療,對保守治療無效者予外科截肢治療。
3.1 指導患者做好日常足部護理,即用37~40℃的溫鹽水洗腳,泡腳10~20 min,1次/d。合并神經(jīng)病變的患者末梢神經(jīng)不敏感,需家屬幫助測水溫,清潔足部以后,用柔軟的毛巾擦干足部,足趾間,檢查足部皮膚感覺是否靈敏,色澤是否正常,有無水泡,干裂,紅腫等。同時按摩足底,輕拍足背,促進血液循環(huán)[1]。
3.2 對有水泡未感染的患者,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內(nèi)液體,然后用0.9%生理鹽水沖洗,再敷以慶大霉素2 ml,普通胰島素6~8單位藥液混合液的紗布,換藥2次/d,對已形成的壞疽,根據(jù)潰瘍面壞死組織及分泌物做細菌培養(yǎng),創(chuàng)面較大的一般采用“蠶食法”清除壞死組織,即逐漸清除壞死組織,少量多次清創(chuàng)以不傷及正常組織,不出血為度。在治療過程中,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抬高患肢30~40°。同時用紅外線照射,距離30~50 cm,1~2次/d。每次15~30 min。減少滲出,促進肉芽生長,加快潰瘍面愈合[2]。
3.3 飲食護理低鹽,低脂,定時,定量。吃含糖量少點的粗雜糧,多吃蔬菜,適量的豆制品,再配瘦肉,雞,魚,牛奶等優(yōu)質(zhì)蛋白,科學的飲食結(jié)構(gòu),可使血糖穩(wěn)定,改善全身營養(yǎng)狀況,有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
3.4 心理護理由于糖尿病病程長,經(jīng)濟負擔重,而糖尿病足又給患者帶來身心上的痛苦,使患者有著不同程度的懼怕,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護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狀態(tài),耐心與患者進行交流,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知識,并向患者介紹血糖控制良好的相關(guān)因素。介紹同病種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療信心,告知負面心理對疾病的不利影響,緊張的心理可致血糖升高,樂觀向上可調(diào)動機體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更好地配合治療[3]。
結(jié)果16例患者經(jīng)過8個月治療與護理。13例糖尿病足患者完全愈合,3例潰瘍面積明顯縮小。
[1]章松娟.碘伏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及護理.護理與健康,2009,28(2):159-160.
[2]趙麗勤.老年糖尿病足護理干預.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35):151-152.
[3]陳晶瑩.126例農(nóng)村糖尿病患者遵醫(yī)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所理與康復,2009,8(6):46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