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宰國真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包括子宮頸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近年來出現(xiàn)增多,并且年輕婦女CIN的發(fā)病率不斷增加[1]。其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其中病變級別越高,其轉化機率越高,所需時間越短。因而準確的病理診斷對指導臨床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非常重要。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經陰道鏡活檢并經病理診斷為CIN后做LEEP刀治療的102例宮頸病變患者病例。
1.2 檢查方法 宮頸活檢標本在陰道鏡下以常規(guī)方法取組織及 LEEP刀錐切術后組織,均以常規(guī)方法固定、取材,制片[2]。
其病理分級依據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病理學第7版[3]為準。陰道鏡活檢與LEEP刀錐切兩者診斷對比,102例病例中相符 74例(72.5%);不符 28例(27.5%)。病變降級25例(24.5%),其中CINⅠ級病變降級14例,占降級的 56%(14/25);升級 3例(3%),均為 CINⅡ級。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宮頸癌前病變的逐漸演化的級譜樣變化,而不是相互分離的病變,其中CINⅠ、CINⅡ并不一定都發(fā)展為CINⅢ乃至浸潤癌,經適當的治療,大多可逆轉或治愈。因此,確切的病理診斷對患者的預后及心理影響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LEEP刀后最終診斷與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病理診斷符合74例(72.5%),與國外資料的病理符合率66%~89%相符。
在不符的診斷中,降級大多為 CINⅠ級降級為炎癥(56%),升級均為CINⅡ級,我們分析認為:在活檢診斷為CINⅠ級且降級的病例中,大多病變的上皮面積較小,因此在后期的LEEP刀術來源的標本中已經不存在明顯病變的上皮;或者在治療過程中少存的上皮被電灼而消失。其他降級的11例(CINⅡ8例,18.6%;CINⅢ3例,12.5%),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降級的病例均為HPV感染的患者,其活檢的標本較小組織擠壓較重,因而在染色后,細胞核著色較深,并且因為HPV感染后細胞排列更不整齊,體積及形態(tài)看起來異型性較大,同時發(fā)現(xiàn)這11例中有10例存在宮頸管內膜腺體的鱗狀化生,并且化生的上皮發(fā)生了瘤變,這些化生后瘤變的上皮總是容易表現(xiàn)較高的異型性。諸多的干擾使診斷有了一定的難度,因此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可能存在CINⅡ~Ⅲ的過度診斷,而LEEP刀手術后的標本組織固定更充分,切片更全面可獲得更確切診斷。王芬等[3]報道陰道鏡的病理診斷受病變的范圍、深度和陰道鏡醫(yī)生的個人技術經驗的影響,LEEP刀可以彌補陰道鏡定位活檢的局限性。
升級的診斷共為3例,均為CINⅡ升級為CINⅢ,此組病例在陰道鏡活檢的切片中臨床活檢標本組織較破碎且不足4點取材,可能因為病變級別越高,組織本身更易破碎,活檢難度大,提供病理診斷的標本及資料較少,而LEEP刀標本完整、固定較好,連續(xù)切片,雖然在12張切片中仍會出現(xiàn)部分上皮為CINⅡ,但總有部分的上皮病變已經達到CINⅢ。結果證明LEEP刀手術的標本對診斷可以提供更好的依據。
綜上所述,宮頸CIN的診斷受眾多因素影響,LEEP刀錐切可以為病理診斷提供較完整的依據。
[1]魏振玲.高頻電波刀在宮頸病變治療中的應用.醫(yī)藥論壇雜志,2007,28(6) :64-65.
[2]張乃鑫.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病理學分冊).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107.
[3]王芬,昆多孜·阿也提.陰道鏡檢查聯(lián)合LEEP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在新疆地區(qū)的臨床應用.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7:62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