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艷 徐焱 鄢應根
黃褐斑是一種較常見的色素代謝異常性皮膚病,俗稱“肝斑”、“妊娠斑”,多出現(xiàn)在面部,常對稱,好發(fā)于雙頰、眉額,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呈蝴蝶狀分布,又稱“蝴蝶斑”,形狀大小不一,無明顯自覺癥狀,多見于成年女性,影響美觀。近年來,男性患者也有增多趨勢。作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8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觀察的黃褐斑女性患者均來自門診,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0例,其中蝶形型13例,面上部型12例,面下部型8例,泛發(fā)型7例;年齡28~49歲,平均35.6歲;病程2個月至6年,平均2.4年。對照組40例,其中蝶形型20例,面上部型10例,面下部型7例,泛發(fā)型3例;年齡24~47歲,平均34.6歲;病程3個月至6年,平均2.6年。兩組患者色斑分型、年齡、病程等,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對稱性分布,無炎癥表現(xiàn)及鱗屑。②無明顯自覺癥狀。③主要發(fā)生在青春期和孕產后女性。④有一定季節(jié)性,夏重冬輕。⑤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
1.3 治療方法 患者自月經來潮前約7 d起,連續(xù)服用化瘀方.待月經來潮后止。月經凈后第2天起,連續(xù)服用補腎方7 d?;龇剿幬锝M成:夜交藤、益母草、生山楂各30 g,當歸20 g. 丹參15 g、柴胡15 g,郁金、香附、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牛膝各10 g,蟬衣6 g,白芷12 g,生甘草10 g。補腎方藥物組成:熟地黃、菟絲子、生山楂各30 g,桑寄生20 g,山茱萸、女貞子、旱蓮草、仙靈脾各15 g,白芷10 g,甘草10 g。熱象重者加梔子15 g,黃芩15 g;E1干者加天花粉12 g;兼夾濕滯者加薏苡仁30 g,赤小豆30 g;兼氣虛者加黃芪30 g。兩方均為每日1劑。水煎后分2次溫服。同時連續(xù)口服維生素C 200 mr/次,維生素E 100 mg/次,3次/d。服藥2個月為1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基本痊愈 色斑面積消退>90%,顏色基本消失:顯效:色斑面積消退60% ~90%,顏色明顯變淺;好轉:色斑面積消退30%60%,顏色變淡;無效:色斑面積消退<30%,顏色無變化[2]。
治療組4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2例,顯效14例,好轉9例,無效5例,有效率95%。對照組4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7例,顯效13例,好轉9例,無效11例,有效率72.5%。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黃褐斑俗稱妊娠斑、蝴蝶斑,是一種較為常見而又難以治愈的慢性皮膚色素代謝性疾病,多見于中青年女性。為臨床常見的損容性疾病,該病雖無明顯不適,但對患者可造成嚴重心理負擔。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該病的發(fā)病原因和機理復雜,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日光照射、內分泌功能紊亂、妊娠、VI服藥物、應用化妝品不當以及飲食因素等有關。對其治療尚無特殊有效藥物。
中醫(yī)稱黃褐斑為“肝斑”,認為其發(fā)病主要與肝氣郁結,肝腎陰虧,氣血不足或瘀血有關,本法治療方案方藥中,柴胡蔬肝解郁、暢達肝氣;當歸、白芍補血調經、養(yǎng)血柔肝;歸芍與柴胡同用,補肝體而為肝用,使氣血暢達,肝郁得解;熟地補血滋陰,填精益髓;枸杞子、女貞子養(yǎng)陰益肝、滋陰填精;桃仁、紅花行氣通絡、活血化瘀;白術、茯苓益氣健脾,丹皮、梔子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苷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上藥合用,共湊蔬肝解郁,調和氣血,滋腎益精,活血化瘀之功效。
維生素E具有抗自由基的過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加速皮膚血液循環(huán),增強皮膚彈陛,防止皮膚色素沉著;維生素C可以通過抑制多巴胺的氧化,達到減少黑色素生成的作用;珍珠粉面膜料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營養(yǎng)成份,面部按摩和面膜可以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皮膚微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調節(jié)內分泌,營養(yǎng)和滋潤肌膚,補充皮膚水份,促使黑色素消退,達到增白美容之效;中西藥物聯(lián)合使用治療黃褐斑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2003年修改稿).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7):440.
[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及療效標準.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