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丹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初等教育系)
論創(chuàng)設幼兒戲劇表演與指導課程的重大意義
◆于海丹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初等教育系)
當今的幼兒教育需要的是不斷研究、探討教育規(guī)律,不斷反思和改進自身教育實踐的智慧型、研究型的幼兒教師。作為培養(yǎng)幼兒教師搖籃的幼兒師范院校,必須要重新審視幼兒教育的價值功能,重新探知兒童的發(fā)展需求,重新定位幼兒教師的角色地位。如何在學前專業(y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適應當前幼兒園教學的智慧型、研究型幼兒教師,這已經是所有幼兒師范院校共同探討的重要課題。
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分為教師素養(yǎng)、教育理論、教師技能、方向特長四大模塊體系,共 55門課程。新課標提出“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或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本陀變簯騽”硌荼旧韥砜?它是一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集語言、表演、音樂、歌舞、美術等多元藝術于一身。這種綜合性的特點決定著本門課程與其他學科有著極為密切的必然聯系。在幼兒戲劇表演與指導課程教學中,不僅要以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前兒童社會發(fā)展與教育學前衛(wèi)生營養(yǎng)與保健等學科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還要在劇本創(chuàng)作階段將學前兒童游戲、人文科學素養(yǎng)、自然科學素養(yǎng)、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應用基礎、國學經典誦讀、幼兒文學、文學欣賞、幼兒英語、幼兒教師口語、幼兒園健康與社會領域活動設計、幼兒園語言領域活動設計、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設計、幼兒園藝術領域活動設計、幼兒英語活動設計等學科內容完美地融入其中,將簡筆畫、學前手工制作、幼兒美術造型基礎、幼兒園環(huán)境布置與玩教具制作、書法、幼兒園課件制作等學科知識運用到舞臺場景、道具、服飾、化妝設計上,將樂理與視唱、聲樂、鍵盤、兒歌彈唱、幼兒歌曲創(chuàng)編、舞蹈及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幼兒體操與游戲、藝術體操等課程知識運用到幼兒戲劇舞臺表演中。可以說幼兒戲劇表演與指導課程為四十多門學科搭建了跨學科、跨領域的溝通平臺。將各學科內容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融入到幼兒戲劇創(chuàng)作、表演與指導的各個方面,既取消了這些學科知識各自的獨立性,又發(fā)揮著它們自身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此門課程的創(chuàng)設無疑改變了高職院校學科體系過于突顯本位,學科之間缺乏整合的現狀,真正實現了學科知識間的融會貫通。
幼專生專業(yè)技能分為三大類:語言類技能、藝術類技能、教學類技能。語言類技能是指幼兒教師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主要包括一定的寫作能力、三筆字書寫能力、普通話運用能力、講故事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藝術類技能是指幼兒教師的藝術表現力和相應的審美能力,主要包括彈唱及兒歌鑒賞能力、兒歌創(chuàng)編能力、舞蹈表演與創(chuàng)編能力、繪畫與美術鑒賞能力等。教學類技能指幼兒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設計、組織、指導、創(chuàng)編能力,主要包括游戲組織、創(chuàng)編與指導、幼兒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玩教具制作能力。
幼兒戲劇表演與指導課程對于學前專業(yè)學生角色意識、語言表現力、舞臺表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編排指導幼兒戲劇活動能力等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起著強大的促進作用??梢哉f在這門課程中對幼專生專業(yè)技能進行了完美整合。在劇本創(chuàng)作與改編階段,運用規(guī)范化、兒童化的語言展開劇情,設計生動形象的兒童化語言和動作表情,突出劇本中不同人物性格特點;在幼兒戲劇表演中,根據劇情設計合理的舞臺場景,根據舞臺角色的特點設計服飾、道具、化妝,根據劇情的展開處理好燈光、場景的切換、根據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選擇、設計與之相符的音樂、歌舞,在幼兒戲劇指導中,針對幼兒的特點合理地分配角色、設計動作、編排指導等,凡此種種無不是對幼專生寫作、普通話運用、講故事、彈唱及兒歌欣賞、兒歌創(chuàng)編、舞蹈表演與創(chuàng)編、繪畫與美術鑒賞、游戲組織與創(chuàng)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玩教具制作等綜合能力全方位的整合,促使學生的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表現力、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正是因為幼兒戲劇表演與指導課程是對眾多學科和眾多技能的全新整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師生關系就必須打破。在教學中,老師不再是主講,而是以主導者的身份,把課堂讓給掌握眾多學科知識,需要錘煉專業(yè)技能的學生。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為理論基礎、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開放合作式教學模式無疑是最適合本課程課堂教學的。課前教師根據本次課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拓展性問題,課堂上教學的主要方式為自主交流和對話,使教學內容在教師與學生團隊、團隊內部、團隊與團隊對話與交流中得以確立,然后由各團隊共同思考、商議解決的辦法,最后團隊之間通過匯報交流,而達到理解上的深化。學生不僅通過團隊內的相互切磋交流,或直接通過其他團隊的匯報,聽取不同的意見,拓寬了交流者的思路,并把思考的問題引向深入;而且還在充分的合作交流過程中,消化吸收別人的認識成果,并將這納入到自己的認知體系中,深化自己認知結構的同時,還將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所具備的專業(yè)技能進行了重新的梳理,使之很好地融入到幼兒戲劇創(chuàng)作、表演、指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每名學生都真正成為教學的實踐者、反思者、受益者,真正做到師生互教互學、互助互動。在合作中開拓視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提升素質。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的確立不僅是指這種開放式教學模式走進幼專生課堂,它更是深深植入幼專生心中,促進其更好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上行下效,無形中為他們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樹立以人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開啟了一扇窗,從而促進幼兒園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的確立。
考入幼專院校的幼專生具有高中文化,雖有著一定的文化基礎,但大部分學生在藝術領域方面的基礎卻是相當的薄弱。因此,入學后大部分同學將彈唱、舞蹈、繪畫技能的培養(yǎng)變成了重中之重,課上學,課下補,而投入到其他大專課程的學習后勁卻明顯不足,造成本體性知識結構嚴重失衡。知識面越發(fā)狹窄、知識結構僵化,知識遷移能力較弱,缺少研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走入幼兒園見習、實習,這種弊端就全部暴露出來。
幼兒戲劇表演與指導課程是一門建立在眾多學科基礎上的全新學科。它不僅要融入一些藝術學科的相關知識,同時更需要以幼教理論為指導,以眾多文化知識為底蘊,是對于學科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全方位整合,以往的零散的學科知識在這里得以融合形成新的體系,技能、技巧在這里得以展示形成新的綜合性技能。知識結構的重新搭建和專業(yè)技能的完美結合,必然會激發(fā)幼專生對于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思考,促進幼專生重新審視學習態(tài)度,更新學習理念,激發(fā)學習潛能,增強自主學習積極性,廣泛涉獵專業(yè)知識,完善自身素質結構,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在學習中知不足,在學習中求完善,在學習中得發(fā)展,在學習中創(chuàng)新高。
新課程強調幼兒自主、個性發(fā)展,將幼兒的發(fā)展權還給孩子。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向課程創(chuàng)生型教師轉軌,在原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執(zhí)行者,并不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太多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既有的課程實施方案進行就可以了。而在課程創(chuàng)生中,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實施方案等進行深刻的反思、調整、重建,即教師是由傳統(tǒng)教學執(zhí)行者變成課程教學的研究者、建構者、闡釋者?!罢n程創(chuàng)生”對于忠實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幼兒教師而言,無論從思想認識的轉變和行為實踐都無疑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而幼兒戲劇表演與指導課雖為幼專院校給學前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課程,但對于幼專生來說,這門全新的課程為他們將來從事探索研究幼兒園創(chuàng)生型課程教學提供了難得的新的思路。教師可以根據學前兒童的興趣特點,智力類型、個體差異,充分利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資源,將一堂課變成教師與幼兒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下開發(fā)、互動、創(chuàng)造的一臺幼兒戲劇,在表演中更全面地調動幼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的課堂角色也將會自然而然地變成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以戲劇表演來貫穿教學全過程的這一全新教學模式必然會促進幼兒園創(chuàng)生型課程的實施。
[1]萬迪人.現代幼兒教師素養(yǎng)新論[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張金梅.論兒童戲劇綜合活動[J].幼兒教育,2003,(6).
[3]李小紅.教師課程創(chuàng)生的緣起、涵義與價值 [J].教師教育研究,2006,(7).
[4]方六合.淺談研究型教師的培養(yǎng)問題及其意義[J].當日中國教研,2007,(9).
[5]何彤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對建構主義為中心的教學改革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8,(9).
[6]王暉,王慶祥.基于教師專業(yè)化視閾下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1).
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階梯性研究成果 ,編號 1155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