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香
(云南省維西縣婦幼保健院,云南維西674600)
近年來,輸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較為嚴重,造成靜脈炎、過敏反應、熱原反應等,現(xiàn)進行分析并制定預防措施。
配液前仔細觀察液體的澄清度,統(tǒng)一用9~12號針抽加配液。維西縣婦幼保健院通過將300例進行輸液的患者分為三組,分別為粉針玻璃瓶橡膠塞為一組,直接抽吸加安瓿針為一組,直接輸藥液為一組,配液操作都在一般的治療室進行。對輸液過程進行仔細觀察,其結果顯示,加安瓿水針劑和直接輸藥液無一例發(fā)現(xiàn)有不溶性的微粒,而加橡膠塞粉針劑中300例中就有240例有大小不等,數(shù)目不同的微粒浮于液體上,占80%,這證明不溶性微粒來源于各種橡膠粉針劑的膠塞。
對不溶性微粒污染也有一定的原因,雖治療室每天消毒,但使用后會很快被污染,加之操作者的工作衣、帽、鞋、口罩又不消毒,人員流動大等,造成治療室空氣不潔凈,另外,病房中塵埃、細菌、微生物含量就更高,輸液時可隨排氣管進入液體造成污染。
規(guī)范操作是減少輸液微粒污染預防輸液反應發(fā)生的一項重要措施,護士在配藥過程中無菌觀念不強,操作不當是引起輸液微粒污染,發(fā)生輸液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1]。
每天用紫外線照射1~2次,嚴格控制非工作人員入內(nèi),配液前洗手,污染后再洗手。護士在為患者行靜脈穿刺后,應用消毒液洗手后方能為第二者穿刺,為減少細菌微生物的污染。重復穿刺要更換針頭,否則會直接把針頭斜面滯留的微粒引入靜脈。嚴格無菌操作,加強檢查。護士應自覺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程。
盡量減少對瓶塞的穿刺次數(shù),針頭不宜過粗,一般選用8~9號為宜,另外,減少聯(lián)合用藥來減少注射器反復多次使用,減少細菌、塵埃、微生物的污染。使用一次性輸液器及注射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操作前仔細檢查有無漏氣、生產(chǎn)批號、有無彎鉤;(2)提倡在加藥前抽取適量液體沖洗注射器,在輸液排氣時,盡量多排出液體,便于沖洗注射器及輸液器內(nèi)的微粒。(3)一次性輸液器及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針、一藥一針,杜絕重復使用。針頭不宜過粗,一般采用8~9號為宜,以減少橡皮屑的脫落,應使用尖端成封閉圓錐形,在針頭旁側開方形針孔的針頭,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刺穿膠塞時帶入微粒。
即將垂直進針改為斜角進針,斜刺較直刺顯著減少橡膠微粒的產(chǎn)生,采用小型針頭注射器配藥產(chǎn)生的不溶性微粒明顯少于大型號針的注射器。直刺時容易對橡膠塞造成切割,使橡膠微粒增加,而斜角進針可減少橡膠微粒的產(chǎn)生。
使用安瓿針劑時,禁止用鉗鑷直接敲開。應使用兩次消毒法(即折斷安瓿前后各消毒一次),這樣雖然能有效減少污染,但在大量的臨床輸液操作時則很難做到。目前大多數(shù)用2~5mL安瓿都有藍點標示掰開點,消毒后可直接掰開,遇到掰不開或是10~20mL安瓿,可用鋸片鋸割一周,用酒精棉球消毒2次掰開為宜,盡量減少玻璃屑污染。
保持病房清潔整齊,空氣流通,每天定時消毒進行細菌監(jiān)測,減少不溶性微粒污染,同時也減少交叉感染[2]。
輸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途徑較多,關鍵在于護理人員在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時怎樣預防,通過日常工作肉眼觀察,橡膠屑來源于膠塞粉針劑的瓶塞,質(zhì)量越差的橡膠塞,橡膠屑顆粒越大越多;穿刺針越小顆粒越少越?。粺o菌技術操作越嚴越小心,污染就越小,輸液反應就越少。其他來源途徑也同樣造成輸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只是肉眼看不到而已。但不管是橡膠屑、細菌、塵埃、微生物等,對人體危害都十分嚴重,只是微粒越多越大,危害程度就越大。所以護理人員即使再忙也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盡量使用細小針頭??傊?,護理人員是靜脈注射液的直接操作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有過硬的無菌技術操作觀念,熟練的無菌技術操作,盡量減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確保人體的健康[3]。
[1]周書萍.靜脈輸液中的安全問題及對策[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1(3):178-179.
[2]周建日.靜脈輸液的安全管理[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9,2(7):57-58.
[3]王冰,張梅英.靜脈輸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預防措施[J].上海護理,2009,9(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