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新
中共駐馬店市委黨校,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網絡應用逐漸滲透各個領域。簡單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現象:一是世界范圍內的網絡經濟現象;二是各國政府大力建設電子政府的現象;三是國際上和我國一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建設數字城市的現象;四是無線通信和互聯(lián)網對接現象。這四種現象預示著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前沿,它將對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乃至政府的行政方式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我國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迅猛,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局面大好。一是信息化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條件已經具備。依托光纜為主體,數字微波和衛(wèi)星為輔助的全國數字干線網絡基本已經形成。完整統(tǒng)一的通信網亦建成,移動通信覆蓋全國95%的地區(qū),GSM、CDMA移動制式通信與相同制式的國家、地區(qū)以及國內都已實現了漫游,數字數據網通達全國90%的縣及縣級市,計算機互聯(lián)網覆蓋到絕大多數的農村,即多媒體互聯(lián)網基本實現了與電話網相同的覆蓋,光電網最近幾年覆蓋速度相當快;二是專門信息系統(tǒng)建設成效顯著。從“八五”開始,我國就開始建設金融、鐵路、科技、經濟、電力、民航、海關、財政、氣象、統(tǒng)計、工商、災害防御等12個國家級的專門信息系統(tǒng),隨后又相繼建立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及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網絡系統(tǒng),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金工程”,即金橋、金關、金卡、金稅四大工程。此外,還有金衛(wèi)、金智、金農和金盾工程等;三是各地區(qū)的信息化建設發(fā)展也相當快。如上海的信息港,海南的智能島,河南的大河網等。這些都為全國政府系統(tǒng)信息化建設打下了基礎,總結了經驗。
由于戰(zhàn)爭年代秘密行政的傳統(tǒng)影響,以及計劃經濟時代長期運動性行政的慣性,我國各級政府的政務公開狀況一直不盡人意。政務公開只是作為一種要求,而不是政府的法律義務。往往是上級要求一下,領導重視一下,政務就公開一些,時過境遷,又回到原位。2007年國務院通過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雖然要求的非常細,但在實施過程中卻遭到有些權力部門的抵觸,就很說明問題。多年來,在政府機關,人們司空見慣的官僚作風已形成多年。諸多的機構、公文、公章,往返的審批、輸送和傳遞構成政府行政管理的一大奇觀。工作上,刁難、推諉、推脫、扯皮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大多數政府習慣于舊有的辦公模式,在許多部門,政府工作人員仍坐在“柜臺”后面,上班簽到,下班關門。為此人們經常埋怨排隊等候時間過長、在辦事機構或者幾個窗口間往返奔波等。
一些建立起來政府網站的部門,很多也是應付上級,提供一些材料、法規(guī),付給別人一點錢,把本單位、本部門的簡單信息往互聯(lián)網上一傳了事。網頁中既不設置公眾交流的板塊,也不加載辦事機構的組成和單位領導的信息,更有甚者,網頁內容常年不更新,既不宣傳也不維護,而只是充當個公告牌的作用,更不用說為公眾解決實際問題了。人民群眾作為納稅人和政府服務對象,確有權利了解政策法規(guī)、部門職能、機構設置、分管領導等信息,著力建設好政府網站是以人為本、科學服務、政務公開的迫切要求。
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得公共有更便利的途徑了解政務信息,也更應當有助于公眾參政議政和納稅人對政府更強有力的監(jiān)督,增強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促進政府規(guī)范、高效、廉潔行政,轉變政府思維方式,變管理為服務,提過政府的公信力。讓每個公民在網絡面前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享受政府貫徹普遍的國民待遇而不是只對某些人提供服務,使政府的服務具有更直接、更高效、更公開、更透明、更公平的效果。人們隨時隨地監(jiān)督政府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消除政府工作人員的違法亂紀、不規(guī)范行政和腐敗尋租現象,這才人民群眾對政府網絡信息化建設的最終要求。針對目前政府網站的發(fā)展和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加以引導和解決:
1)網站必設版塊與業(yè)務版塊相結合。有些部門設立網站非常簡單,只是上傳一些政府法規(guī),而對本部門、本單位機構設置、分管領導信息資料不加以完善;有些部門對公眾應有的權利刻意回避,簡化流程,既不承諾幾個工作日內辦妥,也不講如果是部門原因沒有辦妥,該如何投訴,向誰投訴;有的甚至搞不清該項工作應當去哪個部門辦理,負責人是誰。所以針對這些現象,政府電子政務或內網管理部門應當加強監(jiān)督,統(tǒng)一要求各部門必設版塊必須包含上述內容,業(yè)務版塊則根據不同的職權加以細化,使公眾登陸網站后,對該部門各項工作和辦事流程一目了然,盡力建成“菜單化”的服務模式,提供工作效率。
2)設專職崗位,責任到人,及時更新、維護網站。針對很多政府網站“建而不管,管也管不好”的情況,則應加強對網站管理人的重視,讓本部門懂政策、懂技術、有經驗的網頁編輯人員和校審人員從事該項工作,設定考核目標,量化考核項目,如一個月內上傳了多少信息?過時的信息有沒有及時改正?錯誤的鏈接多少天修復好了?等等。而絕不應該將本部門網站交由社會網絡企業(yè)去做,要像辦一份報紙那樣認真、像審一篇文章一樣細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政務網站及時、高效的傳達出更多信息。
3)建立互動機制,傾聽民意,加強溝通與監(jiān)督。完成以上兩點,只能說我們?yōu)橐粋€好的網站打好了基礎,而建立互動,解決實際問題,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才能最終要求。恰恰是這一點上,目前做的還很不夠,很多政府部門怕看到公眾的意見,怕聽群眾批評,怕被監(jiān)督,自然內心也不愿意去做這項工作。這就需要上級部門有信心建立完善的網絡互動機制,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來督促政府工作人員來完成。如涉及案件處理的部門,可以建立案件全程處理登記制度,凡受理的案件,定期公開案件處理的進度,不受理的案件注明不受理的理由,每個階段都要設置版塊讓當事人和第三人表達意見及案件處理完畢后是否滿意(也可采用百分制或優(yōu)中差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