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輝,陳善禮
(湖北工業(yè)大學 圖書館,湖北 武漢430068)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徑。在知識成為社會發(fā)展動力的今天,倡導全民閱讀、建設閱讀社會已成為各國的共識。美國、英國、日本等國都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組織全面閱讀。美國在克林頓時期有“美國閱讀挑戰(zhàn)”運動,布什政府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措施,將“閱讀優(yōu)先”作為政策主軸。英國1998年提出“打造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的口號,推動社會閱讀。在我國,“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1997年中宣部等9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知識工程,其宗旨是“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2006年中宣部等11部門聯(lián)合發(fā)出了《關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書》,閱讀社會呼之欲出。
2006年4月21日,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公布了第4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05年,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為48.7%(閱讀率為狹義閱讀率,指每年至少有讀一本書行為的讀者總數(shù)與識字者總數(shù)之比)。對比前3次調查結果,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國國民閱讀率持續(xù)走低的趨勢:1999年首次調查為60.4%,2001年第2次為54.2%,2003年第3次調查為51.7%。
造成國民閱讀率持續(xù)走低的原因主要因素包括生活節(jié)奏緊張,沒有時間閱讀。眾多新興媒體分流了受眾,分割了媒體市場,對傳統(tǒng)紙質媒體市場形成沖擊。調查顯示,與圖書閱讀率相反,今年來我國國民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上網閱讀率從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每年平均增長107%。
(1)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多樣化的服務方式,能夠保證閱讀的連續(xù)性,滿足多元化的閱讀需求。圖書館將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的精神財富系統(tǒng)地收集、加工整理、存儲,是知識的寶庫,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這些資源按出版形式劃分,有圖書、連續(xù)出版物、專利文獻、標準文獻、學位論文、會議文獻、科技報告、政府出版物等;按載體形態(tài),有紙質印刷型文獻、視聽型文獻、縮微型文獻、電子型文獻等,內容涉及到各個學科門類,能滿足大眾多種多樣的閱讀需求,能夠保證閱讀的連續(xù)性。圖書館以多種方式將其文獻資源免費地提供給公眾使用。讀者既可以親自到圖書館就室閱覽或借出閱覽;也可以通過登錄圖書館網站遠程檢索利用。有利于保障大眾自由、平等地獲取知識信息,滿足公眾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2)圖書館“閱讀中心”的品牌地位,在構建閱讀社會中可以成為社會閱讀的加油站。圖書館因其豐富、免費的文獻信息資源,被人們視為閱讀中心。圖書館對于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空間建設的投入,“讀者第一”服務理念的確立及其貫徹實施,使圖書館閱讀中心品牌地位深入人心。
圖書館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面向社會、服務大眾的多層次、社區(qū)化、快捷高效的圖書館服務網絡。在建筑位置的選擇上,以接近公眾為原則,讓讀者感受到圖書館就在身邊;在建筑物設計上,體現(xiàn)人文關懷、服務讀者的理念,在內部軟環(huán)境上,著力營造舒適與溫馨的讀書氛圍、親和力的感受,讓讀者能在輕松、舒適的環(huán)境中愉快地學到知識,潤物細無聲般地感受到人性化的關懷;在開放時間安排上方便讀者,為適應讀者的需要,不斷調整、延長開放時間成為圖書館的共識,許多圖書館全年無休,甚至出現(xiàn)了24小時圖書館;在服務方式上,除提供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服務外,充分利用網絡等現(xiàn)代化技術與手段開展多層次的服務;在服務細節(jié)上,強調主動服務意識,滿足個性化服務要求。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圖書館擁有了忠誠度很高的讀者群,通過對讀者群的分析研究,形成了科學的讀者工作方法,積累了豐富的指導閱讀的工作經驗,通過其卓有成效地工作,吸引、培養(yǎng)更多的讀者利用圖書館這一免費閱讀場所,推動閱讀社會深入發(fā)展。
(3)專業(yè)化的圖書館員隊伍,能夠指導社會閱讀。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館員隊伍建設。圖書館的建設與發(fā)展也給人才培養(yǎng)、隊伍建設提供了實踐舞臺。在多年的建設發(fā)展中,圖書館擁有了一支數(shù)量足夠、素質優(yōu)良的專業(yè)技術隊伍。這支隊伍在信息檢索與利用中,可以為讀者擔任信息導航員;在讀者遇到疑難時,又成為信息咨詢員;在讀者需要進行圖書館知識、信息素質培訓時,則擔任培訓員。這支隊伍在工作實踐中,具備了深厚的圖書館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及文獻檢索與利用的實踐技能,積累了豐富的讀者工作經驗,能夠正確導引讀者利用圖書館館藏及網絡信息資源,為推動閱讀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構建閱讀社會是圖書館的職責與使命,圖書館可采取多種措施完成這一使命。定期舉辦讀書周活動,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式。定期舉辦讀書周活動,可以引領讀者多讀書、讀好書,為構建閱讀社會營造濃厚氛圍;定期舉辦讀書周活動,可以更好地宣傳圖書館及服務,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圖書館及服務,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樹立圖書館良好形象;圖書館舉辦讀書周活動,一改等待讀者進館服務的方式,增強了服務的主動性,增進了與讀者的互動,促進圖書館自身的發(fā)展提高。讀書周活動,時間跨度上雖然只有一周,但只要規(guī)劃合理,準備充分,活動內容同樣可以豐富多樣,精彩無限。甚至可以將讀者參與度高、導讀功能強、效果好的措施、策略,如書評、編制導讀書目等,作為一個個子項目加入讀書周系列活動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讀書周必須根據(jù)參加人數(shù)規(guī)模的大小、參與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方案、確定主題內容、安排各種活動。讀書周活動的組織者,必須調研參加者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專業(yè)特長、閱讀習慣、閱讀心理,掌握其信息需求。這樣才能使讀書周活動有針對性,取得預期的效果。比如,面向中學生讀者群的讀書周與面向以本??粕鸀橹黧w的大學校園讀者群的讀書周活動,在活動的內容設計、活動方式的選擇上,就應各有側重。
這里以湖北工業(yè)大學圖書館讀書周活動為例,簡要介紹高校圖書館讀書周的活動內容。開展數(shù)字資源培訓與推介,邀請數(shù)據(jù)庫公司到圖書館做宣傳與培訓,推出一系列培訓講座;評選年度“十佳讀者之星”;舉辦“吾愛吾書”主題征文活動;好書推薦,開辟網上推薦與填表相結合,請參與讀者推薦5~10本好書;設立咨詢臺,解答讀者利用圖書館,獲取知識、信息中所遇各類問題,舉辦圖書展覽,舉辦圖書館讀書周宣傳欄;舉辦圖書漂流活動,開設圖書漂流站,由書友將自己不再閱讀的書無償?shù)靥峁┙o其他人閱讀,拾取的讀者閱完后,將書再放回原來的漂流書架,繼續(xù)“放漂”;舉辦讀者座談會,評選圖書館勤工助學優(yōu)秀員工,確定2008年5月26日為圖書超期免罰日。
我國圖書館周期性的閱讀活動并非始于今天。1985年文化部規(guī)定全國公共圖書館在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為“圖書館宣傳周”,實際上也是一次閱讀宣傳活動。目前,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加入到舉辦讀書活動營造愛書、讀書社會氛圍的行列。讀書活動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形式更加多樣。2006年4月23日,中國圖書館學會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圖書館在推動全民閱讀活動中有了專門的組織結構和主導原則。同年11月,中國圖書館學會與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等單位在深圳聯(lián)合舉辦全國文化研討會,發(fā)表了旨在推動全民閱讀的《關于全民閱讀的深圳宣言》。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圖書館將在構建閱讀社會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圖書館有能力承擔其職責,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
[1]陳善禮.讀書活動,提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生長點[J].圖書館論壇,2009(3):63~64.
[2]黃俊貴.提升閱讀理論 構建閱讀社會[J].圖書館論壇,2005(6):31~32.
[3]劉桂英,付國英.圖書館意識與閱讀社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3):47~48.
[4]鄒婉芬.構建閱讀社會:圖書館的使命與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07(3):161~162.
[5]沈 頤.建閱讀社會,從書評開始[J].圖書館論壇,2006(1):17~18.
[6]張 英.橫看成嶺側成峰——解讀第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J].圖書館建設,2007(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