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剛,趙光杰,顧曉非,徐 紅,黎 微
(1.遼寧省國有撫順縣馬圈子林場,遼寧 撫順113114;2.遼寧省國有撫順縣五龍林場,遼寧 撫順113100)
昆蟲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類群,不僅種類多,而且種群數(shù)量大,生長繁殖迅速,生態(tài)適應(yīng)性廣,幾乎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發(fā)現(xiàn)昆蟲。隨著人口的增加,經(jīng)濟活動的不斷加劇,昆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正在不斷遭受破壞,特別是數(shù)量稀有的珍稀昆蟲更急需保護。通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遼寧撫順地區(qū)的昆蟲資源中,雙叉犀金龜(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cus))和虎鳳蝶(Luehdorfia puziloi Erschoff)是遼寧撫順地區(qū)寶貴的昆蟲資源,均列入國家林業(yè)局于2000年頒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陸野生動物名錄》中。據(jù)國外媒體報道,世界上最強壯的動物是一種叫做“獨角仙”的昆蟲,雖然它僅是一種小型昆蟲,卻能夠搬動自己體重850倍的物體。獨角仙又稱雙叉犀金龜,它的神秘之處不僅于此,科學(xué)家一直對于它的外殼變色功能頗感興趣,它的外殼不僅堅硬強度大,可以保護它的外骨骼,還可以隨著外界空氣變潮濕其外殼的顏色由綠色變成黑色。在日本,許多人把獨角仙當成寵物來養(yǎng)。雙叉犀金龜屬于鞘翅目、犀金龜科為撫順地區(qū)新紀錄種,2001年在撫順縣馬圈子林場首次發(fā)現(xiàn)在撫順地區(qū)發(fā)生,是一種具有觀賞、藥用和營養(yǎng)價值的昆蟲資源?;ⅧP蝶屬于鱗翅目、鳳蝶科。喜歡生活在光線較強而濕度不太大的林緣地帶,飛翔能力不強,經(jīng)常尋訪的蜜源植物主要有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該種昆蟲在國際、國內(nèi)均列為保護動物。
撫順地處遼寧東部山區(qū),其地理位置在東經(jīng)123。39′42″~125°28′58″,北緯41°14′10″~42°28′32″,東與吉林省的東豐、海龍、柳河、通化接壤,南與本溪市的本溪縣、桓仁縣搭界,西與沈陽市的蘇家屯區(qū)、東陵區(qū)相連,北與鐵嶺市的鐵嶺、開原、西豐縣毗鄰,東西長151km,南北寬138km。撫順地區(qū)屬于長白山支脈西南延續(xù)部分低山地區(qū)。長白山支脈吉林哈達嶺由東北部進入撫順境內(nèi)后,沿渾河北岸向西南逐漸降低為丘陵。龍崗山脈由正東進入撫順境內(nèi)后,沿渾河南岸太子河源頭及北岸向西南延伸逐漸降為丘陵。龍崗山脈是撫順山地的主體,地勢東高西低,由素稱遼寧屋脊鋼山主峰的海拔1347m,向西逐漸降為李石開發(fā)區(qū)的海拔66.3m。撫順的地貌自東經(jīng)124°15′以東基本上是海拔500~1 000m的中等切割山地,東經(jīng)124°15′以西多為海拔200~500m的淺切割山地和丘陵,只有市區(qū)西部的渾河兩岸是遼河中新斷陷帶形成的海拔100m以下的少部分平原。自然形成低山、丘陵為主的地貌類型。撫順地區(qū)總面積為11 270.1km2,山地面積占80%以上,緩坡及平原耕地約占11%,水域只占3.9%,道路莊園和居民點等占4.6%。雙叉犀金龜和虎鳳蝶便生棲繁衍在海拔500m以上以天然林為主要林種的山地中。
雙叉犀金龜寄生在鋸沫、朽木里,在撫順地區(qū)1年發(fā)生1代,以3齡幼蟲在鋸沫堆凍層下越冬,翌年春季3月下旬左右開始活動取食。6月中旬開始化蛹,6月下旬出現(xiàn)成蟲,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為成蟲高峰期,到8月下旬終止,9月上旬絕跡。成蟲高峰期開始見卵、幼蟲于7月下旬出現(xiàn)。11月進入越冬期。
(1)成蟲體大形,深棕褐色,具光澤,足發(fā)達,雌雄異型。雄成蟲體長39~56mm 寬22.0~30.2mm,頭正面具大而明顯的角突,端部雙分叉,前胸背板有一端部分叉的小型角狀突起。雌成蟲體長37~46mm,寬21.6~25.5mm,頭部前胸背板無角狀突起,頭中央具橢圓形瘤狀突起,其上有3個小瘤,中間較大,頂端尖,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橢圓形較淺的凹窩。
(2)卵為橢圓形,乳白色。
(3)幼蟲為3齡,體粗大,乳白色,呈“C”形彎曲,體毛黃褐色較少,頭殼赤褐色,具較大刻點,上鄂發(fā)達,前頂剛毛常有一縱列較長。
(4)蛹為離蛹,體較光滑,黃褐色,雌雄異型。雄蛹頭部有頭角,端部分叉,含頭角體長48~56mm,寬22~25mm,前胸背板有角狀突起。雌蛹頭、前胸背板無角狀突起,體長35~44mm,體寬20~25mm。
虎鳳蝶寄生植物為細辛,在遼寧撫順地區(qū)1年1代,以蛹越冬,蛹期10個月。成蟲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現(xiàn),并交尾產(chǎn)卵,卵期7d,6月上旬幼蟲化蛹。
(1)成蟲體中小型,體長約16mm,翅展55mm左右,因翅虎皮色而得名。體黑色,前翅外緣黑,帶內(nèi)嵌黃色短條斑列,后翅外緣邊鋸齒狀,尾突短,外緣黑帶外側(cè)嵌有黃色斑,內(nèi)側(cè)嵌有藍斑。
(2)卵為圓形,綠色。
(3)幼蟲為5齡,體黑色,1~3齡群居取食,到4齡以后開始擴散。
(4)蛹為黑褐色,表面粗糙,體長13~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