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妮,易洛鋒
綿陽市氣象局,四川綿陽 621000
綿陽市“7月23日~26日”暴雨天氣過程分析總結
陳丹妮,易洛鋒
綿陽市氣象局,四川綿陽 621000
本文采用了綿陽市常規(guī)氣象資料和500hPa、700hPa和850hPa高空形勢,結合多普勒雷達產(chǎn)品分析應用,總結出了這次過程的主要成因是發(fā)生在亞洲中高緯為穩(wěn)定的兩槽一脊、副熱帶高壓不斷西伸的環(huán)流背景下,其中西北低渦-切變及副高西伸加上受高空低槽和西南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暴雨;副熱帶高壓;回波
綿陽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綿陽氣候宜人,是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量826mm~1 417mm,空氣比較潮濕,相對濕度全年平均在70%~80%之間,境內(nèi)海拔高度差別很大,最高處海拔有5 588m,最低海拔307m。常年的主要災害有暴雨和泥石流等氣象災害。7月23日~7月25日,受高空低槽和西南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綿陽市普降特大暴雨(其中,梓潼建興降雨量近300mm,梓江梓潼水位站25日7時30分洪峰流量5 634m3/s,超警戒水位2.44m,距保證水位僅0.06m)。
7月23日8 時到7月24日8時綿陽市中東部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方大暴雨。其中雨量較大的有(單位:mm):石馬 214.5、龍門 187.7、仙海 149.6、楊家 145.8、青義 129.5、安縣 141.3、青蓮 170.2、許州 166.5、仙峰 159.4、梓潼 143.3;7月24日8時~7月26日8時累計雨量表(單位:mm):綿陽83.7,平武33.0、北川104.5、安縣79.7、江油118.5、三臺172.1、梓潼114.9、鹽亭106.6。全市共有34個鄉(xiāng)鎮(zhèn)受災,受災人口達33.37萬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3.5469億元。
2.1 500hPa高空形勢及影響系統(tǒng)分析
根據(jù)2010年7月24日8時500hPa實況分析,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23日略有東退后,24日開始逐日西伸,青藏高原東北部一直有一小高壓存在,在兩個高壓之間有一低渦-切變,切變底部向南伸至盆地北部,低渦中心從22日~23日略有東移,其切變底部在東移過程中掃過盆地西北部,造成了盆地西北部的大暴雨。7月24日8時,副熱帶高壓被向南加深的東亞大槽切斷,殘留在大陸部分的副高、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小高壓與蒙古高壓打通,在此高壓底部,形成一個低渦,低渦的切變伸至盆地北部。
7月24日20 時500hPa實況分析,低渦略有南壓,盆地西北部處于低渦底部控制,致使之前已經(jīng)連續(xù)出現(xiàn)大暴雨的綿陽市在24日夜間再次出現(xiàn)大暴雨。
7月25日8 時500hPa實況分析,副高與大陸高壓打通,致使副高整體西伸,從而導致低渦切變進一步西退至川西高原一帶,因此25日白天開始,降水有所減弱,25日8時~26日8時雨量統(tǒng)計顯示,降水主要以中到大雨為主,局部為暴雨。
7月25日20 時500hPa實況分析,副高進一步西伸,588線位于110°E以西,四川盆地處于副高邊緣的偏南氣流控制,降水強度進一步減弱。7月26日8時,副高588線控制著整個盆地,暴雨過程結束。
上述分析可見,此次過程發(fā)生在亞洲中高緯為穩(wěn)定的兩槽一脊、副熱帶高壓不斷西伸的環(huán)流背景下,西北低渦-切變及副高西伸是造成此次暴雨過程的重要因素。
2.2 700hPa,850形勢分析
7月23日8 時700hPa和850hPa分析,700hPa四川盆地為8m/s~12m/s的偏南氣流,與500hPa低渦相對應,850hPa盆地為偏南氣流,盆地西北部有較強輻合。
7月24日8 時700hPa和850hPa,廣西經(jīng)貴州至四川盆地有一支較強的東南氣流,廣西700hPa和850hPa的風速都達到12m/ s~16m/s,形成了南海水汽通道,而且在盆地西部有明顯的風速輻合。盡管之前降了大暴雨,能量有所消耗,但從700hPa的溫度和露點溫度條件來看,溫濕條件對產(chǎn)生暴雨還是比較有利。在7月24日夜間,隨著副高西伸,東南氣流有所加強,由于暖濕氣流的輸送,整個盆地西部的溫濕條件對產(chǎn)生暴雨十分有利。
7月25日8 時,盆地700hPa和850hPa的風速明顯減弱,降水趨于結束。
2.3 數(shù)值預報產(chǎn)品應用
此次過程期間,EC對500hPa副高和西北渦的位置預報都比較準確,自22日20時就準確預報了24日~25日副高的位置及其西伸,也準確預報了中低層的東南氣流,但風速較實況要偏弱。
比較各家模式在23日20時起報的24日20~25日20時24小時雨量預報,各家模式均顯示降水主要在盆地西部,但降水量級和暴雨區(qū)范圍均較實況偏小,預報最好的是T639,其次是日本。對于這次的大暴雨,各家模式的預報量級均偏小,而且降水中心較實況也更為偏西,尤其是日本和T639??傊?,此次過程EC形勢預報效果較好,T639和日本的降水預報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2.4 多普勒雷達產(chǎn)品分析應用
根據(jù)2010年7月24日18時雷達圖分析,24日下午18時左右,東部以及西北部開始有對流單體發(fā)展,梓潼出現(xiàn)了對流區(qū)。成都、廣元等地區(qū)也開始形成成片的對流區(qū)??梢钥闯鏊麠l件還不是特別充足。 24日23時雷達圖分析,對流區(qū)北移至江油、北川、平武以及梓潼的北部地區(qū),最大達到62dBZ,水汽分布與之相對應。25日2時雷達圖上,對流區(qū)南壓至綿陽、三臺、梓潼地區(qū),形成一條回波帶,水汽進一步加強。25日14時雷達圖回波明顯減弱,最大只有44dBZ,降水趨于結束。
1)此次暴雨過程發(fā)生在亞洲中高緯為穩(wěn)定的兩槽一脊、副熱帶高壓不斷西伸的環(huán)流背景下,其中西北低渦-切變及副高西伸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在前期連續(xù)暴雨過程,能量得到一定釋放的前提下,連續(xù)不斷的暖濕氣流提供了充足的后續(xù)能量;
2)對于這次大暴雨過程,綿陽市氣象臺雖及時發(fā)布了暴雨天氣消息,但由于降水強度大,持續(xù)時間長,產(chǎn)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對于這種成片100mm以上的大暴雨,還是估計不足,對于EC以及各家數(shù)值預報所提供的信息,還需進行仔細分析與總結。
P42
A
1674-6708(2011)34-0031-02
陳丹妮,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氣象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