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集萃
9月底,湖南省瀏陽市人大常委會做了一個全民綠化“三年行動方案”決議,要求全市每人每年種3棵樹,不能參加的非農(nóng)業(yè)人口,按每人30元的標準收取“以資代勞”綠化費。此決議一出,網(wǎng)上一片置疑:這種政府提議、人大決議,形成強制收費的套路在體制上開了一個很壞的口子。
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地方人大對政府的監(jiān)督很不到位,片面強調(diào)“監(jiān)督就是支持”,只有“支持”沒有“監(jiān)督”。政府一些工作難以推開,便請人大來“監(jiān)督”,以“國家意志”的名義強行推進;政府一些決定難以施行,便請人大來“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如此本末倒置,將人大決定權為政府行政所用,既不利國家政權運行,又不利民眾利益保護,后患無窮,害莫大焉!
人大決定權是人大及其常委會代表人民的意志,用國家強制力保證貫徹實施的國家權力,乃人大監(jiān)督之重器。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規(guī)范政府行為,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真正使人大決定權充分體現(xiàn)人民群眾的意志。
據(jù)《人民網(wǎng)》10月17日訊,浙江省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完成了對本屆市人大代表履職情況的匯總,為每位代表開出了一份履職“成績單”,261名代表自2007年1月5日以來的基本履職情況一目了然。
筆者認為,代表履職“成績單”不僅要“列”出來,更應該“曬”出去,通過媒體、網(wǎng)絡公之于眾,使人大代表真正置于選民的監(jiān)督之下,讓代表履職處于“陽光”之中。
當然,為代表曬“成績單”只是第一步,加強代表監(jiān)督制度還不應止步于此。下一步對懈怠代表的問責、對失職代表的懲戒、對不合格代表的勸退等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地探索和完善。期待各地人大能夠先從曬代表“成績單”開始,采取有效措施把人大代表置于廣大選民的監(jiān)督之下,使得代表履職躍向“實質性”的新境界。
對于現(xiàn)實中公務接待的亂象,大家都深惡痛疾,卻都有一種雖痛恨又很無奈之感,公眾的憤怒感找不到宣泄的出口,這也是湖北秭歸縣“天價接待費”、廣東汕尾煙草局每月動輒上百萬元的接待費、山西平遙古城因公務接待不堪重負等事件被曝光后,引發(fā)社會強烈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改變公務接待中的亂象,首先必須約束官員手中的權力,改變公務接待服務于官員的現(xiàn)狀;其次要改變資源和利益過分集中于上級部門的現(xiàn)狀;再次要提高制度的規(guī)范性和執(zhí)行力,落實問責機制。對于各級人大來說,應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大局,充分運用法律賦予人大的預算審查和監(jiān)督權。和審計部門一道,加強對政府部門的財務審計、離任審計,對發(fā)現(xiàn)的超標準、超規(guī)格的豪華接待或是天價采購行為,加強問責,嚴肅處理,有誰還愿意鋌而走險?
沈陽市大東區(qū)人大代表王景晨申請國企改制信息公開,該區(qū)國有資產(chǎn)管理辦公室以“與本人生產(chǎn)、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無關”為由拒絕公開。
盡管法律賦予了代表知情權,但因規(guī)定過于原則,且對拒絕公開者沒有責任追究,缺少制度約束和保障,代表知情權充其量是法律開給人大代表的一張“白條”,現(xiàn)實生活中落實不了。要真正將代表知情權落到實處,還需要制度補臺。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對保障代表知情權的認識,讓信息公開對代表而言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非選擇。特別在信息公開漸成大勢的歷史背景下,先保證對代表信息公開,然后向公眾公開,對民主政治發(fā)展必有益處。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知情權。出臺地方性法規(guī)或規(guī)章,進一步明確公開的具體細節(jié),要按照“公開是常態(tài),不公開是特例”原則,界定公開的內(nèi)容。最后還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將公開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nèi)容,對于應當公開而拒絕向代表公開的領導干部追究責任。
近日,山西省委常委會議決定,因為“年齡造假”的問題,免去沈慶華臨汾市委常委、委員和市紀委書記職務。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今年8月11日在臨汾市黨代會上,沈慶華以全票連任市委常委、委員和市紀委書記職務。
無獨有偶,上任僅48天就被“雙規(guī)”的“史上任期最短的市長”呂清海,也是在漯河市人代會上全票當選的。
沈慶華要連任,要過的關不算少。首先要在常委會上獲得提名通過,其次要上黨代會選舉,最后還要贏得多數(shù)票才能有效。在這些會上顯然要多次出現(xiàn)沈慶華的簡歷,何以既不能引起常委們的注意,又不能引起任何一位黨代表的懷疑呢?
至于呂清海的全票當選,更是復制了時下政壇造神式選舉之怪誕。就算呂清海在企業(yè)的所作所為,漯河市人大代表們未曾風聞,或者就算呂之德能勤績真的可圈可點,但僅從其從未在漯河任過職,從未給漯河市人大代表呈現(xiàn)可觀可感的實績這一點來看,全票當選也是一大選舉笑話啊!
全票當選,本來應該是一種選舉佳話,但在一些帶病提拔的人身上,轉眼竟變成了政治笑話??磥硗晟迫舜鷷Ⅻh代會的選舉制度,尤為重要。
針對南京“天價路牌”事件,應南京市政府要求,南京市審計局目前已介入調(diào)查。這次“天價路牌”審計屬于市政府臨時交辦,主要針對路牌項目怎么做、哪個做、投入資金多少等問題展開。
人們從這次“天價路牌”招投標流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承接路牌更換試點工程的南京市通達廣告有限公司是市城管局下屬單位?!袄献印卑l(fā)包,“兒子”投標,一家人串通一氣,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此,與其說花巨資更換路牌是“形象工程”,不如說是有關部門的“權力自肥工程”。城市形象如此“整治”,不從百姓需求出發(fā),未能廣泛傾聽民意,純屬肆意花費納稅人的錢財。城市管理者這種自以為是、一廂情愿的城市形象“整治”背后,無疑是一種權力失衡的自傲。
繼成都之后,人們在長沙也發(fā)現(xiàn)了多名“聽證專業(yè)戶”。其中,被網(wǎng)友稱為“聽證帝”的石愛偉,“過去7年來,已經(jīng)平安無事地參加了17次聽證會,還可能更多?!?/p>
聽證制度的本意是,一方面通過吸納各方利益和意志參與社會公共事務,使公共決策與社會治理更加規(guī)范;另一方面可緩和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保持社會穩(wěn)定,協(xié)調(diào)各方力量,促進社會公共活動的多元化、民主化。然而,這項制度的本意在許多地方和部門卻不時遭到扭曲。石愛偉坦承,“從沒在聽證會上投過反對票”,“聽證專業(yè)戶”胡麗天也被媒體形容為“逢漲必夸”,她先后支持過漲水價、漲的士價、漲停車費,等等。聽證會已經(jīng)不是民意參與公共決策的中介平臺,而是變成了壟斷利益、特殊意志走過場的形式和秀場。
各方利益的對等博弈是聽證的實質,然而,許多地方和部門卻總想把聽證會“塑造”成自己中意的獨角戲,制造“聽證專業(yè)戶”只是眾多“塑造”手法中的一種。既屬于聽證制度本身的問題,但同時它又超越了聽證制度的范疇。聽證會是一粒帶有民主基因的種子,既然種下了,給它修枝理葉、噴藥殺蟲是當然的,但要想結出品質甜美的果子,最關鍵的還是要改良它底下的土壤,比如:營造自由表達的環(huán)境,讓政府養(yǎng)成真誠傾聽的習慣。
9月7日,有一條“物價部門將不斷完善價格聽證制度”的新聞。筆者非常擔憂:經(jīng)過程序完善后的聽證會會場上確實再難以發(fā)現(xiàn)“聽證專業(yè)戶”的身影,可聽證會還是那樣的聽證會,人們的憤怒和責罵并沒有減少,社會互信和道德秩序卻在加速潰敗。
依法行政關鍵在政府,責任在公務員。公務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國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進程。依法行政是現(xiàn)代國家的基本要求,是公務員履行職責、廉潔自律的根本保證。依法行政可以保障公務員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每一個公務員都要堅持對人民負責,對人民制定的法律負責,按照法定的職責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執(zhí)行公務。要從根本上改變那些已經(jīng)不能適應依法行政要求的傳統(tǒng)觀念、工作方法,不斷增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職權法定”等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fā)揮好。
作者:王軍杰 來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wǎng)
作者:王軍杰 來源:人民網(wǎng)
作者:崔松濤 來源:中國人大新聞網(wǎng)
作者:盧鴻福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文暉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吳學安 來源:《人民代表報》
作者:劉可韻 來源:《中國人大》
作者:傅興國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