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陳祖美
陸游《釵頭鳳》新解
/[北京]陳祖美
在有關(guān)拙文中,早已涉及到陸游《釵頭鳳》,或?qū)>痛嗽~之解讀,筆者已經(jīng)煞費(fèi)苦心、三番五次地筆耕加口耕。以下之新解,系在上述“分片”耕耘的基礎(chǔ)上,意欲“規(guī)?;钡亍熬?xì)作”,至少為之添加一些新的養(yǎng)分,并非清一色的老調(diào)重彈。此番勞作,洵為有感于《名作欣賞》這一名刊編者的由其高度敬業(yè)精神所凝聚而成的,幾可謂金聲玉振之響——“經(jīng)典不讀不新。名作的力量正在于,我們情愿為之悲喜”,即為該刊2010年第一期上旬刊扉頁赫然在目的這一警句,所深深打動所致。
時下,在觀光者絡(luò)繹不絕的歷史名城浙江紹興之勝跡沈園,在題寫《釵頭鳳》的墻壁前,不論男女老少,無不駐足觀賞、拍攝留影,甚至為之動容,嘆息之聲不絕于耳。
陸游為憶念被其母逼迫而與之仳離的前妻唐琬,曾有沈園題壁之事,此系確定無疑。然而,就在陸游身后不久的南宋當(dāng)世,便接連出現(xiàn)了彼此捍格抵牾的以下種種記載:
其一,題壁時間的記載有所不同:
陳鵠《耆舊續(xù)聞》卷十云:“余弱冠客會稽,游許氏園,見壁間有陸放翁詞云:‘紅酥手,黃縢酒,滿園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筆勢飄逸,書于沈氏園,辛未三月題。放翁先室內(nèi)琴瑟甚和,然不當(dāng)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婦之情,實不忍離。后適南班士名某,家有園館之勝。務(wù)觀一日至園中,去婦聞之,遣遺黃封酒果饌,通殷勤。公感其情,為賦此詞。其婦見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惡’之句,惜不得其全闋。未幾怏怏而卒,聞?wù)邽橹異砣弧4藞@后更許氏。淳熙間,其壁猶存,好事者以竹木來護(hù)之,今不復(fù)有矣。”
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云:“陸務(wù)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于其母夫人為姑侄;伉儷相得而弗獲其姑。既出而未忍絕之,則為別館,時時往焉。姑知而掩之,雖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隱,竟絕之,亦人倫之變也。唐后改適同郡宗子士程。嘗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肴,翁悵然久之,而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云……實紹興乙亥歲也?!?/p>
以上陳、周二人的記載,暫不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多所不同(后詳),僅就此事發(fā)生的時間而言,竟有四年的誤差:陳謂“書于沈氏園,辛未三月題”?!靶廖础笔悄纤胃咦谮w構(gòu)紹興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周謂“題園壁間……實紹興乙亥歲也”?!耙液ァ笔墙B興二十五年,即公元1155年。凡此種種明顯的出入和誤差,難道不足以構(gòu)成人們對事件本身,即有關(guān)“本事”及情節(jié)、人物真實性的懷疑?
其二,上述陳鵠、周密均斷言,沈園壁上所題為《釵頭鳳》詞,而比周密早出生整整四十五年的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則云:“放翁少時,二親教督甚嚴(yán)。初婚某氏,伉儷相得。二親恐其墮于學(xué)也,數(shù)譴婦。放翁不敢逆尊者意,與婦訣。某氏改事某官,與陸氏有中外。一日,通家于沈園,坐間目成而已。翁得年最高,晚有二絕云:‘腸斷城頭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畨魯嘞沅N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f讀此詩,不解其意。后見曾溫伯言其詳。溫伯名黯,茶山孫,受學(xué)于放翁?!?/p>
此處暫且不說,劉克莊的記載,比之陳鵠、周密之說多有合理可信之處,其壓根沒提沈園壁上曾有陸游所題《釵頭鳳》之事。三者均為南宋人士,對同一件事的記載存有偌多出入本身,難道不是又一值得深究的疑點嗎?
然而,對于此事的記載、議論,據(jù)初步統(tǒng)計,元代有馬端臨、劉壎兩家;明代有瞿佑、郎瑛等五家;清代有宋長白、王士禎等二十余家,而近現(xiàn)代的人物,包括鄭振鐸、游國恩、錢鍾書、于北山、朱東潤、俞平伯諸位大家、名家在內(nèi),踵陳鵠、周密之說者,則難計其數(shù)。筆者細(xì)繹宋元明清、近現(xiàn)代各家及當(dāng)今較有代表性之各家,從而發(fā)現(xiàn)對陸游《釵頭鳳》詞之“本事”,未加涉及、不予深信或加以質(zhì)疑者所代表的另一種見解,自宋迄今,計有劉克莊、馬端臨(《文獻(xiàn)通考》卷一百七十八)、張宗楠(《帶經(jīng)堂詩話》卷十八“附識”)、吳騫(《拜經(jīng)樓詩話》)、夏承燾、吳熊和、周本淳(以上三位之文章出處,下詳),再加未置可否的袁枚(《隨園詩話》卷五)、陳衍(《宋詩精華錄》)等。再后,陳祖美、陶喻之(以上二位之文章出處,下詳)等,又在承祧吳騫、夏承燾諸人之說的基礎(chǔ)上,或在論點,或在資料方面,進(jìn)一步申述、補(bǔ)苴,乃至有新的發(fā)現(xiàn)者,則寥寥無幾。而深信“本事”,也就是與陳鵠、周密異口同聲者,可謂人多勢眾,幾成定讞!
不言而喻,學(xué)術(shù)問題不能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為旨?xì)w。而最早對周密《齊東野語》之說加以發(fā)難的當(dāng)是清人吳騫,其《拜經(jīng)樓詩話》明確指出:“《野語》所敘歲月前后尤多參錯。且玩詩詞中語意,陸或別有所屬,未必曾為伉儷者。”吳氏的這段話,不僅指出了周密之《野語》所云,在時間上有許多錯誤,追究《釵頭鳳》之中語意,陸游或許在其婚外另有心上人,《釵頭鳳》一詞,未必是為其前妻唐琬所題。吳騫的這一質(zhì)疑,切中腠理,亟為筆者所服膺。
吳騫之后,對陳鵠、周密之說,持有異議者相繼有:
夏承燾:夏老之高足吳熊和在有關(guān)論文中提到:“十多年前,夏承燾先生指導(dǎo)我為陸游詞編年,曾斷《釵頭鳳》為蜀中詞,蓋作于乾道九年至淳熙五年(1173—1178)陸游寓居成都期間,與這時期的《真珠簾》《風(fēng)流子》等詞性質(zhì)相近,似亦為客中偶興的冶游之作,實與唐氏無涉?!保ā逗贾輲煼秾W(xué)院學(xué)報》1982年第一期,或《陸游論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吳文所披露的夏老親授的這一教誨,不僅見解深湛,且引領(lǐng)讀者“迷途”得返,從而走向探究“事件”之真相的一條新路!
吳熊和:在其業(yè)師夏承燾教授上述觀點的啟發(fā)下,主要從“陳鵠、周密兩家之說多抵牾處”、“詞意及詞中時地同唐氏身份不合”、“《釵頭鳳》詞調(diào)流行于蜀中,陸游是承蜀中新詞體而作的”三方面,分析指出了陳、周二說,對于所謂題壁詞的時間竟有四年之差,二說均可疑,周說尤甚。又指出“紅酥手”云云語涉香艷,以之喻妻,有失持重;紹興未曾有過“宮墻”,陸詞中的“宮墻”系指故蜀燕王宮;《釵頭鳳》調(diào)本名《擷芳詞》,《釵頭鳳》是陸游取原詞“可憐孤如釵頭鳳”一語而另立新名的,這個詞調(diào)的流行地是在成都。以上系筆者所概括的吳教授文章的要點,其原文之出處同上。
周本淳:“現(xiàn)在一些選本,要說明這首詞(指《釵頭鳳》)時,大都沿用周密的說法。但周密的說法,很成問題。陸游前婦某氏被母親硬逼著‘出’了,后來別嫁他人,幾年之后,他倆又在沈園巧遇,這個基本事實是有的。但是否就如周密所說的那樣,和《釵頭鳳》有關(guān)呢?”周本淳先生又說:“我從當(dāng)時禮俗推測,認(rèn)為劉說可信而周說有難通之處。古代婦女被丈夫遣離,照例應(yīng)送回娘家,如樂府《孔雀東南飛》所寫。照周密描述的那種過程,只有對妓女出身之妾,才可能藏之別館。如果是這樣身份的人也難以再婚士族,何況是嫁給宋的宗室趙士程呢?另外男女大防,某氏居然可以向新夫介紹前夫,并且以酒饌招待。這種男女交往的解放程度,恐怕只有在近代西方社會才有可能。而劉克莊的敘述卻是合情合理的。某氏后夫和陸游是表兄弟,親戚通家宴會相遇,只能‘目成而已’,連句話也不好說,所以,周密的敘述,恐怕真是‘齊東野人之語’,不足為據(jù)?!敝芪挠终f:“根據(jù)劉克莊所提供的可靠線索和我們的分析,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陸游和前妻某氏的愛情、婚姻際遇,只是在《沈園》(二首)中得到反映,跟這首《釵頭鳳》詞根本無涉!”周先生進(jìn)一步認(rèn)為,這首《釵頭鳳》的主題“是對于當(dāng)年狎游之事的回憶……,雖然未能忘情,但已能有所克制。上片云三個‘錯’字,大有唐人‘誰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無情’(長孫輔佐)的意味,覺得不該相識,分明有懺悔之意。后面的三個‘莫’,就像陶淵明的《閑情賦》認(rèn)為要跳出來,不能再枉自相思抱怨‘錦書難托’了,則又分明在超脫”。周先生最后說:“劉克莊早于周密四十多年,又親自得其詳于陸游的弟子,而一句未提《釵頭鳳》事,我認(rèn)為,陳鵠、周密的說法捕風(fēng)捉影,實在不足置信。但因《齊東野語》的寫法很有戲劇性,因此不脛而走。時至今日,一些重要的詩詞選本仍采周密捕風(fēng)捉影的說法,一些電影、戲劇腳本也以此作為構(gòu)思依據(jù),真像陸游當(dāng)年所說的‘滿村聽說蔡中郎’的情況。這樣,也就不能不認(rèn)真辨正了。”
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上引吳熊和、周本淳二位教授之所見略同。而黃世中教授的觀點雖與此夐然不同,但其對研究陸游《釵頭鳳》,卻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xiàn)。(《釵頭鳳與沈園本事考略》,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比如對這首《釵頭鳳》的注釋,以往頗有幾處難以做到準(zhǔn)確到位,而黃著對“黃縢酒”、“東風(fēng)惡”等多條注釋則尤為翔實可信。再比如,周密說:“陸務(wù)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黃教授不但旁征博引地證實,陸游前妻唐氏非紹興籍的唐閎之女,而是“文學(xué)氣節(jié)為一世師表”的江陵人士唐意之女。又根據(jù)唐家的譜系與輩分,將以往想當(dāng)然地被稱為“唐婉”的“某氏”,厘定為“唐琬”等等,均為看似容易卻很艱辛的實證性很強(qiáng)的學(xué)術(shù)研究工作。
總之,吳、周、黃三位的論著,對以上所臚列的陳鵠、周密的記載而言,可以說“是‘謊’(幾乎)都批出來了!”(套用《紅樓夢》薛姨媽語),從而為以下的幾點帶有探討性的拙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前提。
在以上各種見解和論著的啟發(fā)引導(dǎo)下,筆者對陸游沈園題壁“小闋”及其《釵頭鳳》為誰所作等等若干存有歧義的問題,也做過曠日持久的反復(fù)思考,以下擬對有關(guān)己見加以重申和補(bǔ)充:
己見一:從學(xué)術(shù)角度看,最不可信的是周密《齊東野語》的以上記載。而一些主要的詩詞選本,特別是戲曲和影視作品所格外青睞的恰恰是周說。究其原因,除了周說情節(jié)生動、帶有較強(qiáng)的戲劇性以外,想必還在于周密這個人。周密祖籍今山東濟(jì)南,曾祖扈從南渡后留居吳興。周密本人入元不仕,潛心撰著,自署“歷山”與“華不注山人”。著作達(dá)三十余種,與吳文英合稱“二窗”,被譽(yù)為“一時兩雄”。因為口碑好,人們對其著述悉從正面理解。比如對《齊東野語》這個書名,籠統(tǒng)地謂其“遵父志不忘本,未嘗一飯不在齊”云云,其實這只是書名前二字“齊東”的寓意?!耙罢Z”,當(dāng)本于《孟子·萬章上》的“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意謂此言不盡可信。著者本人都稱其所記為不可信的“野語”,作為應(yīng)該對讀者高度負(fù)責(zé)的詩詞選本,對周書中所記傳聞絕不能一味信從。
己見二:吳熊和教授文章指出:唐氏這時已經(jīng)改嫁,其心懷故夫云云“難以形之言辭的,現(xiàn)在不唯書之于詞,尚能題之于壁,揄揚(yáng)傳播,將置唐氏于何等難堪的境地?”誠然,陸游一再自稱的題壁“小闋”,倘若真是這首《釵頭鳳》,為之難堪的還不止唐氏一人,更為難堪的當(dāng)是與陸游已經(jīng)生過三個兒子的繼室王氏!與王氏心態(tài)類似的還有陸游的表兄弟趙士程,他怎么能對其妻與前夫的藕斷絲連,那么安之若素?所以陸游念念不忘的那首“小闋”,不但是“少作”,更可能是因“尤悔之”而大加斫伐,壓根未曾收入《放翁詞》;當(dāng)然更有可能是一首相當(dāng)含蓄的“小闋”,一下看不出其寫作緣由,所以既無甚“家丑外揚(yáng)”之嫌,也不至于使唐氏后夫為之尷尬,才得以長期保存,以致小園三易其主,“小闋”由壁間被刻于石上,“觀者多疑是古人”所題,陸游本人的這類詩句自然是可信的。如果像陳鵠所云,“沈氏園”原是趙士程的“家有園館”,陸游在那里不僅受到前妻的款待,還將這一表達(dá)刻骨情愛的《釵頭鳳》詞題到人家的墻壁上,且放肆地稱唐氏為“其婦”,加之唐氏火藥味十足的和詞(“世情薄,人情惡”),最終唐氏竟為陸游的這一煽情舉動“怏怏而卒”。對這一切,趙士程仿佛無動于衷,聽任這一題壁詞從紹興辛未(1151),一直保留至淳熙(1174—1189)年間,豈有此理?
己見三:對吳教授認(rèn)為這首《釵頭鳳》系“冶游之作,實與唐氏無涉”一語,筆者加以認(rèn)同的一個順理成章的理由是,有著“儒者風(fēng)范”的陸務(wù)觀,哪能將自己心目中如同梅花一般高潔的前妻“做派”,形容得與小晏筆下的那個手捧玉鐘“殷勤”勸酒的“彩袖”幾無二致。晏幾道的這首《鷓鴣天》(詞云:“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拼卻醉艷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不僅是公認(rèn)的冶游之作,也是獨步一時的艷詞。所以以歌妓為描寫對象的冶游之作,不僅可以寫得情真意切,氣韻生動,語詞流美,而且詞人與其相逢之喜和離別之悲的情感濃度和強(qiáng)度,大都是描寫妻室和親情之作所無法比擬的。雖說這一見解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未必被普遍認(rèn)同。但是,證之以秦少游當(dāng)年在越州蓬萊閣,因“席上有所悅”所作的戀妓詞《滿庭芳》(詞云:“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dāng)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其感情的刻骨銘心,比陸游的這首《釵頭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豈不是陸游此詞作為冶游贈妓之什的又一類重要旁證!
己見四:陸游《釵頭鳳》,與晏小山和秦少游的同類題材的詞作相比,前者既無更多新意,也沒有更重的感情分量,它之所以備受喜愛,主要是因為借助了戲曲和影視翅膀的緣故。作為表演藝術(shù)的門類之所以看中這首《釵頭鳳》,又主要是因為其感情不是含蓄蘊(yùn)藉,而是張揚(yáng)外露,語言通俗,好懂易記,極其適合作為唱詞。而這一唱詞的首選音樂載體,自然而然應(yīng)該是與詞作者陸游“同根生”的越腔越韻。越劇的興起盡管遠(yuǎn)在陸游的身后,但這是一個唱腔極為優(yōu)美、遍及華夏城市和重鎮(zhèn)的大劇種,再加其他文藝樣式的加盟,《釵頭鳳》便不翼而飛升到遠(yuǎn)遠(yuǎn)高于其在詞史上應(yīng)有的位置。
己見五:近日在重讀陸游的有關(guān)詩詞時,重點放到了與梅和海棠有關(guān)的作品方面,從而可以斷言,陸游早年幾無詠海棠之作而頗多梅、菊之詠,這當(dāng)是與他和前妻唐琬的一段共同生活樂趣有關(guān)。而在蜀中和暮年所作以海棠為載體的詩詞,幾乎都與其小妾楊氏密不可分。眾所周知,陸游在成都期間自號“海棠癲”!雖然不能說陸游不喜歡自然界的海棠,但是可以斷定其為之癲狂的則是姿色猶如海棠的驛館藝妓楊氏女。謂予不信,請讀出自陸游筆下的如許詩句:“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fēng)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hù)海棠?!保ā痘〞r遍游諸家園十首》其二)、“低鬟羞不語,困眼嬌欲閉。雖艷無俗姿,太息真富貴?!保ā稄垐@觀海棠》,詩題中的“張園”,系陸、楊一度暌離后的重逢之地),以及“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氣可壓千林”(《海棠》)等等。這哪里是詠花,分明是在寫人。因為在我國,分屬于西南和華東的成都與浙東,均為自然界海棠的原產(chǎn)地。所以在陸游的心目中并非是蜀地的名花可貴,分明是成都的心上人可愛!比如陸詩中所寫到的“碧雞坊”,此坊地處成都以西,正是驛館女楊氏之所在方位。在陸游暮年所作的那首《海棠歌》(全詩云:“我初入蜀鬢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當(dāng)時已謂目未睹,豈知更有碧雞坊。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yáng)州芍藥應(yīng)羞死。風(fēng)雨春殘杜鵑哭,夜夜寒衾夢還蜀。何從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為足?!保├?,完全是以花喻人,詩中幾乎沒有一句不與后來成為陸游小妾的楊氏的行跡和故事有關(guān)(她的故事下詳)。所以,拙見以為,《釵頭鳳》的主人公并不是唐琬,而應(yīng)該是居于碧雞坊的楊氏!如果把沈園之題壁換成《海棠歌》,而把《釵頭鳳》題到后蜀燕王宮故址所在地的成都張園,作品的題旨和有關(guān)人事背景就十分吻合了。
話說回來,作為曾是榮幸的沈園植柳者,筆者對紹興的這處名園有著一言難盡的深情厚愛。以上對陸游《釵頭鳳》的幾點拙見,悉為學(xué)術(shù)探討,絕不意味著對這處名園景點設(shè)置的說三道四。但是,詩詞讀本不一樣,其選目既應(yīng)著眼于可讀性與知識性、學(xué)術(shù)性的適度統(tǒng)一,也要對其有較為恰當(dāng)?shù)木幠旰投ㄎ?,以盡量避免對讀詞閱史的誤導(dǎo)和可能產(chǎn)生的負(fù)面影響。況且這一切都是基于對詞之為體的歷史的、全面的、確切的理解——須知,詞比之于詩,其地位之低下,恰與妻、妾之間好有一比!
在紀(jì)念陸游誕辰880周年的論文集中,有一篇題作《陸游婚外情釋證——《釵頭鳳》詞背景、本事發(fā)微》的論文,作者是上海陶喻之(《陸游與越中山水》,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在那次會議期間,筆者曾聆聽陶喻之先生繪聲繪色地講述過此文之梗概,及至對此文悉心目耕后,亟為其中前所未見的佐證而喝彩,被其雄辯的筆觸所深深吸引。雖然此文頗有可讀性,但文字相當(dāng)長,茲對彼時所聆及目耕所獲,謹(jǐn)做憶編和撮述如下,以饗同好。
以往人們或為尊者所諱,或未曾得知陸游在其原配唐氏、繼室王氏之外,還有一位曾令其神魂顛倒、愛之欲狂的小妾楊氏。陸、楊之間的那段婚外情,當(dāng)是深藏在《釵頭鳳》詞后面的真實背景;換言之,《釵頭鳳》是陸游書贈楊氏而非唐氏者。鑒于陸、王之婚配是由雙方家長包辦的,其間難免存有不如意之事。王氏自蜀州東來山陰與陸游結(jié)合,后又?jǐn)y其五子一女,跟隨陸游入其故鄉(xiāng)蜀州,并一度滯留于此。離開王氏游宦于成都、嘉州等地的陸游,與楊氏邂逅鐘情。陸游最疼愛的最小的女兒,就是他與楊氏所生:“淳熙丙午秋七月,予來牧新定。八月丁酉,得一女,名閏娘,又更名定娘。予以其在諸兒中最稚,愛憐之,謂之女女而不名。女女所生母楊氏,蜀郡華陽人?!保ā段寄衔募肪?3之《山陰陸氏女女墓銘》)為一個夭折的襁褓嬰兒撰寫“墓志銘”本已少見,況且其中尚有“姿狀瑰異凝重者”、“不妄啼笑”、“與常兒絕異”云云,這種極度夸贊的話,以及她死后,陸游為之“痛甚,灑淚棺衾間曰:‘以是送吾女?!辈浑y發(fā)現(xiàn),在這種強(qiáng)烈的感情色彩背后,顯然另有隱衷。這是以往人們未曾想得到的、正確解讀《釵頭鳳》一詞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陸游親筆所寫的這一“墓志銘”,已是后話。在此之前,他與楊氏還生過兩個孩子。
陸游從南鄭抗金前線,十分無奈地到達(dá)成都,曾下榻于城西的一個驛站里。在這里,他與一位人稱“驛卒女”(其實當(dāng)是驛站中的藝妓楊氏)兩情相悅。自此,陸游凡至成都,均下榻于這一“驛社”?!斗盼淘~》中至少有十來首以往或被稱為狎妓艷情,或被看做夢游仙境的蜀中之作,實際是跟陸游與楊氏的那段婚外情緣有關(guān)。比如,首句作“風(fēng)卷征塵”的《雙頭蓮》中的“佇想艷態(tài)幽情,壓江南佳麗”,指的當(dāng)是楊氏。在陸游看來,這位楊氏壓倒了原籍江南的原配唐氏。陸游的第六個兒子子布,當(dāng)是他與楊氏生的第一個孩子,而不是年近半百、徐娘已老的王氏所生。正因為子布系非婚所生,在陸游一家東歸原籍山陰時,才將子布像棄嬰一樣地寄養(yǎng)蜀中,直到王氏去世后,子布才得以回到陸、楊身邊,這又是后話。當(dāng)初從子布的坐胎到出生以后,大約兩三年之久,因家庭和其他世俗所造成的種種阻礙,楊氏獨自撫養(yǎng)子布,而陸游不但沒有給予應(yīng)有的關(guān)照,竟有數(shù)年壓根未與楊氏照面。直到淳熙五年(1178)二月,陸游去成都城東后蜀燕王宮故址張園觀賞海棠,與楊氏意外重逢,愧疚交加之中,寫下了那首懺悔錄似的《釵頭鳳》。不僅是這首《釵頭鳳》,就是以往無確切編年的《卜算子·詠梅》,也不像是作者的詠物抒懷或孤芳自賞之作,而更像是《釵頭鳳》的姊妹篇,當(dāng)是陸游寓蜀期間,專為“驛外”、“無主”、“一念墮塵中”(《秋波媚》)、“才見便論心素”(《真珠簾》)的別有“風(fēng)調(diào)”、令其“時時偷顧”、“最動人”的楊氏所作。
在自號“放翁”的陸務(wù)觀被“恩準(zhǔn)”東返山陰之前后,子聿又在楊氏腹中坐胎。為了求得與陸游同行而不為王氏所阻,楊氏喬裝打扮成行腳尼姑尾隨而行,只有四五歲的子布卻被舍棄在西蜀。這或許就是人們一向認(rèn)為不足置信的“野史”、“軼史”中所說的,陸游“挾蜀尼以歸”和“攜成都妓剃為尼而與歸”的真相。而當(dāng)初與子布訣別的凄慘情形,則有陸游的詩句為證:“憶昔初登下峽船,一回望汝一凄然。夢魂南北略萬里,人世短長無百年?!保ā秳δ显姼濉肪砦逅摹队嬜硬?xì)w程已過新安入畿縣界》。)
這位至少在中年以前極為缺乏自律性,往往為酒和女人而頹放和癲狂的陸游,應(yīng)該說欠下了楊氏母子一筆沉重的孽債,為此他深自懺悔過,也為后來得以重逢喜不自勝,這一切,不僅有陸游的多首詩為證,其晚年一直將楊氏所生的子布、子聿留在身邊,倍加疼愛,更是陸游欠債心情的一種旁證。唯因陸游對楊氏的愧疚和愛憐,較之對唐氏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釵頭鳳》一詞才能寫得那樣痛切感人。況且,在《放翁詞》中,還有多首以往被視為“贈妓”和“代妓而作”者,也寫得相當(dāng)深摯多情,這恐怕大都與陸、楊那段不平常的情緣有關(guān)。平心而論,楊氏為陸游付出的比唐氏更多,也更能打動陸游,從而寫出了這首令古今多少讀者“情愿為之悲喜”的《釵頭鳳》!
綜觀陶喻之先生文,說《釵頭鳳》是陸游為唐琬所作,于事實、情理多有不合,說他是為楊氏而作,陶先生的這篇文章寫得有理有據(jù)。
通過對《東坡詞》《稼軒詞》與《放翁詞》的對讀,深感此三家的詞學(xué)觀念幾有天壤之別。蘇、辛主張以詩、以文入詞,乃至無事不可入詞,而陸氏不僅恪守“詩莊詞媚”的老傳統(tǒng),他甚至有時將詞視為下賤。根據(jù)筆者的賞詞所見,解讀《釵頭鳳》時,尤其不能忘記,在陸游的觀念中,并未完全消除對于詞的鄙薄心理,再加家長制和其他封建倫理觀念對其強(qiáng)制性的約束,在他身上仍然保留著一些令人難以思議的理念。比如,他時而唯父母之命是聽而休棄唐琬,時而又把正妻和妾媵藝妓的地位視為有天壤之別,他把對于前妻和繼室的情意寫在莊重的詩里,比如“沈園”詩、“菊枕”詩和其他多首詩歌,大都是為懷念唐琬的刻骨銘心之作;就是對其明明有所“審美疲勞”的、他本人又不無刻薄之嫌的王氏,陸游也以《離家示妻子》為題,作詩敘說她的好處。而對于楊氏,哪怕私下里“愛”得發(fā)狂,甚至覺得她的“倩笑”、“道骨仙風(fēng)”,比唐琬更值得懷念,到頭來也只配寫到“等而下之”的長短句里。(陸游這一關(guān)于詩詞題材的保守觀念,至其晚年大有改變)何況,《釵頭鳳》這一詞調(diào)及其淵源所自《擷芳詞》,多系帶有濃重艷情色彩的章臺冶游的產(chǎn)物。如果用心讀一讀陸游于宋孝宗乾道中后期至熙寧中前期的詞作,不難發(fā)現(xiàn),包括《釵頭鳳》在內(nèi)的若干首寫于蜀中的長短句,竟在不同程度上,與楊氏的身世、“做派”,乃至長相、身段有關(guān),而與唐琬則風(fēng)馬牛不相及。依照陸游在某種意義上偏于落后的詞學(xué)觀念,說不定他認(rèn)為,將自己與唐氏的那段情事,用《釵頭鳳》這種詞調(diào)歌之、題之,會有損于陸、唐兩族及其本人之清名!
作 者: 陳祖美,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兼任李清照辛棄疾學(xué)會副會長、秦少游研究會副會長等。
編 輯:續(xù)小強(qiáng) poet_xxq@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