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青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430070
神話原型批評理論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批評流派。原型一詞由古希臘文中arche(根源)和typo(模式)組成。它是反復發(fā)生的典型模式,是一種世代流傳的代表符號。神話原型批評試圖從文學作品這種發(fā)現(xiàn)這些反復出現(xiàn)的典型意象,敘事結構和人物類型一分析文學類型的某些共性。原型批評理論中,女性原型往往包括悍婦,女妖,天使等各種形象。其中有一種被稱為“大母親”(Great Mother)的女性原型。大母親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兼具創(chuàng)造性與毀滅性,她們既是善解人意,溫柔撫育并保護后代的“好母親”(The Good Mother),也是可惡,危險,致命的“壞母親”(The Terrible Mother),有著雙重性格而給人印象深刻。
勞倫斯在《兒子與情人》中描寫刻畫了保羅的母親格特魯?shù)隆つ馉柼?。她是典型的“大母親”形象:她慈愛溫柔,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家庭成員,尤其是她的孩子們,是家庭的主宰。同時又是控制干涉著孩子們的感情狀況,她的強大使得丈夫形象愈加消極,使得保羅面對感情猶豫不決,導致其人格分裂和終生痛苦。本文試圖通過原型批評理論來分析莫瑞爾太太“大母親”形象的雙重性格以及其對家庭成員的影響。
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文化修養(yǎng),丈夫的懶惰,粗魯,酗酒使莫瑞爾太太及其反感。但是即使如此,她還是將家庭照顧的井井有條,努力使孩子們接受教育。充分體現(xiàn)了其“大母親”形象中慈愛溫柔的一面,努力做好一個好妻子,好母親。
新婚的莫瑞爾夫婦的生活還是很甜蜜美滿的。“隔壁的女人與她很生疏,格格不入。莫瑞爾的母親和姐妹時常嘲笑她的淑女派頭,但是她可以忍受嘲笑與孤立,只要她的丈夫在她身邊”但是,不同的背景和文化狀況終究導致夫妻分歧日益加深。丈夫只是滿足現(xiàn)狀,喜歡去酒館而不是教堂,而莫瑞爾太太受過嚴苛的宗教教義。 “有時候莫瑞爾太太厭倦了談情說愛,想試著敞開心扉與他認真地談一談。她看到她很樂意傾聽但是卻不理解”。直到她發(fā)現(xiàn)丈夫在房子和家庭問題上撒謊,而且酗酒成性,她才逐漸對丈夫失望。但是,勞倫斯筆下的莫瑞爾太太仍然試著做一個好妻子。她沒有撇下丈夫和孩子,依舊洗衣,煮飯,料理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起居。當丈夫生病時,她日夜操勞地照顧著丈夫?!八氉哉樟现⒆雍驼煞?,打掃屋子,洗衣做飯,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在做。”當丈夫由于事故受傷住院的時候,她不遠行走數(shù)英里去醫(yī)院照看,回到家之后還要料理三個孩子的生活起居。雖然莫瑞爾太太與丈夫之間已經(jīng)沒有了愛情,她依舊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妻子。
由于對丈夫的失望,莫瑞爾太太把自己的情感轉移到了孩子身上。丈夫的酗酒使得她把孩子,看成是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她為了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心甘情愿的操勞和付出?!耙皇菫榱送陌材?,她對這種貧窮,丑惡,卑賤的生活早就不堪忍受了“在保羅沒有出生之前,威廉是她最疼愛的孩子。不僅在生活起居上關懷備至,而且害怕孩子們像他們的父親一樣,她讓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雖然她極度不想讓孩子離開她身邊,但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擺脫窮困惡劣的的處境,她鼓勵威廉出去找一份工作。但是不幸的是,威廉染病去世,這對于母親是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唯一的精神支柱沒有了。所以保羅出生后,她自然而然把自己的感情轉移到保羅身上。保羅是在莫瑞爾夫婦關系惡化之后出生的,他的童年記憶中,父親就是一個酒鬼,是個局外人(an outsider)威廉有一次看到父親粗暴地對待母親,忍不住要為母親出氣時,莫瑞爾太太勸他“他終究是你父親”。她還是極力想維護好孩子和父親之間的關系的,但是丈夫的言行舉止讓她一再失望,所以她決定用全部精力去彌補孩子們生活中沒有完整父母愛的缺憾。她對于保羅的戀情也格外關注,因為她不想孩子們重蹈自己婚姻不幸福的覆轍。這一出發(fā)點是很好的,但是也正是這樣的心理,莫瑞爾太太沒有很好的調(diào)節(jié),以至于到小說的后半部分,這種無私的母愛演變成為了自私,畸形的母愛。
小說中的莫瑞爾太太是家庭生活的精神支柱和核心。她堅強的意志和信念既是兒子們成功的關鍵和源泉,同時也深深的控制著他們的精神和生活,是他們毀滅和崩潰的根源。此外,莫瑞爾先生的酗酒和在兒子們心中形象的徹底毀滅也是與莫瑞爾太太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
莫瑞爾先生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教育,是個粗俗的煤礦工人。但是,他年輕時也是朝氣蓬勃,肌肉結實勻稱,外表不錯的小伙子,這正是他吸引莫瑞爾太太的地方,然而不同的背景和經(jīng)濟的結局使得夫妻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莫瑞爾夫人從骨子里看不起礦工階層,所以他才要堅決改變丈夫的生活態(tài)度的方式。但是莫瑞爾生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由于階級的不平等,莫瑞爾先生在面對妻子時,往往表現(xiàn)得怯懦膽小。面對妻子的嘮叨和要求,他才時常去酒館借酒澆愁。喝醉后,才會釋放自己,以最粗俗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面對妻子的鄙視,莫瑞爾先生愈發(fā)自暴自棄,沮喪萎靡。同時,莫瑞爾夫人對待丈夫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了兒子們,他們開始憎恨,鄙視父親。在孩子們心中,父親一無是處,形象徹底毀滅。莫瑞爾先生從精神上因此被排斥在家庭外面,沒有了男性在家庭中的尊嚴,失去了家中的主宰地位,從而更加墮落失敗。
正如勞倫斯所說:“當兒子長大起來時,她挑選他們做情人。首先是最大的兒子,隨后是第二個兒子?!斔麄冮L大成人時,他們卻失去了戀愛的能力”。莫瑞爾太太竭力改造威廉,為了讓孩子們逃脫出下層階級,同時,她想方設法控制威廉的靈魂。面對威廉的成功,她表現(xiàn)得更多是擔心,絕望而不是喜悅。“他(威廉)從沒想過母親對與他的離開感到更多的是受傷,而不是對他成功的自豪和喜悅”“當他離開離開的日子臨近時,她(莫瑞爾太太)的心開始封閉并且變得絕望害怕?!睂τ谕呐?,雖然沒有像干涉保羅那樣,但是也時不時地表達不滿。她指責威廉的女友沒有受過什么教育,自負,揮霍無度,以自我為中心。在她內(nèi)心深處,是在害怕威廉的離開,想控制威廉并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只是這種控制還沒有很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但是威廉的病逝給了她很大的打擊,以至于很長時間都不能恢復。經(jīng)歷喪子之痛的莫瑞爾太太在保羅的一場大病中意識到“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活著的,而不是死去的兒子身上。”于是,保羅成為了她的精神支柱,由于害怕悲劇重演,莫瑞爾太太更加加強了對保羅的控制。
威廉的死長期籠罩在莫瑞爾太太心頭,所以她緊緊抓住保羅,害怕再失去他,不愿意他去遠方工作或是離開自己太久。這種控制使得保羅局限在狹隘的世界。在母親的束縛下,他只想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工作。這種控制更體現(xiàn)在對保羅戀情的干涉上。保羅的第一個女朋友米莉安與保羅興趣相投,接觸日益頻繁,于是產(chǎn)生了感情,應該說是一對非常相配的戀人。但是莫瑞爾太太卻極力阻止。保羅與米莉安散步時,她入座針氈,焦急地等待著兒子的回來。保羅回來之后,她詆毀米莉安說:“她是那種把男人的靈魂會全部吸光,直到什么都不剩的女人?!薄八龔膩聿粫屗兂烧嬲哪腥恕庇捎谀赣H的這些不滿甚至嫉妒,保羅與米莉安漸行漸遠,直至分手。對于小說中保羅的另一位女友克拉拉,莫瑞爾太太也極力反對,一方面因為她是有夫之婦,另一方面也因為自己對于保羅的控制。倆位女友分別代表了精神之愛與肉體之愛,但是這兩種感情都在莫瑞爾夫人的控制之下,母親一直是支配保羅感情的強烈的力量,他仿佛永遠生活在母親的陰影之中,無法擺脫。他認為“與任何其他女人的精神戀愛和肉體接觸都被視為是對母親的背叛”,這種戀母式的情結導致了保羅的分裂和痛苦,即使是在莫瑞爾太太去世之后,雖然保羅獲得了情感上的自由,但是仍舊感到沉甸甸,依舊猶豫彷徨。
莫瑞爾身上所體現(xiàn)的的雙面性,兼具創(chuàng)造性與毀滅性的矛盾性格體現(xiàn)了遠古神話中典型的“大母親”原型:既是慈愛體貼的天使形象,又是邪惡可怕的魔鬼形象;既是眾生之源,又是毀滅之根。莫瑞爾太太對于兒子們的愛,有其無私,偉大一面,但也有自私,消極的一面??傊瑒趥愃辜毮伒膶懽黠L格和深刻的人物描寫,使他當之無愧成為20世紀心理描寫大師?!秲鹤优c情人》獨特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思想內(nèi)涵成為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書中真實生動的人物也成為了文學史上的典型形象。
[1]D.H.Lawrence, Sons and Lovers.New York: Bantam Books,1985.
[2]Willfred L.Guerin, Earle Labor, Lee Morgan, et a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4th ed.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杜瑞清,方文華,兒子與情人【M】.北京:北京譯文出版社,2002.
[4]侯維瑞,現(xiàn)代英國小說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5]殷召榮,對《兒子與情人》中母親角色的再思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06.
[6]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批評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