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決定了自然科學方法和人文社會科學方法之間不但要相互借鑒,而且要進一步走向滲透。文章介紹了這兩種方法的內涵,闡述了自然科學方法向人文社會科學方法滲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探討了自然科學方法向人文社會科學方法滲透的三個層次。
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國科協(xié)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講話中指出:要“堅持宣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充分發(fā)揮科學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這里所說的科學方法,主要是指自然科學的方法。自然科學方法,是探求自然現(xiàn)象及其本質和規(guī)律的手段、途徑、程序和技巧。自然科學方法有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個別方法之分。“對于人文社會科學特別是人文科學的思維方式,人們往往將之看作是非理性的直覺、想象、體驗、理解?!比宋纳鐣茖W方法則要考慮人的能動性、參與性作為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無非是人類生活的物質、精神、情感、心理、文化等各個方面。
(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具有強烈的主體性,極易導致科學研究偏離客觀性。人文社會科學從研究對象到研究過程再到研究目的,都滲透了主體性。自然科學方法本身一般不考慮人的能動性、參與性,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沒有人的自發(fā)力量。人文社會科學要達到客觀性,就要盡可能地排除主觀性,這就需要我們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運用實驗和觀察保證客觀地認識對象,保證認識的客觀性。
(二)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輕視實驗方法,單純地依賴理論研究,是現(xiàn)在制約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實驗方法是自然科學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對復雜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粗估分析,創(chuàng)造一些自然狀態(tài)下不易得到或得不到的環(huán)境和條件,成功地捕獲一些稍縱即逝的環(huán)境機制,使研究對象在一定時候多次重復出現(xiàn),使模型和模擬方法的使用具有極大的靈活性。
(一)從哲學上,理性認識是基于感性認識之上,沒有感性認識就沒有理性認識,這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的確,沒有感性認識就沒有理性認識?!叭魏卫硇哉J識都是對它們所依據(jù)的材料的反思、概括、解釋?!睙o論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還是自然科學的研究,研究者都必須從廣泛地收集材料開始,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而擁有豐富的、真實的感性材料,然后運用必要的科學方法進行分析、加工,實現(xiàn)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理論。
(二)從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看,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逐步在走向融合,人文社會與科學主要表現(xiàn)在自然科學領域中需要人文關懷,但同時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學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也越發(fā)需要自然科學的一些研究方法,促使社會科學的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使得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更精確更具有預見性,使得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更科學化。
(三)從科學史上看,自然科學獨立發(fā)展的時間要比人文社會科學稍長,其科學研究方法的水平、效能及成熟、完善程度也遠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高。因此,自然科學研究方法自二十世紀初開始便被廣泛地、大量地移植和應用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像自然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數(shù)學與邏輯方法、觀察和實驗方法、模擬、類比方法和新三論方法等。
(一)方法論觀念的滲透。自然科學的方法論觀念是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和表征。我們前面闡述的認識的“非中心化”觀念,對客觀性知識和真理的追求,強烈的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等觀念,以及既重視經(jīng)驗事實、經(jīng)驗檢驗又重視數(shù)學方法、科學抽象,既強調人類思維的規(guī)范性又強調其非理性等方法論原則,都屬于這一方面的內容。
(二)具有普遍性的一般科學方法的滲透。由于其研究對象的普遍性,這類方法成為和邏輯思維方法同樣普適的科學方法。如系統(tǒng)科學方法(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非線性科學方法、模糊方法、概率系統(tǒng)方法、模型方法等綜合性方法,都具有這樣的性質。這類科學方法往往同自然科學的原理、概念一起,通過向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移植和滲透,推動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
(三)自然科學中某些學科的專門科學方法向人文、社會科學的移植和滲透。社會科學研究不僅采用屬于自己的社會科學方法,而且也大量地借鑒自然科學方法。這類方法在自然科學中往往只是在一個學科中有比較廣泛地使用,但對于某些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也可能是適用的。如人類學在科學方法上就與古生物學、地質學、天體演化學等自然科學學科相近,生物學方法對社會學有很大影響,經(jīng)濟學家常常運用公理化方法,追求像物理學那樣嚴密的公理化體系。
[1]孫顯元.論自然科學方法[J].中國科技論壇.1992(5).
[2]陳其榮,曹志平.科學基礎方法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洪長安.論自然科學方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運用[J].廣西大學學報,2004.
[4]袁汪海.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困境與出路[J].天府新論,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