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華 胡秋巖
單簧管演奏簡論
崔華 胡秋巖
通常人們在初學單簧管時,吹奏的聲音總是不像頭腦中想象的那種優(yōu)美的聲音,想演奏出好的聲音以及具有好的音色概念,需要以豐富的聽覺來作為基礎。一個音樂素質(zhì)好的學生,識別音色的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老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多聽現(xiàn)場演奏的音樂會,以及聽一些具有代表性人物錄制的CD,例如演奏家Charles Neidich,Eduard Brunner,Sabine Meyer,Karman Berkes,Karl Leister,Richard Stoltzman,Paul Meyer等,這些都是全世界非常有名的單簧管演奏家,然后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樂曲進行欣賞,如《A大調(diào)單簧管協(xié)奏曲》(莫扎特)、《幻想曲》(舒曼)、《第一、二奏鳴曲》(勃拉姆斯)、《第一、二協(xié)奏曲》(韋伯)、《單簧管協(xié)奏曲》(克拉瑪)等,這種方式也會讓學生們對音樂產(chǎn)生更多的興趣。同時會讓學生對聲音有更多的了解,以及逐漸感受到演奏家所散發(fā)出的音樂魅力。但在我們練習或演奏的過程中,如果口型、口腔和氣息調(diào)整得不好的話也會遇上一些如聲音、音準和氣息等問題,聲音聽起來不集中,下面就針對這幾方面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與論述:
第一,口型的運用。通常在演奏時,演奏者嘴部的肌肉是相對緊張的,這種緊張是必然的,但緊張得過度,會導致發(fā)不出聲音或音準發(fā)生變化等問題;松弛的過度也容易造成漏氣、聲音“發(fā)散”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所以調(diào)整好嘴部肌肉的力量也對奏出好的聲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嘴部上下咬緊去吹對聲音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有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在笛頭上面貼上貼片,防止牙齒放在笛頭上面時容易滑動,不易固定口型,同時也能增加聲音的美感。但是,當一段時間之后,這個貼片上出現(xiàn)了深淺不一的牙印現(xiàn)象,同時下唇也出現(xiàn)了牙印,而且下唇還會很疼,這就是由于嘴緊咬著吹造成的現(xiàn)象。在這樣的影響下聲音也就會產(chǎn)生變化,在只有1-2毫米的哨片與笛頭的縫隙之間,嘴緊(通常說的咬著吹)的話,那么很容易造成哨片與笛頭之間的縫隙縮小,在縮小的情況下吹出的氣流從笛頭進入管體時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這樣下去就會感覺到吹出的聲音很窄,聲音振動得不充分,沒有圓潤性。當吹的氣流不能順利從笛頭進入管體時就要多給氣,如嘴部肌肉力量調(diào)整不好,越多給氣的時候反而嘴就會更緊,嘴更緊的時候就會更擠壓笛頭和哨片,那肯定會造成哨片與笛頭之間的間隙更小從而使氣流更不能通暢地從笛頭進入管體,嚴重的會導致吹不出聲音。所以在練習時,演奏者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聲音不是用嘴擠出來的,讓嘴部上下牙咬的力量放松,保證哨片與笛頭之間的縫隙,不被嘴過多的力量擠壓,從而充分進氣振動聲音。因此演奏者應該充分利用氣去演奏你的樂器,也就是說,氣息應在演奏中具有主導性,而嘴是輔助性的,所以在演奏的過程中,不要過于緊張地用嘴修飾聲音,更應充分利用你的氣,把氣練集中。如何更好地把氣吹得集中一些,可以嘗試這樣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用一個小吸管,把它當成笛頭一樣放到嘴里,但不要把吸管咬出牙印,在吹氣的過程中,練習者可用手撐放在另一個管孔的前方約2厘米處,充分去感受一下吸管另一個孔吹出氣的感覺,這時你會感到一個氣柱吹到了你的手掌心中。當然,還有更多的方法(如吹一張放到墻上的白紙、吹氣襄等)去練習你的氣息,但上述的情況說明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吹的過程,嘴部上下咬得過緊造成哨片與笛頭的縫隙縮小,氣不能充分進入,這樣,便會影響了聲音的充分振動,無法產(chǎn)生良好的聲音效果。由于每個人的生理條件不同,所以要根據(jù)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型號的哨片以及笛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其次,還有一些其他情況。有的時候我們的兩個嘴角拉得過緊也會對笛頭和哨片產(chǎn)生擠壓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氣流充分進入和聲音的充分振動。在演奏時,由于嘴角過緊地向兩邊拉,嘴就會成為一個e字形,那么在吹奏高音區(qū)的時候,聲音被擠的現(xiàn)象就會更為明顯。所以演奏者在吹奏高音區(qū)時特別要注意我們的喉嚨應該是打開的,發(fā)O形字母的感覺。因此,正確的口型方法以及均勻的嘴部力量會為演奏優(yōu)美的聲音提供更多的幫助。
第二,氣息的運用。好的聲音不僅是用嘴來吹的,更重要的是用氣來吹。氣息的運用是演奏好管樂器的根本。氣息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方面,兩者的協(xié)調(diào)極為重要。呼吸有胸式、腹式和胸腹式三種類型。從生理和實踐的角度都證明胸腹式呼吸是最理想的吹奏呼吸。前面提到過嘴部肌肉的均勻力量以及通過練習使氣集中,其兩者的結(jié)合會使聲音更優(yōu)美、動聽。要把聲音吹得集中和結(jié)實,我們更要注意氣息的應用,腹部是我們用氣的“發(fā)動機”,如果這個“發(fā)動機”停止工作,當然就不會有足夠的氣流去吹響樂器。那么,怎么才能正確地來應用腹部的氣息呢?很多學生在演奏單簧管(包括各種管樂器)時,都是完全用胸部的氣息,這樣是不完全正確的。怎樣才能做到腹部的呼吸?我們可以在演奏長音時試一下只用鼻子輕輕的,慢慢的呼吸,而我們的嘴部不做任何動作,這樣你就可以慢慢感受到氣息下沉到了你的腹部。這樣長時間的訓練,你就可以掌握腹式呼吸的方法了,從而為以后的胸腹式呼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為奏出更好的音質(zhì)做鋪墊。
第三,口腔的運用。在演奏單簧管的時候通??谇粫肙形字母的感覺來進行給氣,這樣吹,有的時候是為了把聲音吹統(tǒng)一,讓聲音很寬,到高音時不擠,這是一種好的現(xiàn)象,但是也會有一些不利情況的出現(xiàn),那就是無論吹高音還是吹低音時,口腔都一樣大,如果以這種方式演奏的話,那么當演奏不同的音區(qū)和一些不同風格的樂曲時就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當用PP的力度來演奏低音時,會遇到在吹出聲音的同時從喇叭口傳出雜氣的聲音,這樣聲音的中間是空的。也就是說,如果口腔不進行調(diào)整,演奏出的聲音就是這個樣子的。這樣吹出的聲音就是外面是聲音,而中間是氣,那么在演奏時就會出現(xiàn)一部分是聲音,另一部分是氣聲,所以更重要的是把另一半氣聲也轉(zhuǎn)變?yōu)槁曇舨艑?。因此,在演奏低音時,如果是PP力度的話,把O形的口腔轉(zhuǎn)為發(fā)fu的感覺,通過這樣來調(diào)整口腔,才能使吹出的氣流更為集中,從而達到更為集中的聲音。以點為主向外擴充的聲音才是好的。因此,氣是否吹得集中與口腔大小的調(diào)整也是密切相關的。
由于高音區(qū)的振動頻率是很密、很快的,而低音區(qū)的振動頻率是比較松散、比較慢的。如果演奏高音區(qū)至低音區(qū)時,口腔不進行調(diào)整,那么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果一直用O形的口腔,從高音區(qū)吹入低音區(qū)時的演奏過程會出現(xiàn)低音區(qū)音準偏低的情況。由于低音區(qū)振動的頻率很慢,當用O形的口腔突然給氣時,會感覺到氣從口腔出來時是很慢、很散的,用這樣的氣去吹奏低音區(qū),會使低音振動頻率的速度和密度減緩,這樣的情況會導致低音音準偏低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因此,從高音區(qū)吹到低音區(qū)口腔要從O形逐漸過渡到fu的感覺上,這會使吹出的氣更集中,流動性更強,同時也保證了吹奏低音區(qū)時所需的一定的氣速和氣壓,以至于不會因為吹出的氣散或速度減慢而造成低音區(qū)音準偏低的現(xiàn)象。所以,演奏過程中調(diào)整好口腔大小和氣流速度,會對音準方面起著一定程度的作用。
因此,我們在演奏單簧管時要注意口型、氣息和口腔的控制,這樣堅持長久的練習就會奏出優(yōu)美的音色,從而使我們在演奏大型樂曲時就會更好的奏出作曲家所要求的表情符號。
[1]季科夫.單簧管演奏教學法[M].莫斯科:音樂出版社,1983.
[2]繆厘貝爾科.關于單簧管演奏者的技巧[M].奧德薩:奧德薩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崔華、胡秋巖,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