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宏 (1.江南大學 江蘇無錫 214000;2.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 江蘇揚州 225000)
心性的世界
——兩宋設計文化初探
劉曉宏 (1.江南大學 江蘇無錫 214000;2.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 江蘇揚州 225000)
本文分別從城市規(guī)劃、人工園林、宮殿廟宇、街市、帝王陵寢、佛教雕塑、家具、陶瓷等方面介紹了兩宋設計文化的特征,這些特征不僅是兩宋設計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人們心性世界的真實體現(xiàn)。
兩宋;設計文化;心性世界;建筑;藝術設計
注:本文為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支助項目“中國傳統(tǒng)設計審美研究”(09SJB720017)部分成果。
魏晉南北朝的六百余年時間里,中國傳統(tǒng)設計文化不斷與外來文化進行著合流,采取了開放的態(tài)度以吸收與融合,在整合傳統(tǒng)設計文化的進程中,逐漸在唐代達到高潮后,華貴之風隨著國家的分裂逐漸衰落。進入兩宋,士階級的再次興起和理學的建構,以及統(tǒng)治階級集團提倡文德治國等多重復雜因素,推動了設計文化向典雅質樸的內斂性格方向發(fā)展,并滲透到設計文化的各個領域。
北宋首都東京是一個州治改建而來,州衙改為皇宮內城,原州城擴建成都城,其外又造一羅城,因此形成了宮城、內城和外城的三重城制。由于是增建而成,都城總體布局,已不和周禮的營國制度,如外城西有五門,北東各有四門,南有三門。內城因系唐時汴州治所在,算是符合旁三門的點知規(guī)范要求。而宮城(大內),每個方向只設一門,由此構成宋代城市規(guī)劃設計文化的突出特點之一,
其次,“小”也構成了東京的另一設計文化特點,宋初雖拓展了宮城東北隅,但宮城的規(guī)模仍然很小,周回僅五里,而面積也僅及唐長安宮城的十分之一左右,羅城的面積只有長安城的二分之一強。
其三,由于商業(yè)發(fā)達,城市布局突破了唐所實行的里坊制而顯得較為隨意。
其四,東京雖由舊城改擴建而成,但卻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建筑設計文化中的一項奇跡,大型人工山水園林——艮岳。
艮岳是人工園林寫意山水的代表之作,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來仿制中華大地川優(yōu)美的卓越范例。
艮岳的設計,突破了秦漢以來皇家園林設計一池三山的傳統(tǒng)規(guī)范,進行了以山水為主題的園林創(chuàng)造,建筑物也具備使用和觀賞的雙重功能,園中禽獸已經不再是專供皇帝狩獵之物,而是用來增加園林的自然情趣,成為園中景觀的一部分。
建筑設計文化中,宮殿廟宇建筑的設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宋定都臨安,在此擴建吳越宮殿,增建禮制壇廟。就其體量來看不及漢唐時的博巨之美,但卻展現(xiàn)出一種清靈秀逸的風采。一般宮殿的屋檐口已不如唐之厚重,坡度稍有加大,斗拱變小,屋角翹起之勢明顯,給人以柔和、秀美、舒展之感。
宋代之前,商業(yè)店鋪大多集中于指定的商業(yè)區(qū)域內,稱之為“市”,如唐長安街,沿街并無店鋪,而主要是坊的圍墻。至宋代,城市中酒樓庭園大量出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城市格局中,集中形成點狀分布的“市”逐漸發(fā)展為沿街開放的“線狀分布”。宋代城市繁華,京城酒樓的裝飾設計成為一種時尚。
當時酒樓分“宅子酒店”和“花園酒店”兩種,前者由舊宅改建而成,不但臨街設店,還有庭園;后者本身就是一座園林。除大型的酒樓和商行外,“前鋪后居”“下鋪上居”的商住混合店鋪也已成為主要的沿街建筑形式。
帝王的陵寢建筑,秦漢時期大崇墳臺,稱為“方上”,這種建筑形式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設計文化的天地意識和倫理意識;唐代的帝王陵寢則因山為陵,氣勢更加的恢弘磅礴,著力體現(xiàn)人力的偉大與英雄主義的氣概;宋代帝陵,因襲前制,但也有變化和突破,體現(xiàn)出宋人設計文化的自身特色。
北宋帝陵的布局與前朝的不同之處在于喪葬“拘于陰陽禁忌”。按風水之說,要求趙姓墓葬需南高北低,故宋陵一反“背山面水”的常規(guī),將陵區(qū)設于嵩山北麓,入口處地面較高,封土則處于最低的位置。
唐代的佛教雕塑給人最多的是人情味和親切感,佛像變得更慈祥和藹、關懷現(xiàn)世,似乎極愿意接近人間,幫助人們。而宋代的佛教雕塑設計更趨于世俗化和人間化,寺院石窟如同現(xiàn)實真人般自然,有如實在血肉之軀,如山東長清靈巖千佛寺彩塑羅漢就是其杰出的代表性作品。這批羅漢塑像體積略大于真人,均呈坐姿,人物比例嚴謹,造型準確,線條舒暢。
作者在追求形體準確的前提下,力圖通過人物的容貌、神情和動態(tài)來著力表現(xiàn)人物內在的情緒和豐富的心理活動特征。由于所塑人物動作各異,形神不同,竟無一絲單調的感覺,反而因為其豐富的面部表情,使人平添一種親切感。
宋代的家具借鑒建筑的梁架結構形式替代繁復的箱型結構,高型家具全面流行,桌、案、床、榻、椅、凳品類繁多。
所設計出來的家具結構簡潔而工整,裝飾文雅,無論是日用桌椅,還是欄桿圍床,大多方方正正,比例優(yōu)美。多數以直線部件榫卯而成,這些直線部件都是按照嚴謹尺寸可以推敲出來的,使人觀其外簡潔剛直,觀其內雋永挺秀、耐人尋味。
宋代家具設計文化中設計精神的確立,直接影響了其后中國傳統(tǒng)家具設計發(fā)展的基本方向,明式家具由此進入傳統(tǒng)家具設計的頂峰,成為令世界矚目的經典設計樣態(tài)。
兩宋的陶瓷設計文化是中國瓷器發(fā)展的繁榮期,不僅產量高,而且在日常生活領域幾乎替代了全部的金屬和漆器等制品。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定、官、哥、鈞)就產生這一時期。民窯中,耀州的刻花青瓷,磁州的白釉黑花瓷,吉州的“玳瑁釉”黑瓷,龍泉的青瓷和定窯的白瓷也各領風騷。器物造型設計優(yōu)美自然,匠心獨具。
宋代陶瓷的裝飾手法豐富多彩,主要由刻花、印花、繡花和畫花等多種形式。尤其是畫花的裝飾手法,為其后的繪瓷開創(chuàng)了新的紀元。裝飾紋樣受畫院追求格法和形似的畫風影響,主題化和寫實化明顯增加,而宋以前的意匠化設計顯現(xiàn)逐漸衰落之勢。牡丹紋、蓮花紋、嬰戲紋、龍紋、鳳紋、花鳥紋等文主要樣式。
宋代書法,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人曾用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態(tài),來概括中國書法發(fā)展歷程中的幾個重要階段的時代特點。魏晉時風骨之韻,是個性張揚的“狂狷”之美;唐人崇尚法度,或凝練、嚴謹,或疏朗、雄強,他們是以筆墨形式的外在拓展來表現(xiàn)壯美的意境;宋代書法家們的書法意趣,強調用筆墨的變化來渲染創(chuàng)作主體的人品、修養(yǎng)等內在的精神意蘊。這是一種蕭散淡遠,飄逸而虛淡的藝術境界,是宋代文人于時局變化中的無奈,也是一種向心靈深處不斷擴展的陰柔之美。
兩宋建筑設計文化中,建筑尺度“小”型化、布局的隨意性、主題園林的興起、佛教寺窟雕塑;藝術設計文化中的家具、陶瓷的設計、陶瓷裝飾手法、書法的呈現(xiàn),這些都注重人內心世界情緒的表現(xiàn),同時又歷史地糅合了儒家學說中所提倡的內心修養(yǎng)的心性之學,使得兩宋的設計文化變得更為精致化和哲學化。
當我們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禁會發(fā)現(xiàn)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事物。回顧兩宋設計文化發(fā)展史,在領略其魅力的同時,亦能夠體會到那份來自心性世界的感受。
[1]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梁思成.《中國建筑史》. 百花出版社,1998.
[3]吳家驊.《環(huán)境設計史綱》. 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
[4]王子云.《中國雕塑藝術史》.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5]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 》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6]趙克理.《中國傳統(tǒng)設計文化論》.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6)230-256.
劉曉宏(1977.7),女,山東煙臺人,講師,江南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單位: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