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華 元光喜 蔡正愛
1.1 一般資料 選擇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間,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170例,診斷均符合2000年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標準[1]?;颊呔醒甯喂δ墚惓#琓BiLi、ALT、AST均不同程度升高,血清病毒標志物 HBsAg(+)HBeAg(+)HBcAb(+)、HBVDNA定量均陽性,血清肝纖維HA、PCIII、IV-C、LN四項均不同程度升高,肝彩超示均有不同程度脾腫大。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損害、肝硬化、肝癌及膽道疾病。將1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88例,其中男64例,女24例,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4歲;對照組82例,其中男62例,女20例,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32歲。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拉米夫定片100 mg 1次/d口服、安絡化纖丸6.0 g 2次/d口服、同時加用胸腺肽aⅠ注射液1.6 mg每周二次肌內注射,療程均為6個月。對照組單用拉米夫定片100 mg 1次/d口服連用6個月。
表1 治療后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變化(±s)
表1 治療后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變化(±s)
注:二組治療后經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
組別 PCIII(ng/ml) HA(ng/ml) IV-C(ng/ml) LN(ng/ml)治療組 治前 188.3±73.2 302.7±98.2 169.8±62.4 178.4±81.2(n=88) 治后 113.6±42.7 105.3±40.1 85.3±39.5 134.0±35.8對照組 治前 179.4±80.6 326.4±101.3 163.3±59.5 183.1±78.7(n=82) 治后 166.4±79.2 259.6±86.3 141.7±65.2 181.5±64.3
1.3 檢測方法 治療前,治療后分別檢測血清肝功能、血清病毒標志物乙肝二對半定量、HBVDNA定量、血清肝纖維HA、PCIII、IV-C、LN四項指標、肝臟彩超。血清肝功能檢測采用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產);血清乙肝二對半定量檢測采用羅氏電化學發(fā)光ELCSYS2010(德國產);HBVDNA定量檢測采用羅氏全自動基因檢測儀(德國產);血清肝纖維四項檢測采用羅氏電化學發(fā)光ELCSYS2010(德國產);肝臟彩超采用日本東芝790。
1.4 統(tǒng)計方法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
2.1 臨床癥狀、體征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腹脹、乏力、納差、尿黃等癥狀均不同程度改善,分別為93.2%(82/88),和80.4%(66/82),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88例脾腫大患者治療后恢復正常43例,48.1%(43/88),而對照組82例脾腫大患者經治療后恢復正常,12例14.6%(12/82),2組經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血清肝功能指標2組治療后,TBiLi、ALT、AS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A/G較前升高,肝功能明顯改善,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血清病原學病毒標志物指標變化,治療組治療結束后,患者血清HBeAg,HBVDNA定量的轉陰率分別是43.1%(38/88)和40.2%(36/88),抗 HBe轉陽率39.7%(35/88);對照組血清HBeAg及HBVDNA定量轉陰率34.1%(28/82)和32.2%(27/82),抗HBe陽轉率31.7%(26/82)。2組經治療后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發(fā)生輕度不良反應,一過性頭暈3例3.4%(3/88);對照組不良反應15例18.7%(15/82),其中血清肝功能一過性升高1.0~2.0倍11例,出現(xiàn)外周血細胞減少4例。而治療組中未出現(xiàn)血清肝功能異常升高及外周血細胞變化。
肝纖維化是指肝細胞發(fā)生壞死及炎癥刺激時,肝臟中膠原蛋白等細胞外基質(ECM)的增生與降解失衡,而導致肝臟內纖維結締組織異常沉積的病理過程,輕者稱為肝纖維化;重者進而使肝小葉結構改建,假小葉結節(jié)形成稱為肝硬化。在目前對慢性乙肝尚無有效抗病毒治療的情況下,逆轉、延緩、阻斷肝纖維化進展是非常重要。研究證明HA、PCIII、IV-C、LN四項,肝纖維化指標與肝纖維化病變呈正相關。分別從不同機理、不同側面反應肝病、肝纖維化變化,可作為肝病,尤其是肝纖維化可靠的血清血指標,具有動態(tài)量化觀察的標志。可動態(tài)觀察肝硬化、慢性肝炎的病情變化及作為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纖維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療效觀察的指標[3]。拉米夫定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纖維化,可使患者獲病毒學肝臟生化肝功能和肝組織學的改善,其主要機制是競爭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及參與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新鏈合成,起到鏈中止的作用,具有較強而迅速地抑制HBV復制的作用,防止肝臟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襲。胸腺肽aⅠ(日達仙)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28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通過影響C-AMP而增強T細胞的分化及成熟T細胞前體的數(shù)量,增強Th細胞功能,促進正常人白細胞產生IFNa,γ和白介素-2.3,增加白介素受體-2的表達,正向調節(jié)肝細胞表達MHCI類分子,使CTL對感染肝細胞的免疫攻擊的敏感性增強,同時NK細胞的活性也增加,提高了抗病毒免疫的能力[2]。安絡化纖丸其主要成分有地黃、三七、水蛭、天然牛黃、水牛角濃縮粉、僵蠶等經現(xiàn)代藥理學和臨床觀察表明其主要機制是阻斷肝細胞受損,有效抑制大量抑制炎細胞因子的產生,避免儲細胞活化為成纖母細胞,防止大量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同時安絡化纖丸能夠提高膠原酶的活性分解增生、纖維結締組織,防止形成慢性肝纖維化、肝硬化[3]。
綜上,拉米夫定片、安絡化纖丸、胸腺肽aⅠ三聯(lián)法在抗病毒、增強免疫功能、抗纖維化治療上有協(xié)同作用,比單用拉米夫定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而且使用方便。
[1]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傳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韓硬海,李樹桐.臨床肝臟病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39-240.
[3]張振鄂,王志忠,周江華.血清PCIII、HA、IV-C、LN在肝病中的臨床意義.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9,4(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