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夕文 王艷萍 秦濤 楊美 張淑萍
我們對23例早期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SPECT、CT的結果進行回顧分析,旨在探討SPECT在診斷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均為我院2008~2010年門診及住院患者。我們對51例主要表現(xiàn)為后臀部疼痛,臨床懷疑為AS的患者分別進行SPECT和CT檢查。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結合其他檢查最后確診的有23例AS患者,均符合1992年美國紐約修訂標準[1]。23例患者中,男18例,女5例,平均26(19~32)歲,患者均有受涼史,其中6例有家庭遺傳史。
1.2 方法 SPECT檢查儀器美國GE InfiniavcHawkeye 4,采用低能高分辨準直器,靜脈注射99mTc-亞甲基二膦酸鹽(MDP,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740 mBq后,飲水500 ml~1000 ml,檢查前囑患者排盡尿液。3 h后前后、后前位全身骨顯像,加做骶髂關節(jié)局部正位像。分別在左右骶髂關節(jié)、骶骨共選取大小面積相等的感興趣區(qū)(ROI),用計算機軟件得出其放射性計數(shù),計算骶髂關節(jié)、骶骨的放射性計數(shù)比(SI/S),以大于1.5為陽性。
CT檢查采用德國西門子SOMATOM sensation 64層螺旋CT機,選擇雙骶髂關節(jié),從下至上以1 mm層厚連續(xù)掃描,骨窗攝片觀察。以骨皮質成局限性硬化、關節(jié)面模糊不清和斑塊狀脫鈣、軟骨下微小囊變?yōu)殛栃愿淖儭?/p>
檢查結果見表1。
表1 23例(46個骶髂關節(jié))SPECT CT檢查對比
SPECT檢查23例患者中共有45個骶髂關節(jié)呈陽性改變,陽性率97.83%(45/46),其中有7例患者除骶髂關節(jié)異常外還伴有其他關節(jié)(主要為胸鎖關節(jié)、腰椎、髖、膝和踝關節(jié))代謝異常。而CT檢查僅有17個骶髂關節(jié)呈陽性改變,陽性率36.96%(17/46),明顯低于前者。
SPECT核素骨顯像是一種反應骨代謝的顯象方法,可以反應病變處的血流灌注量和代謝活動。骨骼各部位聚集的放射性核素多少與其血流灌注量及代謝活躍程度有關,當骨骼組織無機鹽代謝更新旺盛,局部血流量增加,成骨細胞活躍和新骨形成時較正常骨放射性聚集[2]。
CT分辨率高,無結構重疊,能清楚顯示關節(jié)間隙,對判定關節(jié)間隙的寬窄,有無強直或部分強直有一定優(yōu)勢。
強直性脊柱炎以脊柱僵硬并逐漸變?yōu)閺娭睘槠涮卣?,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進行性脊柱疾患,病變主要累及骶髂關節(jié),一般自骶髂關節(jié)開始逐漸向上發(fā)展至頸椎,最終導致脊柱強直。外周關節(jié)也可累及。其致殘率高,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有重要意義。如果根據(jù)1968年紐約會議標準診斷AS病程已進入中期,對治療很不利,該標準主要強調骶髂關節(jié)炎的存在,因此可以認為骶髂關節(jié)炎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根據(jù)之一,甚至有人認為骶髂關節(jié)正常幾乎可以排除本?。?]。以往診斷骶髂關節(jié)炎主要依靠普通X光片或CT等檢查,此檢查只有骶髂關節(jié)有骨質破壞或結構改變才能發(fā)現(xiàn),這不利于臨床早期治療,也是造成AS傷殘率較高的原因之一。骶髂關節(jié)炎在骨質沒有破壞之前,首先表現(xiàn)血流和代謝的改變,此時SPECT已能檢查出,可比CT早2~6個月發(fā)現(xiàn)病變。其檢查陽性率遠高于CT檢查陽性率,可見靈敏度高于CT檢查,另外AS可累及多關節(jié),SPECT可進行全身骨顯像,這對估計病變累及的范圍有重要價值[4]。
[1]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第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331.
[2]李俊雄,黃旭璇,歐陽亮,等.SPECT、CT等對脊柱關節(jié)病的診斷價值.同位素,2002,15:185-187.
[3]郭巨靈主編.臨床骨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430.
[4]余衛(wèi),馮逢,嚴紅珍,等.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炎骶髂關節(jié)影像分析.中華放射學雜志,1997,31:74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