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公望繪畫藝術(shù)述評

      2011-08-09 03:09:08陳傳席
      中華書畫家 2011年6期
      關(guān)鍵詞:董源黃公望山水畫

      陳傳席

      黃公望的生平和思想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大癡、大癡道人,又號一峰道人。據(jù)元人鐘嗣成《錄鬼簿》之記載,黃公望本是陸家的后代:“乃陸神童之次弟也,系姑蘇琴川子游巷居,髫齡(七八歲)時,螟蛉溫州黃氏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時,方立嗣,見子久,乃云:‘黃公望之久矣?!?《曹氏刊本》)于是這位陸家之子便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

      當(dāng)黃公望11歲時,宋王朝已經(jīng)徹底覆滅。而元統(tǒng)治政權(quán)已進(jìn)入了至元十六年的時期了。黃公望青年時代還是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干一番大事業(yè)的,那就必須做官,但元統(tǒng)治者選拔官員并不采用科舉考試的辦法,而是規(guī)定漢人要做官必須從當(dāng)吏開始,到一定年限,視辦事能力如何,再決定可否做官。當(dāng)吏要有人引薦,子久直到中年才得到徐琰的“賞識”,在浙西廉訪司充當(dāng)書吏。后來他又到當(dāng)時大都(今北京),在御史臺下屬的察院充當(dāng)書吏,經(jīng)理田糧。子久的上司是張閭平章,元仁宗曾派他“經(jīng)理江南田流”,張閭是個有名的貪官,到江南后“貪刻用事,富民黠吏,并緣為奸,搞得民不聊生,“盜賊”四起,元統(tǒng)治者不得不將張閭治罪,于延祜二年(1315)9月逮捕下獄。為此,黃公望也遭到連累,被誣下獄。幸而此次坐牢沒有喪命,五十而知天命,子久從此也便絕了仕途之望。出獄后,開始了隱士生活,并加入了新道教,

      此后,他“改號一峰”,又“易姓名為苦行,號凈墅,又號大癡”。從大癡的號和易名姓事可以了解他此時的心境——失意后的惘然。大癡是否相信人身之外尚有主宰它的“命運(yùn)”,不得而知,但他曾以卜術(shù)為生,為他人卜算吉兇命運(yùn),這在很多文獻(xiàn)上皆有記載,當(dāng)然這也是在出獄后,為生活所迫而至此。后來,子久畫名大振,又以“教授弟子”為生。陶宗儀《輟耕錄》收有黃子久的《寫山水訣》,不論篇名,抑是內(nèi)容,皆明白看出是為教授學(xué)生而寫的。首句中便要求“學(xué)者當(dāng)盡心焉”。最后警戒學(xué)生們“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文人賣畫為生,盛于明清二朝,元代文人寄樂于畫,賣畫為生還不普遍。因之,子久賣卜,授徒主要為生計。

      由于子久加入了新道教的緣故,他出獄之后,基本上過著云游性質(zhì)的生活,這是新道教的教規(guī)之一。王逢《奉簡黃大癡尊師》詩云:“十年淞上筑仙關(guān),猿鶴如童守大還。”(《梧溪集》卷一)子久在淞江居住十年以上,但所居并不固定,更多的是外出云游。

      子久也經(jīng)常和倪云林、王叔明、吳仲圭、曹云西等大畫家相聚,切磋繪事、相互題贈,并和他們合作山水畫,至今尚有他們合作的畫跡存世。同時和當(dāng)時的名士楊維楨、張伯雨等也皆是好朋友,楊、張常在子久畫上題詩題字。子久74歲那年,題倪云林《春林遠(yuǎn)岫小幅》有云:“至正二年十二月廿一日,叔明持元鎮(zhèn)《春林遠(yuǎn)岫》,并示此紙,索拙筆以毗之,老眼昏甚,手不應(yīng)心,聊塞來意,并題一絕云:春林遠(yuǎn)岫云林畫,意態(tài)蕭然物外情。老眼堪憐似張籍,看花玄囿欠分明?!笨磥硭?0多歲已“老眼昏花”,并不像明人說的:“黃子久年九十余,碧瞳丹頰?!?李日華《紫桃軒雜綴》)。此后幾年中,他雖然目力不逮,卻抓緊作畫,留下不少珍跡。

      子久晚年因愛武林(杭州)湖山之美,曾結(jié)廬于杭州的筲箕泉。至正十四年(1354),黃大癡死于杭州,時年86歲。大癡死后,仍被安葬在他的家鄉(xiāng)常熟,其墓至今尚在虞山西麓。

      大癡雖然生于宋,但在他懂事的時候,腐朽的南宋政權(quán)已基本上不存在了,他實際上是元朝的臣民。少年時代,他并不想以畫家終其身,乃是希望干一番大事業(yè)。中年從吏,年近50非但未能升官,反而下獄,一生大勢已去,大志也就徹底破滅。出獄后,思想極端苦悶,儒家思想之外,他更接近于佛、道二教。他最終加入了全真教,與金蓬頭、莫月鼎、冷啟敬、張三豐等為師友。大癡在蘇州等地開設(shè)三教堂,宣傳全真教義。新道教本來還含有對金元統(tǒng)治消極抵抗的意味(雖然后被元統(tǒng)治者所利用——利用其消極也),又是知識分子雅集清談的場所,且元統(tǒng)治者所定十等人中“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一九儒十丐”(鄭思肖《心史·大義略敘》),道的地位比儒也高得多,況且還享有一定的免役特權(quán),這也許是新道教興盛的原因之一。新道教中有《立教十五論》:第一論住庵;第二論云游;第三論學(xué)書……第七論打坐,述靜坐之心得;第八論降心,述剪除亂心,而述定心;第九論煉性,述對于理性,應(yīng)使得緊肅與寬慢之中……第十五論離凡世,述脫落心地,是為真離凡世。這種宗教修煉對畫家是有很大影響的。云游,對于畫家來說,無疑是最必需也是最好的涵養(yǎng)。所以,黃子久居無定處,打坐、降心、煉性,使人虛精凝神,詩要孤,畫要靜,這是古代文人畫家在精神上所最要緊的修煉,它對畫家畫格的影響甚大。凡是一個情緒很安穩(wěn)、精神很靜謐的人,他的筆下一般不會出現(xiàn)馬、夏大斧劈皴那樣的激蕩。離凡,人之離凡,其畫境則不會凡俗,如此等等,對子久的思想皆將產(chǎn)生影響,對他畫風(fēng)的形成也將產(chǎn)生影響。

      總結(jié)—下黃子久的思想,由“少有大志”到“試?yán)舾ニ臁钡健皸壢碎g事”,退隱而寄樂于畫。因而說他“恥仕胡元,隱居求高”(《四友齋叢說》卷29《畫二》),“絕意仕途”(《常熟縣志》),其實皆是不得已而然。不過他晚年的思想也確實處于沉靜安穩(wěn)狀態(tài),尤其是他加入新道教之后,僅以詩畫為事,其生活和思想皆無太大的波動,這在他的畫中皆有所體現(xiàn)。

      黃公望山水畫的藝術(shù)特色及其形成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謂:“大癡畫格有二:一種作淺絳色者,山頭多巖石,筆勢雄偉;

      一種作水墨者,皴紋極少,筆意尤為簡遠(yuǎn)?!苯又终f:“近見吳氏藏公《富春山圖卷》,清真秀拔,繁簡得中。”其實,子久山水畫還有十分繁復(fù)的一種。從現(xiàn)存的幾幅作品中可見一斑。

      《九峰雪霽圖》立軸乃是黃公望雪景山水畫的杰作。圖中大略有九個山峰、雪景,故名。最前面一山低矮如亂石堆壘立于畫之中心,左右皆畫溪水,溪水由前分道延伸至后,和天空相呼應(yīng),使畫面增加了空曠幽深感。兩邊相應(yīng)相連的斷崖、崗、阜,下面的坡陀相揖,坡腳和水畔問叢林中有茅屋數(shù)問,表現(xiàn)了遠(yuǎn)避塵俗的幽人雅士之境地。后面群峰聳立秀拔,主次分明又脈絡(luò)相連。此圖山勢高遠(yuǎn)兼深遠(yuǎn),章法嚴(yán)謹(jǐn),奇險中見平穩(wěn),結(jié)構(gòu)縝密,虛實相生。畫中山石樹屋是先用不太濃的墨勾出輪廓,再用深淺不同的墨色略皴(皴紋極少)或點、擦、摔,再以很淡墨輕暈染山石,以加強(qiáng)山石的層次和立體感。再以淡墨暈染天地。坡邊微染赭紅色。最后以較濃的墨點小樹和加勾部分輪廓線,故特別醒目。子久在其《寫山水訣》中謂:“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鄙绞?、樹枝問、房屋上皆未染墨色,即子久謂“冬景借地以為雪”也。此圖著墨不多,用筆單純而疏秀,給人以潔凈又洗練的感覺,線條勁挺方直,外輪廓線很清晰,皆和他學(xué)董巨的畫法有別,似從荊關(guān)中變出。董其

      昌《畫禪室隨筆》和《畫旨》中說過:“作畫,凡山俱要有凹凸之形,先勾山外勢形象,其中則用直皴,此子久法也?!痹诖藞D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和此圖畫法差不多的還有大癡同年所作的《快雪時晴圖》和《剡溪訪戴圖》等。最能代表子久突出成就,且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子久學(xué)董源、巨然一路的畫法。

      明顯地看出他學(xué)董源一路畫法的作品,至今還可以看到很多,《丹崖玉樹圖》軸便是其中一幅。此圖畫在紙本上,疊嶂嶙嶙,亂石矗矗,遠(yuǎn)處山頭半虛半實,蒼蒼茫茫,近前處高松長木,分二組相互掩映,山腰下山坳處,一片矮房,右下角小平橋上有—人行走,表明了此山是一隱者的雅墅。此圖基本學(xué)董源畫法,山石用圓潤線條勾皴,皴屬短披麻。山頭小樹叢密,苔點大多點在山石頂上的輪廓線上。近處長松用長線條勾輪廓,然后皴鱗皮、勾葉針。雜樹或圈或點,皆溫潤柔和,無強(qiáng)悍之氣和奇峭之筆。構(gòu)圖甚繁,用筆甚簡,大石的面處少皴或不皴,和全皴的亂石形成對比,聯(lián)合遠(yuǎn)處的云、近處的霧、下面的水,愈顯畫面之空靈而又充實。設(shè)色淺絳,淡冶秀雅,千墨披紛,筆法松秀。遠(yuǎn)山吸收了米點法,由濕至于。這些又皆有異于董源。但整個畫面的精神狀態(tài),依舊能看出是從董源法中變出。

      《天池石壁圖》軸亦是子久的杰作之一。可代表子久山水畫的構(gòu)圖繁復(fù)的一路。張庚《圖畫精意識》中記敘此圖甚確:“大癡《天池石壁圖》,人手雜樹一林,邊右四松(按據(jù)今故宮所藏知,應(yīng)為‘邊左三松)高起,石側(cè)茅屋,此第一層甚淺。林外隔溪即起大山,層層而上,山之右掖出一池,人家臨池,池上起陡壁,壁罅出瀑水下注,而以橋閣接住,不露水口,彌覺幽深,此點題也。陡壁即大山之頂,綿亙?nèi)擞叶飨抡?,非另為之也。蓋通幅唯此一大山盤礴,頂外列小山兩層……又為小峰參差,虛映于后為兩層也?;鞙S雄厚,嵐氣溢幅,真屬壯觀?!苯袢账姶藞D,果如所記。《天池石壁圖》一畫層巒疊嶂,巨石堆壘,長松雜木,目不暇映。其煙云流澗,山石明滅,或隱或現(xiàn),氣勢雄渾,蒼蒼莽莽。構(gòu)圖至繁,狀物之皴筆卻簡略,長而整的線條自然流暢,起落有序,“其畫高峰絕壁,往往鉤勒楞廓,而不施皴擦,氣韻自能深厚”(方薰語)。多用赭色,墨青墨綠合染,色調(diào)簡淡恬雅。所謂“淺絳”法,實始自黃子久也(歷來論者謂元人畫簡,恐不確,黃公望的山水畫絕不簡,王蒙的山水畫恐是古今繁者)。

      子久的山水畫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他晚年所作的一幅長卷《富春山居圖》,足以代表他一生繪畫的最高成就。圖為長卷,山峰起伏,林巒蜿蜒,平崗連綿,江水如鏡,境界開闊遼遠(yuǎn),雄秀蒼莽,簡潔清潤,使人心曠神怡。凡數(shù)十峰,一峰一狀,數(shù)百樹,一樹一態(tài),天真爛漫,變化極矣。其山或濃或淡,皆以干而枯的筆勾皴,疏朗簡秀,清爽瀟灑,全如寫字,遠(yuǎn)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見筆痕。水紋用濃枯墨復(fù)勾。偶加淡墨復(fù)勾。樹干或兩筆寫出,或沒骨寫出,樹葉或橫點,或豎點,或斜點,或勾寫松針,或干墨、或濕墨、或枯筆。山和水全以干枯的線條寫出,無大筆的墨,唯樹葉有濃墨、濕墨,顯得山淡樹濃。遠(yuǎn)處的樹有以濃墨點后再點以濃墨,皆隨意而柔和。雖師出董、巨,而又全拋棄董、巨,把趙孟頫在《水村圖》、《鵲華秋色圖》、《雙松平遠(yuǎn)圖》中所創(chuàng)造的新法又推向一個高峰,自出一格,元畫的特殊面貌和中國山水畫的又一次變法得以完成,山水畫至此,已如抒情詩。

      還有二幅畫值得一提,其一是《溪山暖翠圖》軸,其二是無題的《山水圖》軸。清初惲南田及其表兄孫承公收藏過,并斷為子久真跡。今人謝稚柳先生鑒為子久早期作品(見《鑒余雜稿》),是十分恰當(dāng)?shù)?。謝云:“這兩圖是同一面貌,筆墨一致,可以看出是同—人之手的同一時期所作……它的表現(xiàn)與晚期的不同,在于不是清空而是迫塞滿紙的情景,不是簡括而是繁復(fù)的描繪,不是深沉煉氣于骨的而是濕潤柔和的筆,不是精簡地惜筆如金而是一片濕暈的墨痕……與他70年以后的作品在本質(zhì)上有了緊密的聯(lián)系。這正是出于黃子久前期的手筆,顯示著流演的先后關(guān)系,從而看出他的畫派是晚成的?!庇纱丝梢钥闯?,子久早期學(xué)董源的畫基本上是董畫的翻版,沒有荊、關(guān)、李成的筆意,他的個人風(fēng)格尚未形成。

      子久的畫并不像董其昌所說的“專畫海虞山”。他很少以真山真水作模特,他到處游蕩,時時將自然界中山水融于胸中,重新鑄造,其畫大都是他胸中的山水。從子久所畫山水作品來看,多表現(xiàn)出隱逸者之境,這和他后期過著隱逸生活有關(guān)。他雖然也學(xué)過荊、關(guān)、李成等北方派山水,某些作品中也能見其影響,但不是主流,他的畫是道地的南方派。淡墨輕嵐,秀潤郁蔥,云霧顯晦,峰巒出沒,線條圓松居多,著墨干枯居多。其淺絳山水,山頭多巖石,筆勢雄偉,其水墨山水,皴擦極少,筆意簡遠(yuǎn)。子久的畫一般不用濃烈的色彩,也不用大片的潑墨,鮮有剛硬的線條,顯示出一種明潤秀拔、溫雅和平以及松散柔和的氣氛。

      形成子久這種畫風(fēng)的主要因素有三。

      其一師教及傳統(tǒng)。子久自云:“當(dāng)年親見公揮灑,松雪齋中小學(xué)生。”(題趙孟頫《千字文》卷后)是知子久曾向趙孟頫請教繪事。趙孟頫力拒近世(南宋),主張師法北宋,上追五代晉唐,他后期的山水畫多取法董巨,“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董其昌語)。這對于子久是一個巨大的影響,子久得益于董、巨為最多,他曾說過:“作山水者,必以董為師法,如吟詩之學(xué)杜也?!?《佩文齋書畫譜》卷16《論畫》六著錄)也吸收了米氏父子的橫點法,正好和學(xué)董取得一致,并且更加豐富了這種畫法。他也學(xué)過荊、關(guān)、李成的北方派畫法,李成的畫風(fēng)是清剛的,而荊、關(guān)的畫風(fēng)是雄強(qiáng)的,線條是剛勁的,用墨是濃重的。子久的部分作品中雖然有些筆法似之,然能化渾厚為瀟灑,變剛勁為柔和。子久學(xué)董、巨也決非一味的臨撫,他后期的畫能一變早期濕暈繁復(fù)迫塞滿紙為明潤秀拔,實是他吸收了荊、關(guān)、李成的筆意而又加入自己心思的一番熔煉功夫所致。這也和他表現(xiàn)的對象有關(guān),更和他的性情以及審美情趣有關(guān)。

      其二師造化。子久由師傳統(tǒng)到師造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這在他的《寫山水訣》中可見分明。他觀看景致十分細(xì)致,并注意研究,他說:“董源坡腳下多有碎石,乃畫建康山勢?!薄岸葱∩绞^之礬頭。山中皆有云氣,此皆金陵山景?!弊泳迷朴螘r也注意寫生,“皮袋中置描筆在內(nèi),或于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dāng)模寫記之?!彼鶕?jù)觀察謂:“樹要四面俱有干與枝,蓋取其圓潤?!薄吧筋^要折搭轉(zhuǎn)換,山脈皆順,此活法也。眾峰相揖遜,萬樹相從,如大軍領(lǐng)卒,森然有不可遜之色,此寫真山之形也?!彼簧蟛糠謺r間在南方云游,所覽松江、太湖、杭州一帶山水皆和北方峭拔雄強(qiáng)的山勢有異,南方的山水草木蔥籠,云蒸霞蔚,洲渚掩映,溪橋漁浦,嵐色郁蒼,清潤秀拔。子久雖畫胸中山水,然仍可看出是南方山水之貌。南方的山水既充拓了他的心胸,涵養(yǎng)了他的精神,又質(zhì)資了他的繪畫題材和表現(xiàn)方法。

      其三藝術(shù)修養(yǎng)及精神狀態(tài)的決定作用。子久試?yán)舾ニ?,又被誣坐牢,知命之后,心情也漸漸沉寂下來,繼而加入了新道教,前已述新道教十五論中,住庵、打坐、降心、煉性都是鍛煉一個人去躁妄、迎靜氣的。心靜則意淡,意淡則無欲,無欲則明,明則虛,虛則能納萬境。所以,所作的畫能去雕鑿,天真自然,而沒有劍拔弩張之勢?!懂媽W(xué)心印》有云:“氣韻必?zé)o意中流露,乃為真氣韻。然如此境界,惟元之倪、黃庶幾得之,此中巧妙,靜觀自得,非躁妄之人能領(lǐng)會?!辈贿^,子久的畫還沒有達(dá)到倪云林那種極端幽靜、樸素、平淡之美,即董其昌說他較之云林尚有一些縱橫習(xí)氣。就心境而論,子久也不如倪云林那樣僻靜、恬淡,畫亦因之。但子久畢竟“棄人間事”,“據(jù)梧隱幾,若忘身世”,“棕鞋桐帽薜蘿衣”加之子久“博書史,尤通音律圖緯之學(xué),詩工晚唐”(《西湖竹枝詞》),“至于天下之事,無所不知,下至薄技小藝,無所不能,長詞短曲,落筆即成”(《錄鬼薄》),這些都是他的畫“自成一家……自有一種風(fēng)度”(《圖繪寶鑒》)的因素。

      黃公望的山水畫成就及其影響

      南宋李、劉、馬、夏之后,山水之變,始于趙孟頫,成于黃子久,遂為百代之師。

      子久繼趙孟頫之后,徹底改變了南宋后期院畫陳陳相因的積習(xí),開創(chuàng)了一代風(fēng)貌。中國山水畫產(chǎn)生于晉宋,至唐末五代達(dá)到一個高峰,北宋的山水畫基本上是繼承李成、范寬等北方派畫風(fēng),南宋自始至終流行李、劉、馬、夏水墨剛勁派畫風(fēng)。元趙孟頫托古改制,主張摒棄南宋,效法北宋,遠(yuǎn)法晉唐。但趙的繪畫全面,風(fēng)格為多變,其山水畫早期學(xué)晉唐,多青綠設(shè)色,后期宗法董、巨、李、郭,以水墨為主,然無固定面貌。子久雖受其影響,但專意于山水畫,且更多著意于董、巨(并創(chuàng)立了“淺絳法”),水墨披紛,蒼率瀟灑,境界高日廣,皆超出趙孟頫之上,他并把董、巨一派山水畫推上畫壇主流地位。董、巨的山水畫,本來不受人重視,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三家山水”指的是李成、關(guān)仝、范寬,評為“才高出類……百代標(biāo)程”,這里沒有董、巨的地位。北宋后期,米芾發(fā)現(xiàn)了董源畫的妙處,開始張皇,但僅在南方引起部分文人的注視,以后便無反應(yīng)。至元代,和趙孟頫同時的湯厘則以董源易關(guān)仝,謂“李成、范寬、董源……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畫鑒》)。此時董源已為三大家之一,雖然居于末位。至黃公望《寫山水訣》謂:“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董源的地位步步提升,在子久手中已躍居首位。子久更以自己的實踐影響后人。至元末,董源的畫派已成為中國山水畫的最大宗師。可以說,經(jīng)過子久努力,開拓了一個學(xué)董為風(fēng)的時代,使這個本來不太受人重視的畫派發(fā)揚(yáng)光大,徹底變革了南宋院體的畫風(fēng)。

      這里要補(bǔ)充說明的是,和子久同時的人多說子久師法荊、關(guān)、李成,也有說他師董、巨的,愈到后來,愈趨向于說他師法董、巨,而不再提他師法荊、關(guān)、李成了。如張雨《題大癡哥畫山水》云:“獨得荊關(guān)法。”(《貞居先生詩集》卷四)楊維楨說他“畫獨追關(guān)仝”(《西湖竹枝詞》),略后,《圖繪寶鑒》則記他“善畫山水,師董源”,元末明初人陶宗儀《輟耕錄》則說他“畫山水宗董、巨”。明代以后,則所有著作及題識中皆一致說子久師董源或師董、巨。尤以董其昌說得最多。其《畫禪室隨筆》中就多次提到“黃子久學(xué)北苑”,“從北苑起祖”,再也無人提到子久師法荊、關(guān)、李成了。其中的原因為:子久雖學(xué)董,也確實學(xué)過荊、關(guān)、李,而當(dāng)時董源的名氣還不如荊、關(guān)、李的名氣大,所以,大家都強(qiáng)調(diào)他學(xué)荊、關(guān)、李的一面。他自己既強(qiáng)調(diào)董,也屢屢提到荊、關(guān)、李,恐怕也是有點裝點門面的意思。后來論者只說他學(xué)董,乃是根據(jù)他的山水畫的實際加以陳述的,倒是更符合實際些。

      子久在元代畫名就十分高,當(dāng)時著名文人的文集中常提到他的畫。“元四家”之一倪云林《題黃子久畫》亦謂:“本朝畫山林水石,高尚書之氣韻閑逸,趙榮祿之筆墨峻拔,黃子久之逸邁,王叔明秀潤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斂衽無問言者”(《清閟閣集》卷九)。至明代,子久又被列為“元四大家”之一。王世貞《藝苑卮言》謂“趙松雪孟頫,梅道人吳鎮(zhèn)仲圭,大癡道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彥敬、倪云林、方方壺,品之逸者也?!泵髑鍍纱?,子久畫名和影響與日俱增,如日中天。

      最早隨子久學(xué)畫的是沈瑞,《東維子文集》中記有:“華亭沈生瑞,嘗以余游,得畫法于大癡道人?!北茸泳媚贻p11歲的吳鎮(zhèn)、年輕20余歲的云林、王蒙皆和子久關(guān)系至密,皆以師法子久而名。元代畫家陸廣、馬琬、趙原、陳汝言等皆受過子久的影響,明清兩代的山水畫壇,幾乎為大癡所壟斷,知名畫家和不知名畫家大多臨習(xí)過子久的作品,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陳繼儒、“四王”、吳、惲及其傳派、金陵八家、新安四家及其傳派等等??傊?,元以后凡有山水畫的地方,皆有子久的影響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畫家的影響能超過黃子久。和子久的影響差不多的只有一位倪云林。

      責(zé)任編輯:王官梁

      猜你喜歡
      董源黃公望山水畫
      黃公望
      我來打開山水畫
      幼兒畫刊(2023年6期)2023-07-18 07:02:30
      黃公望的人生
      小品文選刊(2023年4期)2023-04-28 22:05:52
      被歷史建構(gòu)的南宗畫祖
      ——董源山水畫研究
      河北畫報(2022年20期)2022-07-22 01:48:45
      董源研究綜述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06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一幅山水畫怎么題字?
      董源山水畫“平淡天真”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形成之原因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2
      劇作家(2018年2期)2018-09-10 07:22:44
      人生若覺無作為,愿君讀讀黃公望
      意林(2018年1期)2018-02-01 16:23:46
      永春县| 洛南县| 合作市| 东乡县| 岑巩县| 新兴县| 日喀则市| 中宁县| 固始县| 通许县| 太和县| 开封县| 河间市| 内江市| 长泰县| 苍梧县| 泸水县| 麻江县| 宜良县| 承德市| 宽甸| 玉树县| 改则县| 无棣县| 扎兰屯市| 陵水| 兴业县| 桐城市| 宽城| 琼海市| 牙克石市| 淅川县| 宁阳县| 康保县| 云南省| 开鲁县| 乐业县| 德格县| 呼和浩特市| 涞水县|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