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不知不覺,蝸牛哥哥兩歲了,它已經(jīng)成年了。和很多還在亮晶晶的卵的時候就淪為人類盤中餐、魚類口中食的同伴相比,它實在是一個幸運兒。它的人生目標,就是像蝸牛中的老壽星一樣,爭取活到7歲!當然啦,這個任務是有點艱巨,因為大部分蝸牛當年就成為了其他動物的食物。這實在是蝸牛界的悲哀。
蝸牛哥哥為了證明自己曾經(jīng)來過地球,決定寫一篇蝸牛自己的秘聞錄,歡迎大家提供更多的素材!
秘聞1:蝸牛的生活
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種蝸牛。作為一種軟體動物,海里的海螺和墨魚都是它們的遠房親戚。
秘聞2:以數(shù)量取勝的策略
蝸牛的一生是從卵開始的。只是和很多動物卵相比,蝸牛卵有點慘,它并沒有特別的保護措施,面對著眾多的“卵愛好者”,它準備怎么讓種群延續(xù)下去呢?
一句話:數(shù)量取勝+隱藏。簡單地說,產(chǎn)卵之前,它會先在土里挖個洞,約幾厘米深,把小小的卵產(chǎn)在里面,再用泥土和黏液的混合物把卵蓋住。平均一只蝸牛能產(chǎn)下近百個卵。哼哼,這么一來,任憑捕食者怎么吃,總會有幸運者存活下來。
秘聞3:新生小蝸牛不容易
小蝸牛一孵出來就有殼,雖然相對脆弱,但這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殼才可以幫助它保護內臟,躲避危險。
小蝸牛人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食物。它的胃口相當不錯,幾乎可以吃掉自己周圍的一切,而它卵殼里的殘留物往往是它的第一餐,美味又環(huán)保!為了生存,它們甚至還會吃掉自己還沒孵化出來的兄弟姐妹。小蝸牛能活下來實在不容易,只有極少數(shù)能活到1歲,它們中大多數(shù)都被鳥、甲蟲、魚以及螢火蟲幼蟲吃了。
秘聞4:蝸牛大力氣
隨著蝸牛漸漸長大,它一直背著的殼也在慢慢長大。猜猜看,它一直背著的這個殼大約有多重?根據(jù)科學家估算,如果將蝸牛殼的重量化成人的比例,即差不多相當于一個30千克的人,背著100千克的重量,大約是你背著10包米的重量。怎么樣,蝸牛的力氣是不是比你還要大呢?
秘聞5:冬眠、夏眠和旱眠
一般人根本難以想象,蝸牛有多愛睡覺!除了冬眠,它還會夏眠和旱眠。無論天氣太炎熱,還是太寒冷或太干燥,蝸牛都有“借口”縮入殼內,并用一層不透氣不透水的薄膜封著洞口(有的用腳上的堅硬部位堵住殼的開口),然后不動,就這樣呆上幾天,甚至好幾周,中間幾乎不需要食物和水。
有時,遇到危險時它們也這樣干,也許是知道自己行動遲緩,而要想躲避蛇、青蛙或鳥這些天敵的嘴(蝸牛的殼是碳酸鈣的,很硬喲),這恐怕是最好的辦法啦。
秘聞6:怪眼視力差
毫無疑問,蝸牛有眼睛。就在它的頭上,伸出一對長長的眼柄——觸角,每一只觸角上都長著一只小小的單眼。如果你碰到一只蝸牛頭伸在殼外,上上下下四處移動著觸角,也許它正在用單眼試探呢。要是你輕輕摸一下它的一只觸角(注意,不要傷害蝸牛),哈,它肯定會迅速把觸角縮進殼里。
雖然長著眼,但幾乎所有蝸牛的視力都很差,只能看到前面數(shù)厘米的景物,幸運的是,它們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顏色。蝸牛較喜歡的顏色是綠色,對紅色和橙色沒有什么好感。
秘聞7:世界蝸牛跑步大賽
以動作慢而出名的蝸牛也有自己的“世界蝸牛跑步大賽”。自從1960年開始,英國康漢姆鎮(zhèn)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比賽場地是一塊鋪在桌子上的布,為了給蝸牛選手提供最佳爬行條件,還噴了水。桌布上有兩個圈,距離為3.3厘米,里面的是起跑線,外面則是終點線。貼上號碼布的蝸牛就在圓形跑道上比賽。
然而,要調動蝸牛的積極性并不容易,它們常常會亂爬亂擠。據(jù)主辦方說,有人為了贏得比賽,還采取作弊手段——給蝸牛吃興奮劑,以至于他們不得不開始對蝸牛的黏液進行抽查。
目前,最快紀錄保持者是1995年的冠軍阿奇,它用2分9秒“跑”完了全程,很“快”吧。
秘聞8:蝸牛上太空
讓我們記住這些英勇的“蝸牛宇航員”吧!它們曾在俄羅斯科學家的幫助下,在2007年5月,搭乘著太空船,登陸了國際空間站,并在太空中生活了不到4個月,它們的任務是協(xié)助科學家進行實驗。遺憾的是,它們在還沒有返回地球時就已經(jīng)死了。
蝸牛哥哥的秘聞錄暫時告一段落,怎么樣,你還滿意嗎?是不是還有一些希望補充進來呢?如果是的話,歡迎寄到我們這兒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