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玲 陳頌新 林華遙 謝婉如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汕頭 515800)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終身疾病,近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發(fā)病年齡也漸趨年輕化,一旦發(fā)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如病情控制不理想,繼發(fā)病、合并癥也將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嚴重的威脅。良好的護理干預能使患者較好地遵從醫(yī)囑。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降低各種發(fā)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1]。我院護理人員采用IKAP模式即: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理論模式進行護理干預[2]。通過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獲取信息、傳授知識進而轉變患者觀念,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新收治住院患者中存在2型糖尿?。ò?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者共87例,其中男46例、女41例。年齡45~71歲,平均58.3歲。將87例患者按自愿原則分成兩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試驗組43人采用IKAP模式即信息-知識-信念-行為理論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44人只給予普通的健康教育,未經(jīng)嚴格護理干預。
1.2 統(tǒng)計患者接受干預開始后、1周、2周、3周、4周的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總膽固醇、血清三酰甘油、血壓、體質量等項指標的變化。
1.3 依從性評價標準
良好:能遵醫(yī)囑接受規(guī)范治療、自覺定期測試有關項目、自覺合理控制飲食及合適運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一般:患者常因故就不能很好堅持遵醫(yī)治療、不能堅持定期監(jiān)測、配合治療的主動性不足。差:治療過程不遵醫(yī)囑、按自己的想法行為、也不定期監(jiān)測、對疾病持無所謂態(tài)度、強調順其自然。
1.4 護理干預方法
1.4.1 試驗組
①掌握信息:患者入院后即由責任護士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聊天掌握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思想上的認知程度、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對治療及護理干預的配合意識等。把已掌握信息記錄在病歷卡上。②傳授知識:護士根據(jù)所掌握的信息,
根據(jù)不同的患者采用個體化的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屬傳授相關知識。傳授內容:a.保持情緒穩(wěn)定 新發(fā)現(xiàn)患糖尿病者心理壓力較大,甚至恐懼,會有許多想法。擔心病情對以后人生健康的影響;擔心長久的治療經(jīng)濟負擔的承受力;從周圍人群中聽到一些合并癥而產(chǎn)生恐懼;擔心因此在人們面前受歧視而失去部分自信心;已發(fā)病一段時間者有的認為屬絕癥,有放棄治療的思想;或認為無須積極治療、順其自然;或干脆有什么吃什么、不愿節(jié)制等等。在護理干預過程中,護士耐心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向其宣傳科普知識,解釋保持情緒穩(wěn)定的重要性,鼓勵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傳授控制飲食及改變其他不良習慣的方法。b.糾正患者對飲食認識的不正確觀念。如不食糖就可以,其他食物節(jié)制與否無關系;或認為只要少食飯,面食吃多少都沒關系,應告知這些都是同一類食物,都要節(jié)制;有的認為什么水果都能吃,不知道某些水果含糖分高是不適宜吃的。有的干脆過分節(jié)食、營養(yǎng)不足而產(chǎn)生相應問題。對于糖尿病患者,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很重要。要指導患者少吃多餐,根據(jù)體質量、年齡、活動量,合理安排飲食的成份和量,爭取熱量的攝入和消耗平衡??梢源旨Z、細糧合理搭配、暈素合理搭配、控制高膽固醇類食物。針對各種錯誤認識,科學地糾正。c.鼓勵患者適當運動,特別對于長期坐辦公室者和無事而久坐電視機前、電腦前者,解釋運動對于健壯身體機能、減輕體質量與糖尿病的關系。已有報道證實適當強度運動鍛煉可使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3]。d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糖尿病的一些相關知識,以及如何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堅持按醫(yī)囑用藥、堅持定期監(jiān)測血糖的重要性,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轉變觀念:本組患者采用IKAP模式進行干預后讓患者知道情緒波動與血糖的關系,使其能保持樂觀穩(wěn)定的情緒。改變了患者不正確的飲食習慣,重新建立正確的飲食觀。使患者知道按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通過多次有針對性的教育、疏導,讓患者對疾病形成了比較客觀正確的認知,改變原有錯誤的觀念并掌握了有效策略。充分發(fā)揮患者家屬的作用,家庭是提供社會支持的基本單位,家庭支持好的患者,其生活質量高于其他患者[4]。④產(chǎn)生行動:經(jīng)過護理干預后,使患者及家屬認識到糖尿病雖不能根治但只要按醫(yī)囑治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正確的飲食觀。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而且還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增強他們的治療積極性,讓他們自覺恢復、產(chǎn)生和維持健康行為。
1.4.2 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向其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護士,常規(guī)疾病普通健康教育,沒有做嚴格的護理干預。
試驗組護理干預前與干預4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總膽固醇、血清三酰甘油等項指標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護理干預前與護理干預4周后各指標比較
試驗組護理干預4周后與對照組2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總膽固醇、血清三酰甘油的指標對比如表2所示。
表2 試驗組護理干預4周后與對照組各指標比較
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依從性明顯提高,療效表現(xiàn)顯著改善,穩(wěn)定性維持較好。飲食、運動、藥物使用、定期復查、自我測試、不良生活習慣的糾正、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等,都較對照組依從性顯著增高,P<0.05,見表3。
表3 試驗組護理干預4周后與對照組患者依從性比較:(±s)
表3 試驗組護理干預4周后與對照組患者依從性比較:(±s)
飲食控制 2.82±0.41 1.73±0.5 10.81 <0.05堅持運動 2.72±0.43 1.89±0.53 8.71 <0.05藥物治療 2.11±0.50 1.10±0.40 13.30 <0.05定期復查 2.87±0.31 2.00±0.60 10.90 <0.05不良生活習慣 1.71±0.68 1.16±0.60 3.52 <0.05自我測試 2.62±0.41 1.71±0.56 8.41 <0.05知識問卷 17.00±4.80 21.21±0.88 4.05 <0.05
糖尿病主要病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藥物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措施。要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單靠藥物難以達到[4]。隨著社會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生日趨年輕化,發(fā)病率也逐漸增高。很多人對糖尿病的問題,社會見聞日漸增多,但對糖尿病的有關知識的正確全面的了解還缺乏,絕大多數(shù)個人憑自己的意識行事,而個體行為的決定因素來源于其對行為結果和自身行為能力的預期[5]。因此把個體行為引導到正確行徑上就尤為重要。我院護理人員所采用的IKAP模式的護理干預通過實施“個體性、連續(xù)性、協(xié)調性、整體性”的教育,接診患者后首先應詳細了解患者有關的各方面情況,詳細掌握有關資料后,根據(jù)不同患者制定護理干預方案,及時評估患者掌握程度,對患者不掌握的部分繼續(xù)加強干預,盡快幫助患者及其親屬了解相關的知識,使其對糖尿病知識有較正確、客觀的了解。IKAP模式的護理干預注重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慢性病社會支持領域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 ,患者從家人那里得到的表達感情的支持影響其生理功能、社會調節(jié)功能并可維持身心的良好狀態(tài)[6]。通過護理干預使患者建立文明、進步、健康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科學的飲食方式[7]。糖尿病的治療并不是復雜的問題,而要持續(xù)有效、使病情不繼續(xù)發(fā)展、合并癥盡可能避免或減輕到最輕狀態(tài),這是貫穿患者終生要注意的問題。這個漫長的過程,是醫(yī)療、護理、家庭、社會都要共同努力的。在這過程中,如果護理干預能有力實施,不但對病情的穩(wěn)定有保證,相應也能減輕家庭很大的經(jīng)濟負擔,也能節(jié)約很大的社會資源。
[1] 徐潔.護理干預對2 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6):224-225.
[2] 楊桂芹,李俊美,趙建玲.運用 IKAP理論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03,9(9):17-18.
[3] 霍麗梅,宋光耀,馬博清,等.非肥胖2 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胰B細胞功能和胰島素抵抗的評價[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7):5854-5855.
[4] 唐蕙蘭,周麗.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健康教育,1997,13(2):40.
[5]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 Hall,1986:391.
[6] 王君俏 劉明.Ⅱ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行為及其相關信念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8):50-51.
[7] 張書平,張素華,王利坤.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發(fā)癥相關因素的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