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強 關軍民 新疆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xiāng)衛(wèi)生院 833400; 新疆博爾塔拉州人民醫(yī)院
消化道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26.2%[1],是臨床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因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許多患者就診時已失去根治性手術和放療的機會,化療是其延長生存期,緩解并發(fā)癥最有效的手段,我科自2002年7月-2007年7月使用羥基喜樹堿聯(lián)合化療治療89例中晚期消化道腫瘤,對其進行臨床觀察,取得較好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89例患者中男54例,女35例,年齡20~80歲,中位年齡65歲;全組除部分原發(fā)性肝癌外均有病理和細胞學證實,其中食道癌11例,胃癌33例,大腸癌35例,原發(fā)性肝癌10例,kamofsky評分2分以上,均無化療禁忌證,化療前外周血象、肝腎功能和心電圖均在正常范圍。
1.2 治療方案 根據(jù)不同部位的腫瘤采用不同的化療聯(lián)合方案:(1)食管癌、胃癌組均采用 HCPT 10mg,靜滴d1~5;DDP 20mg,靜滴 d1~5;CF 200mg,靜滴 d1~5;5-FU 500mg,靜滴d1~5。(2)大腸癌組HCPT 10mg,靜滴d1~5;草酸鉑200mg,靜滴d1;CF200mg,靜滴d1~5;5-FU 500mg,靜滴d1~5。(3)原發(fā)性肝癌組 HCPT 10mg,靜滴d1~5;CF 200mg,靜滴d1~5;5-FU 500mg,靜滴d1~5;Mmc靜沖 d1~8。以上方案均21d為1個周期,全組病例均化療4~6個周期。
1.3 毒性反應及療效評價 療效評定標準按WHO1981制定的實體瘤近期客觀療效評定標準[2]進行療效評定: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近期客觀有效率為CR+PR。毒性反應按 WHO1981年抗癌藥物毒性反應[3]分為:0~Ⅳ度,化療結束后2d復查血常規(guī)1次,每周查肝功、腎功各1次,對出現(xiàn)Ⅲ度或Ⅳ度骨髓毒性者給予G-CSF治療。每天復查血常規(guī)直至恢復正常。
2.1 療效評定 89例可評價療效的患者中,CR 10例,PR 42例,SD 20例,PD 17例,總有效率54.6%,其中胃癌的有效率為63.3%,各部位腫瘤療效見表1。
2.2 毒性反應 89例患者均出現(xiàn)可評價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腹瀉、惡心、嘔吐、骨髓抑制、脫發(fā)、口腔潰瘍,見表2。
喜數(shù)堿是從植物喜數(shù)中提取的一種生物堿,羥基喜數(shù)堿是近年來合成的一種喜數(shù)堿衍生物,主要作用于S期,為周期特異性抗癌藥,其作用機制為抑制拓異構酶(TOPOI)干擾腫瘤細胞DNA的復制,從而抑制腫瘤生長。由于HCPT選擇性抑制TOPOI的特點,決定了它與其他常用抗癌藥無交叉耐藥性,胃腸癌組織中的TOPOI含量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癌,因此為胃腸癌選擇性使用HCPT提供了依據(jù),實驗研究證實,HCPT與5-FU及DDP有協(xié)同作用,治療消化道腫瘤有一定療效,且毒性較低。
表2 含HCPT方案化療引起的毒性反應
本組病理采用HCPT聯(lián)合化療治療中晚期消化道腫瘤,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有效率達到54.6%,其中胃癌尤為明顯,達63.3%,明顯高于目前治療中晚期消化道腫瘤常用方案(DDP+CF+5-FU)所取得的30%~50%的有效率。主要毒性反應如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及腹瀉、脫發(fā),經(jīng)對癥處理后,癥狀均能緩解,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既往治療無效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癥狀減輕,一般狀況改善,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即使是老年患者,對本化療方案也能很好耐受,未發(fā)現(xiàn)因藥物反應而中斷化療者,故含HCPT的化療方案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有較好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應用。
[1]江素華,李宇清,曾波航.羥基喜數(shù)堿聯(lián)藥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近期療效與毒性評價〔J〕.中國腫瘤臨床,2000,27(曾刊):119-121.
[2]胡紀德,李靖松 .羥基喜數(shù)堿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近期53例療效〔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