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霞
(大同市靈丘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大同 0344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fā)于30~50歲的已婚婦女人群,其發(fā)病率約為20%~25%[1],近年來我們采用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進行非手術治療取得了很好臨床療效,而且不良反應少?,F(xiàn)將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米非司酮治療76例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76例子宮肌瘤患者均為需要保宮治療患者。均經(jīng)過臨床癥狀、體征和子宮B超確診,均符合《婦產(chǎn)科學》子宮肌瘤診斷標準[2]。均無心、肺、腎疾患。年齡為32~54歲,平均(40.2±2.6)歲,其中黏膜下肌瘤8例,漿膜下肌瘤14例,混合性肌瘤18例,壁間肌瘤36例。瘤體直徑<6 cm。本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經(jīng)量過多、貧血、疼痛、不孕、尿頻、腹脹等臨床癥狀,均無使用米非司酮治療的禁忌,在用藥前至少3個月未用過任何激素類藥物,并進行診刮病理證實無子宮內膜惡性病變。
患者均給予米非司酮12.5mg,每晚睡前口服,自月經(jīng)第1~3天開始服用,連服3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行B超檢查觀察子宮肌瘤體積。肌瘤消失者停藥,肌瘤縮小者停藥1個月,轉經(jīng)后開始第2個療程治療。最多治療2個療程。
服藥前后超聲測量子宮及肌瘤的三維徑線。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抽取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查黃體生成素(LH)、促黃體生成激素(LH)、雌激素(E2)、催乳素(PRL)、雄激素(T)、卵泡刺激素(FSH)和孕酮(P),同時監(jiān)測血、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記錄不良反應。當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時應立即停藥。子宮及肌瘤的體積按公式πabc/6cm3(子宮及肌瘤在三維的3個切面的直徑值分別用a、b、C表示),對于發(fā)多肌瘤以最大肌瘤計算。
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月經(jīng)周期、經(jīng)量、肌瘤消失、子宮大小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月經(jīng)周期、經(jīng)量基本正常,子宮比療前有所縮小,肌瘤體積縮?。?1/2;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改善,子宮體積恢復不明顯,肌瘤體積縮小大于1/3;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子宮肌瘤未見明顯縮小。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蛋白含量顯著提高(P<0.05),停藥月經(jīng)復潮后,月經(jīng)期縮短,經(jīng)量減少,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月經(jīng)、血紅蛋白、子宮及肌瘤體積變化對比情況(±s)
表1 治療前后月經(jīng)、血紅蛋白、子宮及肌瘤體積變化對比情況(±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肌瘤平均體積(cm3)治療前 11.6±1.2 320.6±31.3 72.9±12.3 359.2±32.6 81.5±14.8治療后 6.1±1.8* 226.4±62.4* 92.7±9.8* 231.1±82.1* 32.4±10.2*時間 月經(jīng)期(d)月經(jīng)量(mL)血紅蛋白含量(g/L)子宮平均體積(cm3)
完成1個療程后,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用藥后FSH、LH、E2和P的平均水平較用藥前下降,尤以E2和P下降最為明顯,差異均有顯者性(P<0.01),治療后的PRL和T值變化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服藥期間尿常規(guī)及肝功能檢查均正常,見表2。
表2 用藥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變化情況(±s)
表2 用藥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變化情況(±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
PRL(μg/L)用藥前 29.26±6.49時間 FSH(μg/L)LH(IU/L)P T(nmol/L)E2(pmol/L)(pmol/L)11.93±3.4510.34±4.52用藥后 13.96±4.24*20.69±3.5820.36±5.27331.53±72.390.28±0.1310.31±2.96*6.35±3.94**152.11±32.12**0.22±0.08
本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按照上述評價標準,其總有效率為81.58%,其中23例顯效(30.26%),39例有效(51.32%),14例無效(18.42%)。
所有患者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均未出現(xiàn)異常。在治療的早期有36例患者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輕微多汗、潮熱、陰道干燥及食欲減退、輕度惡心等胃腸道癥狀,但均能夠耐受,給予對癥治療后均緩解。
子宮肌瘤是具有雌激素受體(ER)和孕激素受體(PR)的甾體激素依賴性腫瘤,研究證實子宮肌瘤組織中的雌激素、孕激素受體明顯高于同一子宮周圍正常組織,因此可以推測雌激素、孕激素對子宮肌瘤的形成與發(fā)展起者重要作用。其中孕激素又是子宮肌瘤生長的重要促進因子,在子宮肌瘤生長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米非司酮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甾體類藥物, 其結構類似炔諾酮,為孕激素受體拮抗劑。研究發(fā)現(xiàn)它可以高效的阻斷孕激素受體。它可以阻斷孕酮與受體的結合,以更強的親和力與孕酮爭奪受體從而阻滯激素活性,抑制孕酮的活性,導致卵巢黃體溶解,促使子宮肌瘤組織中雌激素和孕酮水平下降。,使子宮肌瘤生長受到抑制,體積縮小,同時它又通過非競爭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使子宮肌瘤萎縮,減少子宮肌瘤血供,改善子宮肌瘤的臨床癥狀,誘發(fā)閉經(jīng)現(xiàn)象[3],使血紅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貧血得以糾正。本研究結果表明,76例子宮肌瘤患者使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81.58%。治療后子宮肌瘤體積明顯縮小,月經(jīng)期縮短,經(jīng)量明顯減少,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高雅波.子宮肌瘤的非手術治療現(xiàn)狀[J].河南醫(yī)藥,2010,32(10):1303.
[2]樂杰.婦產(chǎn)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69-272.
[3]陳學軍.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肌瘤60例臨床觀察[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報,2007,9(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