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 琴
7月28日,原創(chuàng)舞劇《牡丹》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夏日的炎熱擋不住絡繹不絕的觀眾,還不到演出時間,整個劇場已經(jīng)座無虛席。
這部舞劇由著名舞蹈家金星擔任編導。眾所周知,金星善于把戲劇語匯融入舞蹈中,強調舞劇的結構和戲劇性,強化事件和人物間的矛盾沖突,使她的舞蹈作品有很強的戲劇感。這一點,在《牡丹》中有鮮明的表現(xiàn)?!赌档ぁ返恼麄€故事,便是圍繞三個主要人物——美麗高貴的花神、美麗純潔的牡丹和美麗詭譎的罌粟間的矛盾沖突展開。
因為象征榮譽的綬帶被花神授予牡丹,罌粟心生怨恨。之后她侵蝕神境,控制了花神。牡丹極力反抗,最后用自焚來拯救花神與世界。牡丹投身火海的決絕與悲壯,讓花神清醒,讓罌粟震驚。終于,牡丹重生,曾經(jīng)的祥和、歡樂再次降臨,萬物重生,鮮花燦爛。
劇中,飾演牡丹、罌粟、花神的三位舞蹈演員以精湛的舞蹈語匯,按“云霓、花韻、宏德、國色、妖媚、善行、迷惑、抗爭、哀鴻、涅 、贊美、祥和、重生”的脈絡,演繹了愛與恨、寬容與救贖,讓觀眾領略了現(xiàn)代舞之美和獨特的東方神韻。
一部劇的成功,不只在演員本身,是演員、舞美、燈光、服裝、音響等多個元素一起發(fā)力的結果。這部舞劇尤其在舞美和燈光設計上頗具特色,是由有“舞美鐵三角”之稱的申奧、邢辛、豐江舟共同完成的,為此,本刊特別采訪了該劇的燈光設計師邢辛。
在天橋劇場鏡框式舞臺上,首先吸引觀眾的,是一個白色素凈而高大的斜坡,這個高5 m的斜坡正是這部舞劇的主要道具。燈光暗下,投影奉上,一道似巖石又似墻的幕布引起人們的好奇。在這道幕布上,宛若電影開演一般,投影播放著舞劇的主創(chuàng)和主演等名單,讓人感覺此刻就像坐在電影院里。這個獨特的開幕一下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瞬間劇場鴉雀無聲。
那道讓人捉摸不透的幕布,就是舞臺上的第二個道具,設在四道幕前。“它其實是塊鐵網(wǎng),經(jīng)過揉搓等處理后,鐵網(wǎng)顯得非常有肌理。為了增強鐵網(wǎng)的反射度,我們還在上面涂了一層白色顏料。”邢辛說道。據(jù)他介紹,這樣一來,投影在鐵網(wǎng)上的效果比白色幕布更有層次感,而且鐵網(wǎng)凹凸不平、粗糙的質感與平整、純凈的舞臺又形成了一種對比。
斜坡和鐵網(wǎng)就是舞臺上的全部道具。在邢辛等主創(chuàng)人員看來,本劇舞臺設計的首要任務,是給表演提供一個完整的空間,然后是突出劇目的特點。因此,整個舞臺設計簡潔、現(xiàn)代,沒有具體的環(huán)境和繁雜的細節(jié),也省略了具象的說明。
“可不要小看這個斜坡!在舞臺上,它既是投影機的接受面,也是演員表演的舞臺,如花神從大斜坡上直接滑下來,牡丹和罌粟都在上面舞蹈。燈光也能用上,燈光若是全部投在平面舞臺上,觀眾會看不清楚。另外,斜坡還避免了觀眾的視覺疲勞,豐富了觀眾的視覺空間,不論集體舞也好,獨舞也好,在斜坡上表演自然顯得很有層次?!?/p>
這樣一來,以白色為主的舞臺面,配合周圍的邊幕、沿幕以及黑色地膠,使舞臺上只有兩種顏色——黑和白,演出時,突出的是演員的表演和服裝的色彩?!罢w環(huán)境越簡潔、越純粹,色彩也就越鮮明。”回憶起當初的設計構想,邢辛認為這個構想完全實現(xiàn)了。
在這部舞劇中,由于舞美簡練,燈光和投影顯得非常重要,交代背景、強化人物性格特征、展現(xiàn)矛盾沖突等,都要靠這兩者來實現(xiàn)。
在邢辛看來,燈光首先用來強化人物性格特征。牡丹和罌粟出場時,一人用了一束光——一個偏藍、一個發(fā)紫,光本身給人的感覺是一個純凈、一個陰柔,強化了人物的性格。而光的顏色和服裝是一個色系,讓人感覺很和諧。又因為整個舞臺面是白色,兩者的對比也更鮮明。隨著演員舞蹈的展開,光隨著演員移動,自然交替。
燈光還要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來營造藝術氣氛,表現(xiàn)人物間的沖突。在“善行”篇的三人舞中,為表現(xiàn)三人間的沖突及戲劇性, 加強了面光和側光。在“宏德”篇中,為了強化牡丹和罌粟,一人用了一個追光、一個定點光?!皩嶋H上,這都是戲劇的燈光處理方式?!毙闲琳f道。
邢辛很注重燈光與投影的有機結合。這部舞劇用了4臺投影機,正面2臺,臺口吊桿上2臺。正面的投影機投射在鐵網(wǎng)上,吊桿上的投影機投射在斜坡上。4臺投影機既可以獨立工作,又可以聯(lián)合起來?!巴队捌鹬尘罢f明和渲染氣氛的作用,烘托了劇中的情緒,如罌粟占上風的時候,斜坡上的影像多用紫色,營造出壓抑的氣氛(見圖1)。有時,投影又從斜坡延伸到鐵網(wǎng),形成一個整體,如‘涅 ’篇中的大火、‘重生’篇中的綠草,非常有氣勢?!毙闲琳f:“除此之外,投影還用來照明。劇中罌粟和牡丹有一段對舞,那時燈光全關閉,黑白影像營造出斑駁迷離的感覺,演員很自然地在這種氛圍里表演(見圖2)。”
燈光有時還能恰到好處地表達出無法言說的情緒,劇中一個幾乎與舞臺等高的燈柱,便完美演繹了這一點:在“宏德”篇中,白色燈柱緩緩從右向左走過舞臺;在“涅 ”篇里,紅色燈柱又從左向右走過。當記者詢問邢辛時,邢辛有些得意:“其實很難明確地說出燈柱具體象征著什么,但我們可以從燈柱出現(xiàn)的時間來看它給觀眾的感受。白色燈柱走過,是在花神、牡丹、罌粟一番爭斗之后,三者的關系沒有那么美好、和諧,反而有種黯淡、悲涼的感覺(見圖3)。紅色燈柱則是在激烈的爭斗結束、牡丹自焚以挽救世界之后,當一切化為灰燼,紅色代表重生,也引導和釋放了人們的心情?!?/p>
邢辛說,這種象征意味并不是燈柱獨立能完成的,前面有很多鋪墊。如白色燈柱走過之前,大段舞蹈剛結束,音樂暫歇,在暗淡的淡藍色、憂傷的紫色燈光下,燈柱才能有如此豐富的內涵。而且燈柱經(jīng)過時,一切歸于安靜,這時,觀眾因之前劇情帶來的緊張、激動的心情也得以緩解,可以暫時安靜地回味?!八囆g不應該那么直白,人們能感受到但又無法明白地說出來,應該是藝術最高的境界吧?!毙闲列Φ?,“這也可見,燈光有一股凝聚的力量,燈光投向哪里,觀眾就會注意到哪里。燈光是舞臺的魂,它引導著觀眾的審美?!?/p>
那么,與邢辛之前設計燈光的戲劇相比,這部舞劇的燈光設計又有何不同的地方呢?邢辛沉默片刻,說道,其實每部戲劇的燈光設計都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因為每部戲劇本身就是獨特的。但就戲劇的燈光設計整體而言,卻是共性大于特性。除滿足照明外,所有劇種都有人物、情節(jié)、矛盾沖突,這是戲劇基本的共性,故而在燈光設計上也都差不多?!芭c其說是劇種不同帶來的差別,還不如說是表演樣式和舞臺空間的影響??梢哉f,后兩者直接決定了燈光的品質和燈光語匯的運用。”
在舞臺空間方面,邢辛列舉了他擔任燈光設計的舞劇《水月洛神》與《牡丹》進行比較。這兩部舞劇都有故事、人物、矛盾沖突,所不同的是,《水月洛神》取材于歷史傳說,采用民族舞的表演樣式,《牡丹》是現(xiàn)代舞;《水月洛神》的舞臺設計相對比較復雜,空間多變,伴隨劇情發(fā)展,景與空間也在變化,而《牡丹》是一貫到底的舞臺設計。兩者給燈光設計帶來不同的發(fā)揮余地,《牡丹》的舞臺空間寬敞、簡潔,燈光可有更充滿想象力的發(fā)揮表現(xiàn),光位也可更豐富自由(見圖4);而《水月洛神》的舞美設計比較復雜,燈位會有所限制,對燈光設計更具挑戰(zhàn)性(見圖5)。
至于表演樣式不同所帶來的差別,邢辛說:“這是藝術表現(xiàn)樣式不一樣造成的差別。比如舞劇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而不是靠面部表情和臺詞。你看《牡丹》時可能覺得燈光有時很昏暗,但并不影響欣賞,這就是基于它作為舞劇的基本特性來決定的——觀眾看到形體動作就滿足了。”而其他一些劇種,比如中國傳統(tǒng)戲曲,對燈光的要求就與舞劇完全不一樣。“戲曲要求讓觀眾盡量看清楚演員的表演、情緒,要求平均照度高。這是中國戲曲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審美定勢,我們設計燈光時也要遵循觀眾的這種審美定勢。”
另外,邢辛認為演出形式、節(jié)目功能也決定影響著舞臺燈光設計。他舉例說,戲劇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和發(fā)展脈絡,因此,燈光語匯必須前后貫穿、首尾相連、邏輯清晰。但晚會尤其是歌舞晚會等,是為了給人們帶來歡樂祥和,燈光設計可以單個節(jié)目為單元,風格各異,總體上能營造出歡快氣氛即可?!斑@兩者沒有誰高誰低、誰好誰差的問題,這是由節(jié)目的功能性決定的?!?/p>
在共性多且有很多審美定勢的環(huán)境下,燈光設計師的個體創(chuàng)造性又怎么體現(xiàn)出來?邢辛笑著回答:“燈光設計在舞臺所有的設計——燈光設計、舞臺設計、造型設計、服裝設計中,可能是最沒有創(chuàng)造性又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邢辛解釋說,燈光設計最沒有創(chuàng)造性,是因為舞臺上其他物質設備都做好了,光只是一種介質,是虛的,只有依托他物才能精彩紛呈。同樣的光投在不同的物體、不同的顏色上,會給人不同的感覺。有很多戲,燈光并沒有多大變化,燈位也基本固定,之所以依然感覺有變化,其實是服裝、舞臺設計或者景變了。燈光師如不追求真正有自己的個性及特點,按照常規(guī)照明,就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所謂的“行活”。
但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展現(xiàn)光的獨特魅力,就要從劇本開始研究,吃透劇本、掌握劇情,在操作中仔細琢磨。燈光師的智慧和才能及其藝術感染力,在于如何巧用設備。邢辛還是以《牡丹》中罌粟和牡丹的出場燈光為例:“這時用一樣的光,比如白光,也是可以的,因為這兩人衣服的顏色不同,不影響觀感。但用不同的色光來強化兩個人的特點,且伴隨演員活動、變化,就更豐富。”
“如果不抓住這種稍縱即逝的藝術感覺,不抓住每一個細微的、可以創(chuàng)作的點,燈光設計就很難具有自己獨特的語匯?!毙闲量偨Y道。
當然,燈光設計有特點并非刻意“創(chuàng)新”,邢辛坦言比較反感一味“創(chuàng)新”。他認為要辯證地看待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不難,違反常規(guī)很容易“創(chuàng)新”,難的是自己的燈光語匯怎么能最恰當?shù)乇憩F(xiàn)一部戲的內容,與舞臺空間最恰當?shù)匚呛?,“如果只是為別出心裁而創(chuàng)新,舞臺藝術只會表面華麗、光怪陸離,藝術的感染力會大大削弱??傊?,創(chuàng)新永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p>
“社會處于急劇轉型期,有些戲劇投資方、創(chuàng)作者難免浮躁,一味追新求異?!痹谶@種環(huán)境下,邢辛希望燈光設計師要有一定的定力,不斷加強自身的審美修養(yǎng),了解科技、設備發(fā)展現(xiàn)狀與方向,這樣才能設計出真正有藝術水準的作品。
在邢辛看來,戲劇演出的關鍵是各個行當協(xié)調合作、完美共存,綜合發(fā)揮想象力,整體追求共識的藝術感覺?!皬膭?chuàng)意籌劃《牡丹》開始,燈光、舞美、影像、服裝及造型設計等專業(yè)人員就加入創(chuàng)作團隊,充分交流溝通,精心打造?!赌档ぁ纷詈蟮乃囆g呈現(xiàn)效果較完整理想,和上述原因是分不開的。”
在北京演出結束后,舞劇《牡丹》又移師上海,再次獲得觀眾的好評。《牡丹》其實并不復雜,但就在這簡潔之中,舞蹈、燈光、音樂、舞美……一起發(fā)力,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意韻豐富的世界,令人深思。這,或許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