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卞于山
(作者: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
近年來,我鐘情于大自然的美妙,向往崇山萬壑林泉飛瀑的清新宏廓,藉以滋養(yǎng)精致之情懷。舉目穹蒼,遙望丁蜀,浮思綿綿。丁蜀,宜興市一城鎮(zhèn)——中國陶都之鄉(xiāng)。著名的陶藝家王海金先生生活于丁蜀,揚名于紫砂陶藝,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宜興陶瓷博物館工藝美術師、宜興禪學書畫社副社長,其紫砂壺藝術品精湛典雅,名聞遐邇。
2011年陽春,與書家祖根兄應邀來到“海金壺藝工作室”品茗聊天。凝望一樓四壁,古氣盎然的柜架上錯落存放著造型各異而又別致的紫砂壺,讓人感受到品茗之雅。從陶藝家沏茶的幾道工序中,領悟到行家茶道技藝深得養(yǎng)壺養(yǎng)茶之法和從藝之道。海金先生為人處世重“仁”、“寂”二字。仁于待人寬容,于陶藝則是一種博大境界;寂非寂寞,而是一種“禪定”。有“仁”、有“寂”,淡忘世間喧囂,讓心靈沉醉于陶藝之精進。清代的徐堅在《印箋說》中提到:“作印須于與時,明窗凈幾,茶熟香清,摩挲佳石偶然欲作?!惫湃艘喑两栉幕?,興至而出作品。海金先生靜心陶藝工作室,盡茶香之清,撫摸紫砂茗壺,任思接千載,運籌創(chuàng)作之路。
我和祖根兄駐足二樓。這里,滿掛的書畫名家之字畫與海金先生的陶藝交相輝映。2002年,海金先生為任永貴將軍設計制作的一套四把獨具特色的“將軍壺”,由上海著名國畫家程十發(fā)題“將軍壺”字,金海先生與畫家趙仁年、鑒賞家屠際春攜手精制而成。此壺“渾厚中顯大度,古樸中有創(chuàng)意”。是當代陶藝和書畫家合作制壺的又一典范。同年,“將軍壺”在全國十大紫砂茗壺評比中獲銀獎。2004年設計成功“小平紀念壺”,也深受收藏界、藝術界的好評,亦獲得全國十大茗壺評比銀獎。
“金陵壺”,是王海金先生基于歷史進行藝術性創(chuàng)意的佳作,讓人重溫歷史,不忘歷史。金陵壺壺身為古城墻造型,頂部四周寓意墻垛,正面凹飾三個古城門,用辟邪作壺鈕。辟邪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標志物,形象生動,俊俏威嚴。壺把為抽象云龍,虎頭為壺嘴,以突出“龍盤虎踞”金陵王氣的文化內涵。從海金先生制作出的這把“金陵壺”,可見其從讀史中,融入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詩的情懷。西塞山,今湖北省大冶縣東,為長江中流險要處,吳國曾在這里設防。詩人在感慨唐代這一地帶發(fā)生過的戰(zhàn)役,含有對國家統(tǒng)一的欣幸意味。該壺收入《江蘇收藏》雜志和《紫砂壺全書》。
海金先生設計創(chuàng)作的紫砂壺雕塑作品、仿真竹型紫砂壺系列作品百余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被《中國收藏》《中國紫砂》《上海實用美術》《東方航空》《新民晚報》《新聞晨報》《文化報》和《無錫日報》多家報刊雜志刊載。
自古以來,紫砂工藝大師愛與文人雅士交友論藝,陶藝家王海金走在紫砂工藝大師的路上,向人們訴說著他沉寂中的創(chuàng)作藝術思想和制作蒼勁古樸的陶藝珍品的堅韌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