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丹
大四了,學生們即將走出校園。在最后一次班務會上,輔導員想和同學們聊聊天,問一下他們的目標。輔導員平時對大家很關心,既是老師更像兄長,因此學生們在他面前從不拘束,總是暢所欲言。
大家一聊,有想出國深造的,有想繼續(xù)考研的,有想到外企求職的,有想回老家工作的,有想留校任教的,有想到機關工作的,有想找個國企的,有想辦個公司的……所有學生都毫不掩飾地袒露心跡。
輔導員說:“你們制定的似乎都是眼前的短期目標,我更想知道你們的長遠甚至終極目標?!?/p>
這下更熱鬧了,有人想出國深造回來后自己創(chuàng)業(yè),有人想讀完研究生進家像樣的科研機構搞些攻關課題,有人想到外企打拼以進入高管層,有人想回老家工作干出點成績,有人想留校成為知名教授,有人想到機關從政仕途高升,有人想到國企當個廠長,有人想自己辦公司直到壯大……所有學生都將各自的目標又向前大大邁了一步。
輔導員笑了笑,問了一個可能連中學生都感覺幼稚的問題:“你們知道什么叫目標嗎?”
驚訝之余,大家也七嘴八舌地應答。有人說目標就是理想,有人說目標是自己給自己定的方向,有人說目標是一種抱負,有人說目標是一個志向,有人說目標是一種向往,有人說目標是自己假設的一個想法,有人說目標是春天對秋季的渴望。
最后,輔導員說:“我理解的目標和你們有些不同。我是從字面體會和剖析‘目標這兩個字?!?/p>
輔導員的話,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輔導員認真地解析:
“目”是眼睛、目光;“標”是標志、標桿。眼睛自始至終盯著標桿前行,才有可能慢慢接近——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開小差。一個人走向社會,有太多誘惑會使你開小差的東西,比如功名、利益、情色、金錢、困難、挫折等等,稍不留神,就會讓你迷失方向。最后真正能到達標桿的,總是一小部分人。
(摘自《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