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山,童克強,余 強,趙 根,張正宇
(長江科學院a.水利部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b.武漢長科工程建設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c.武漢長江科創(chuàng)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武漢 430010)
當引水或泄水隧洞的進口處于水庫或湖泊的深水之下時,需要使進水口貫通,通常的做法是圍繞這個進口建一個圍堰,把里面的水抽掉后進行洞內(nèi)及洞口施工??墒?,這個方法成本高、工期長,后期圍堰拆除的難度很大。另外一種方法則是采用巖塞擋水,先把后部的隧洞建好,僅在進口留下一塊巖體,這個處于較深水下貌似瓶塞子的巖體被稱為巖塞,在完成擋水使命后,采用爆破法將巖塞炸開,這種爆破方式被稱為水下巖塞爆破[1]。對于水下引水和泄水工程,采用巖塞爆破是一個簡單經(jīng)濟的好辦法。
巖塞爆破是國外先創(chuàng)的,實施最多的國家是挪威,已進行了500多例。我國從1971年在清河211工程取水口采用之后,至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已實施了數(shù)十個工程。這些巖塞的功能不甚相同,有引水發(fā)電、灌溉與泄洪的,也有專為放空水庫的。國內(nèi)外巖塞爆破時作用水頭不等,低者數(shù)米,高者達上百米。從地質(zhì)情況與巖體特征而論,在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zhì)巖中都進行過成功的巖塞爆破。巖塞的幾何尺寸,就厚度(H)與直徑(D)之比,有的小于1.0,大部分在1.0 ~2.0之間,個別也有大于2.0的[2]。爆破方法方面,有采用硐室爆破、鉆孔(深孔或炮孔)爆破的,也有是硐室和鉆孔爆破相結(jié)合的。為了使巖塞爆破的周邊輪廓較好,一般周邊都采用預裂或光爆等控制爆破技術(shù)。
爆破石渣的處置方式基本上分2類:一類為聚渣;一類為泄渣。國外的巖塞爆破幾乎都采用聚渣方式,有單坑聚渣和雙坑聚渣之別。國內(nèi)的幾個工程,從清河211工程取水口巖塞爆破開始,也多為聚渣方式。渣坑分別有矩形、靴形或聚渣坑與平洞相結(jié)合的形式等。后來,發(fā)展了泄渣方案,即爆破的石渣借水流將其排至下游河床中去。采用泄渣方式,爆渣要隨水流通過隧洞,不能對隧洞混凝土襯砌面造成磨損,又不能破壞隧洞內(nèi)其他保護物的安全,還不能影響將來的運行;如果是發(fā)電引水,還不能對發(fā)電的尾水有抬高。巖塞爆破特別適用于中小型水庫工程,也非常適合于大型水電站的擴機工程。
巖塞爆破形成的進水口常年在水下運行,需要有良好的運行條件。因此,巖塞爆破的設計原則與要求如下:①必須一次爆破成型,不允許出現(xiàn)拒爆或爆破不完全;②爆破后巖塞四周的圍巖應當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不遺留可能發(fā)生滑坡坍塌等隱患;③巖塞頂部和底部的開口應滿足進水流態(tài)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水力學條件;④巖塞爆破時必須確保周圍保護物的安全;⑤巖塞厚度應滿足巖塞體在水壓力作用下的穩(wěn)定,保證爆破施工安全;⑥泄渣時應盡力減輕巖渣對隧洞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的磨損;⑦巖塞體底部集渣坑的容積應滿足爆落巖渣順暢下泄,不允許巖渣在洞內(nèi)發(fā)生瞬時堵塞事故[1]。
2.2.1 巖塞位置的選擇
對于巖塞的位置,既要水力學條件好,又要具有良好的爆破條件。因此巖塞位置要求選擇在巖性單一、整體性好、構(gòu)造簡單、裂隙不大發(fā)育的地方,且?guī)r面平順,岸坡坡度在30°~60°為宜。另外,還要考慮與已成建筑物的關(guān)系,盡可能遠離已建成的建筑物。
2.2.2 巖塞形狀
巖塞的形狀有馬蹄型、圓形、橢圓形、矩形等等,包括內(nèi)口形狀和外口形狀,一般外端呈喇叭狀,里端開口尺寸小于外端開口尺寸。巖塞的形狀一般是根據(jù)隧洞的形狀和功能選擇,要求滿足進水的流態(tài)要求。從理論上說,巖塞形狀可以任意選擇,但實際工程中的巖塞一般為圓形,巖塞軸線與巖塞外的水下地形基本垂直。國內(nèi)外成功實施的巖塞爆破,也大部分選擇圓形巖塞,針對圓形巖塞國內(nèi)外進行了大量的模型試驗和數(shù)值計算,屬于比較成熟的巖塞體型。
2.2.3 巖塞傾角
巖塞的傾角有上傾角、水平和下傾角3種。3種傾角的爆渣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上傾角巖塞的爆渣一般以集渣或泄渣的方式進入隧洞;下傾角巖塞的爆渣以進入庫區(qū)水中為主;水平巖塞的爆渣一般部分進入庫區(qū),部分進入隧洞。
由于水平巖塞和下傾角巖塞的爆渣要往庫區(qū)中去,受水壓的作用,實現(xiàn)起來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選擇這2種巖塞傾角的工程實例不多,一般還是以上傾角巖塞為主。對于上傾角巖塞方案,上傾角度越陡,越有利于巖渣進入集渣坑,但角度越大,施工難度越大;而坡度越緩,則巖渣滑入集渣坑的難度就越大。
2.2.4 巖塞開口尺寸
巖塞開口尺寸要滿足過水斷面要求。對于聚渣方案,在巖塞段后方的過渡段斷面要適當擴大,使聚渣坑滿足積渣容積要求,且過渡平順,以保證水流順暢。在滿足以上條件的情況下盡量減小巖塞尺寸,以減少爆破振動破壞和貫通難度。
2.2.5 巖塞厚度和體型
巖塞厚度的選定是確保施工安全與設計合理的主要影響因素。巖塞厚度的選取與地質(zhì)條件、巖塞尺寸、上覆水深度等因素有關(guān),巖層結(jié)構(gòu)越穩(wěn)定、越完整,則選擇的巖塞厚度就可以適當減小。國內(nèi)幾個工程巖塞厚度H與巖塞直徑(或跨度)D之比在1.0 ~1.4之間,國外工程的比值一般也在1.0 ~1.5之間,個別的也有在2.0之上的。當巖塞采用藥室爆破方案時,在塞體內(nèi)開挖導洞和藥室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施工安全,故所選的H值較大;對于鉆孔爆破的巖塞,施工相對安全,H值可以適當減小。
2.2.6 集渣坑的設計
對于上傾角巖塞,巖塞體爆破后產(chǎn)生的石渣必隨水沖流入隧洞,如果不能通過隧洞泄渣,為保證水流暢通和過水斷面,必須在巖塞后方取水洞段挖一集渣坑。集渣坑的容積根據(jù)巖塞體體積計算確定,松散系數(shù)按1.6倍計算,集渣坑體積按松散體的2倍計算,同時還必須考慮巖塞外的松渣和巖塞爆破時的超挖因素。
巖塞的位置和幾何形狀確定后,才能進行爆破設計。巖塞爆破一般有2類方法:硐室爆破法和鉆孔爆破法。其中硐室爆破法又分為集中藥室硐室爆破法和條形藥室硐室爆破法;而鉆孔爆破法又包括大孔徑深孔爆破法和小孔徑炮眼爆破法;還有就是上述方法的組合。這里需要強調(diào)一點,巖塞不能采用水下裸露藥包爆破,這種爆破辦法是不能爆通巖塞的,充其量僅使巖塞體表面產(chǎn)生一些裂縫和零星破碎而已,原因是爆炸能量大部分轉(zhuǎn)化為水中沖擊波了。因此,只能將藥包置于巖體內(nèi)部去實現(xiàn)“爆通”和“成型”。
(1)硐室爆破法。在巖塞體內(nèi)開挖硐室,裝藥爆破,根據(jù)裝藥的集中程度,分為集中藥室硐室爆破法和條形藥室硐室爆破法。硐室爆破的優(yōu)點是裝藥集中,拋擲能力強,相應的計算公式也較多,起爆網(wǎng)路簡單。缺點是開挖藥室安全性差,爆破漏斗破裂線不易控制,爆破振動影響較大。硐室爆破適用于直徑較大的巖塞工程,如國內(nèi)211工程、310工程及250工程及汾河水庫等巖塞爆破工程。
(2)鉆孔爆破法。包括深孔和炮孔爆破法2種(孔徑D≥75 mm、孔深h≥4 m的稱為深孔,小于以上數(shù)值的稱為炮孔)。鉆孔爆破優(yōu)點是:施工安全,機械操作施工方便,藥量分散,爆破振動影響小,爆破的巖石塊度均勻[3];同時,它還可以通過試探鉆孔打穿巖塞,更清楚地確定巖塞真實厚度。但是鉆孔爆破法的孔位布置、炮孔裝藥、網(wǎng)路連接等工作量較大,施工技術(shù)要求高。
(3)硐室和鉆孔爆破相結(jié)合的方法。有的設計將巖塞體分為2部分,前部分用硐室爆破,后部分用鉆孔爆破。有的很明確,以硐室爆破為主,鉆孔裝藥僅作為輔助手段。
除了上述3種方法外,就硐室爆破而言,還有集中藥室硐室爆破和條形藥室硐室爆破的組合,鉆孔爆破里面也有大孔徑深孔爆破和小孔徑炮眼爆破的組合。上述大部分方法在國內(nèi)外工程中均有實施,在實際設計中應根據(jù)工程規(guī)模大小、施工設備條件和人員開挖經(jīng)驗等各種因素,經(jīng)過綜合比較確定具體的爆破方法。
塘寨電廠取水口位于烏江索風營水電站庫區(qū),設計有2條取水洞。取水洞與連通洞垂直相交,方位為N71.01°E,設計斷面為城門洞型,其中平直段尺寸為高4 m、寬3 m。進口段斷面尺寸為高5.5 m,寬3.5 m。1#,2#洞在同一高程,平行布置,中線距11 m,其中 1#洞全長37.3 m,平直段長21.5 m,進口段長15.8 m;2#洞全長39.4 m,平直段長21.5 m,進口段長度為17.9 m。取水洞、連通洞及豎井平面布置見圖1。取水洞口地形坡度較陡,其中1#洞口地形坡度在41°~65°間,2#洞口地形坡度44°~62°間,巖層產(chǎn)狀為N35°~40°E/NW∠40°~52°。巖石為深灰色灰?guī)r,裂隙中等發(fā)育,充填方解石及泥質(zhì),巖芯較完整,多呈長柱狀,少呈短柱狀、碎塊狀。取水口區(qū)域水面寬闊,死水位822 m,正常水位837 m,每日水位漲落不規(guī)則。1#巖塞口有近2 m的松渣淤積,2#巖塞口基本無淤積,2個巖塞上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堆渣。
圖1 取水洞、連通洞及豎井平面布置圖Fig.1 Layout plan of the water intake pipe,connecting pipes and the shaft
塘寨電廠取水口早期設計為城門洞型水平巖塞,存在的困難主要有:①塞口位于陡傾角部位,使塞子近于水平布置,對聚渣不利;②豎井平洞開挖高程不到位,死水位822 m,豎井平洞底板高程僅818.5 m,比死水位僅低3.5 m,給后續(xù)的巖塞設計帶來極大的困難;③上部灌漿平臺及其它附屬工程開挖時,在巖塞口的正上方聚積了大量堆渣,這些堆渣有可能因爆破振動而下滑進入巖塞口,增大巖塞的聚渣體積;④巖塞外地形不明,巖塞體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復雜。
3.3.1 巖塞傾角
塘寨電廠選擇上傾角巖塞方案。類似工程經(jīng)驗表明,巖塞中心線與水平線的夾角一般大于30°。根據(jù)塘寨巖塞的實際情況,分別比較了30°夾角、37.5°夾角、45°夾角等方案,最終選定巖塞中軸線與水平線呈30°夾角方案,該角度也是保證巖渣滑入集渣坑的最小傾角。
3.3.2 巖塞形狀和開口尺寸
原設計的巖塞里端開口尺寸為3 m×5.5 m,外端呈喇叭狀,斷面為馬蹄形。由于本巖塞施工時間緊張,不具備進行模型試驗和數(shù)值計算驗證的條件。采用成熟的巖塞體型有利于成功爆破,因此選擇圓形巖塞。根據(jù)本巖塞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巖塞的外口直徑按大于6 m,內(nèi)口直徑按3.5 m設計。
3.3.3 巖塞厚度和體型
塘寨電廠巖塞的外側(cè)風化層巖體質(zhì)量較差,受到索風營水電站庫區(qū)水位的影響,外側(cè)灌漿質(zhì)量很難保證,厚度不宜過小,所以巖塞厚度H的選取范圍為(1~1.5)D。當巖塞內(nèi)口直徑為3.5 m時,厚度范圍H值應該在3.5~5.25 m之間,由于水壓較大,為安全起見,巖塞厚度最薄位置不小于3.5 m,平均厚度大于4.0 m。據(jù)此確定的巖塞體型為:
(1)1#巖塞內(nèi)口直徑 3.5 m,外口直徑 6.17 m,上沿厚度 3.63 m;下沿厚度 4.56 m,平均厚度4.095 m。巖塞方量81 m3。巖塞平均厚度與直徑比值為1.17。
(2)2#巖塞內(nèi)口直徑 3.5 m,外口直徑 6.02 m,上沿厚度 3.97 m;下沿厚度 4.31 m,平均厚度4.14 m。巖塞方量82 m3。巖塞平均厚度與直徑比值為1.18。
3.3.4 集渣坑的確定
巖塞體體積82 m3,則集渣坑的容積為82 m×1.6 m×2.0 m=262.4 m3,相應的集渣坑尺寸為寬×深×長=3.5 m×3.5 m×20 m,實際開挖體型是根據(jù)施工機械和現(xiàn)場條件確定的,但保證容積不得小于260 m3。2#取水口巖塞及集渣坑布置見圖2。
圖2 巖塞及集渣坑布置斷面圖(2#)Fig.2 Sectional view of the layout of rock plug and residue gathering pit(2#)
3.4.1 爆破方案選擇
考慮本工程隧洞進口高程低,塞體較小,巖塞厚度較薄,節(jié)理發(fā)育、滲透性不均勻的特點,選擇大孔徑深孔和淺孔組合的巖塞爆破方法,掏槽和貫通采用大孔徑炮孔、周邊采用小孔徑炮眼預裂爆破,集渣坑聚渣。
3.4.2 炮孔布置
孔位布置主要與巖塞斷面、塞體形狀、爆破方量、巖石性質(zhì)和炸藥性能等因素有關(guān),本工程貫通爆破孔采用直徑90 mm的潛孔鉆機造孔,貫通爆破孔包括掏槽孔和輔助孔,周邊預裂孔采用孔徑50 mm的手風鉆鉆孔。1#,2#巖塞的炮孔布置基本相同。
(1)掏槽孔布置參數(shù):以巖塞中心為基準,在直徑為1m的區(qū)域內(nèi)共布置12個炮孔,孔徑90 mm,其中半徑0.25 m圓周上布置4孔,每90°布置1孔,半徑0.5 m圓周布置8孔,每45°布置1孔,孔底距離迎水面為0.8 m。為了保證掏槽爆破的效果,在巖塞中心部位布置一個空孔,孔底距離迎水面0.5 m。
(2)輔助孔布置參數(shù):在中心掏槽孔之外,再布置一圈輔助爆破孔,孔徑90 mm,沿著半徑為1.25 m的圓周共布置12個,每30°布置1孔,炮孔距離迎水面0.8 m。
(3)預裂孔爆破參數(shù):為減少爆破振動對圍巖的破壞,控制成型斷面,在巖塞設計輪廓上布置一圈預裂孔,共布孔36個,在半徑1.75圓周上每10°布置1孔,炮孔距離迎水面0.5 m。采用 ? 3.2 cm藥卷,不偶合裝藥,線裝藥密度為250~300 g/m。1#取水系統(tǒng)巖塞爆炮孔布置斷面見圖3。
3.4.3 裝藥量計算
掏槽孔和輔助孔裝藥采用下式計算
式中:q為單位炸藥消耗量,kg/m3;a為孔距,m;W底為最小抵抗線,m;L為孔深,m。1#取水口巖塞共需要炸藥320 kg,2#取水口巖塞共需要炸藥310 kg。
圖3 取水系統(tǒng)巖塞爆炮孔布置斷面圖(1#)Fig.3 Sectional view of the blast holes of rock plug blasting for the water intake system(1#)
3.5.1 起爆系統(tǒng)選擇
起爆網(wǎng)路是巖塞爆破成敗的關(guān)鍵,必須保證能按設計的起爆順序、起爆時間安全準爆。塘寨巖塞爆破采用電子雷管起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每發(fā)雷管的延期時間可以任意設置,雷管精度也較傳統(tǒng)的非電雷管大大提高。
起爆方案為周邊預裂孔首先起爆,形成預裂縫,而后中間掏槽排孔起爆,中間貫通,輔助爆破孔最后起爆,使巖塞爆通成型。爆破孔每孔均下1根導爆索,裝2發(fā)電子雷管;預裂孔每孔下2根導爆索,裝2發(fā)電子雷管。每個巖塞均分4段起爆,其中預裂孔為1段,掏槽孔分2段,輔助爆破孔分1段。各段的起爆時間為0,98,108,173 ms。為減少爆破振動,1#洞比2#洞滯后250 ms,用一臺起爆器同時擊發(fā)起爆[4],見圖 4。
3.5.2 其他爆破器材
巖塞爆破屬于水下或半水下爆破,因此,選擇的炸藥應能在水壓力下完全爆炸。對炸藥的基本要求是:炸藥密度大于1 100 kg/m3,炸藥爆速應大于3 700 m/s,作功能力大于320 ml,猛度大于16 mm,殉爆距離大于2倍的藥徑。藥卷采用塑料膜包裝的乳化炸藥。導爆索采用防水型導爆索[5]。
3.6.1 地形復核
塘寨取水口巖塞地形陡峭,長期處于15 m水深以下,地形比較復雜。巖塞爆破設計對地形精度要求極高,若地形測量誤差過大,有可能導致鉆孔與水庫相通,影響施工安全。因此爆破設計前采用多波束水下三維測量系統(tǒng)對巖塞外地形進行了復測。
3.6.2 巖塞探孔施工
圖4 裝藥結(jié)構(gòu)與起爆網(wǎng)路示意圖(1#)Fig.4 The powder charging structure and the blasting circuit(1#)
正式鉆孔前在巖塞中心線及巖塞周邊輪廓上布置若干探孔,全面了解巖塞厚度和巖塞巖體結(jié)構(gòu)情況。每個巖塞探孔布置4~5個,逐個施工,鉆探一個封堵一個。
3.6.3 巖塞口的支護和固結(jié)灌漿
為了保證巖塞爆破施工的安全,對巖塞口的圍巖進行了錨桿支護和固結(jié)灌漿處理。錨桿孔深入基巖3 ~6 m,間距 1.5 m,排距 2.0 m,梅花形布設。固結(jié)灌漿孔深入基巖3 m,間距1.5 m,排距2.0 m,梅花形布設。
3.6.4 巖塞體滲水處理
在鉆孔施工過程中,還進行了超前注漿堵漏。當巖塞面開挖至巖塞設計厚度時,對巖塞體進行了全面灌漿防止?jié)B漏。在爆破孔鉆孔過程中,如鉆孔深度沒有達到設計值即出現(xiàn)較大滲漏,即刻封堵再進行灌漿處理,處理后再重新鉆孔。
3.6.5 起爆網(wǎng)路模擬試驗
為了保證所采用起爆網(wǎng)路的可靠度,爆前抽取本次爆破所用的電子管雷管60發(fā),分別在水下浸泡1天,然后取出按照1∶1的模型進行了網(wǎng)路模擬試驗[4]。試驗證明所采用的網(wǎng)路是可靠的。
3.6.6 鉆孔技術(shù)要求及質(zhì)量檢查
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布孔、造孔,控制好孔位、孔向和孔深。鉆孔精度要求:開孔誤差控制在±2 cm;孔底誤差控制在±3 cm;深度誤差控制在±3 cm。
2011年5月18日傍晚,隨著指揮部一聲令下,巖塞爆破取得成功,巖塞順利貫通,索風營水庫清澈的江水順利地流進了取水洞。本次爆破的成功表明:采用大孔徑深孔和淺孔組合的巖塞爆破方法是可行的;采用高精度電子雷管對于確保巖塞爆破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巖塞施工前對巖塞體進行充分的固結(jié)灌漿和錨桿支護,有利于保證鉆孔施工過程的安全和施工質(zhì)量;對于巖塞爆破,進行精確的水下地形測量和探孔探測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本次爆破的成功經(jīng)驗表明,利用水下巖塞爆破的施工方法,對于開發(fā)我國西南、西北天然湖泊或已建成湖泊的水力資源,增加已有工程的綜合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技術(shù)途徑。
[1]郝志信,趙宗棣.密云水庫水下巖塞爆破技術(shù)[M].北京:水利部基建總局,1980.(HAO Zhi-xin,ZHAO Zong-di.Technology of Underwater Rock Plug Blasting for Miyun Reservoir[M].Beijing:Infrastructure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1980.(in Chinese))
[2]黃紹鈞,郝志信.水下巖塞爆破技術(shù)[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3.(HUANG Shao-jun,HAO Zhi-xin.Technology of Underwater Rock Plug Blasting[M].Beijing:Hydraulic and Electric Power Press,1993.(in Chinese))
[3]劉美山,吳從清,張正宇.小灣水電站高邊坡爆破震動安全判據(jù)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7,(1):40-43.(LIU Mei-shan,WU Cong-qing,ZHANG Zhengyu.Experimentation on Judging Standard of Blasting Vibration Safety in High Slope Excavation of Xiaowan Hy-dropower Station[J].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2007,(1):40-43.(in Chinese))
[4]劉美山,楊文杰,張應剛,等.高精度非電起爆系統(tǒng)在圍堰爆破拆除中的應用[J].貴州水力發(fā)電,2006,(6):49-52.(LIU Mei-shan,YANG Wen-jie,ZHANG Ying-gang,et al.Application of High Precision Non-electric Detonation System in Blasting Demolition of Cofferdam[J].Guizhou Water Power,2006,(6):49-52.(in Chinese))
[5]趙 根,劉美山.水中爆炸水擊波及其多次脈動的觀測與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3,(增刊):56-57.(ZHAO Gen,LIU Mei-shan.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Shock Wave and Multiple Pulsating Caused by Underwater Blasting[J].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2003,(Sup.):56 - 57.(in Chine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