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含軍,宋建平,李劍蘋
(1.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林業(yè)工作站,陜西銅川 727200;2.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園藝工作站,陜西銅川 727200;3.陜西省蒲城縣水利電力勘測設(shè)計隊,陜西蒲城 715500)
宜君縣土地總面積為1 506.74 km2,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蘋果的最佳適生區(qū),現(xiàn)有面積1萬多hm2,掛果面積近0.7萬hm2,年產(chǎn)量12萬t,宜君蘋果以含糖量高、口感好而馳名省內(nèi)外。宜君地處渭北旱塬,年平均降雨量709 mm,多數(shù)年份自然降雨總量能滿足蘋果樹的生長需求,但是僅依靠自然降雨量來滿足蘋果園的水分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是自然降雨在一年中的時間分布不均勻,春夏兩季是蘋果的旺盛生長期,降雨量偏少,秋季樹體需水量相對減少,而自然降雨又多集中在秋季,其次,有些年份降雨總量少于500 mm,不能滿足蘋果的正常生長需求。水是植物體吸收無機養(yǎng)分,轉(zhuǎn)為有機養(yǎng)分的最佳溶劑,水分能夠維持植物細胞膨壓,使植物各器官保持最佳狀態(tài),接受太陽能進行生命活動,水也對植物體起保護作用,缺水能影響經(jīng)濟樹木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嚴重缺水即造成干旱。本試驗是在夏季干旱時對果園進行灌溉對比試驗,從而得出在干旱條件下果園灌溉的必要性。
本試驗是在蘋果園管理措施相同的條件下,在夏季干旱時期進行灌溉,對比試驗樹與對照樹在新梢生長量、果實生長量、抗旱期落葉病感病能力、果實著色度等4個方面的差異。共選取不同鄉(xiāng)鎮(zhèn)不同立地條件下的10個果園作為試驗點,同一片果園內(nèi),一半灌溉,一半不灌溉僅靠自然降雨,其他管理措施相同,試驗樹灌溉為30 kg/株·次,間隔20 d灌溉1次,共灌溉5次,在每個試驗點隨機選取5株試驗樹(澆過水)和5棵對照樹(未澆水),測量相關(guān)的指標,每1個測量值取5株樹的平均值為該試驗點該指標的測量值。
試驗分為10個試驗點進行,分布在全縣6個蘋果主產(chǎn)鄉(xiāng)鎮(zhèn)的10個行政村10戶果農(nóng)的果園,基本情況見表1。
由表2可以看出,長枝、中枝、短枝3種枝試驗樹與對照樹都是長枝比率大于中枝,中枝比率大于短枝,分布趨勢一樣,試驗樹的長枝比率高于對照株5.5個百分點,相應(yīng)中枝、短枝對照樹高于試驗株2.4和3.1個百分點。
按照果樹栽培學(xué)分類標準,將新梢分為長、中、短枝三種類型,長度15 cm以上為長枝,5~15 cm為中枝,5 cm以下為短枝,計算每株果樹的長、中、短枝比率,進行比較。測量結(jié)果見表2。
果實大小的劃分,按照果品商品學(xué)上以果實橫徑來衡量,橫徑大于80 mm為大果,70~80 mm為中果,70 mm以下為為小果,計算試驗樹和對照樹每株樹的大、中、小果的比率,進行比較。測量結(jié)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80 mm以上的大型果,試驗樹比對照樹高出4.1個百分點;70~80 mm的中型果,試驗樹比對照樹高出1.8個百分點;70 mm以下的小型果,試驗樹比對照樹少于5.9個百分點。
抗旱期落葉病能力以落葉率和葉片感病力為衡量指標,落葉率和葉片感病力高的抗病力弱,反之則強,計算對照樹和試驗樹每株樹的落葉率和感病率進行比較,落葉率和感病率統(tǒng)計見表4。
表1 試驗園基本情況表
表2 新梢長、中、短枝比率統(tǒng)計對照表
表3 果實大、中、小比率統(tǒng)計對照表
由表4可以看出,落葉率和感病率試驗樹比對照樹分別少4.6和2.9個百分點。
按照果實著色度差異分成好、中、差3個級別,對每個試驗點對照樹和試驗樹的著色度進行分析比較,計算蘋果著色度比率,具體計算測量結(jié)果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果實著色度好的蘋果試驗樹比對照樹高9.9個百分點,相反著色度中等和著色度差的比對照樹分別少3.1和6.8個百分點。
表4 落葉率及葉片感病率統(tǒng)計對照表
表5 果實著色好、中、差比率統(tǒng)計對照表
從以上結(jié)果對比中,可以看出旱地果園夏季灌溉能促進新梢生長,試驗樹比對照樹長枝量多5.5個百分點,夏季水分供應(yīng)充足,新梢生長健壯充實,有利于提高冬季抗旱能力,防止抽條凍死。果實生長量的對比,可以看出,澆水樹比對照樹80 mm以上大果子多4.1個百分點,中型果少5.9個百分點。大果、中果多其實就是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的雙提高。結(jié)合2010年的果品價格和單果重,進行經(jīng)濟效益分析,因為果實生長量的對比是以果實個數(shù)的百分率進行的,所以在試驗樹和對照樹中各取100個果子進行效益對比,今年市場價是大果7元/kg,中果5.4元/kg,小果4元/kg(大果單重按0.5元/個,中果0.4元/個,小果0.3元/個計算)。試驗株大、中、小果實百分比分別是:25.4:50.7:23.9,對照株大、中、小果實百分比分別是:21.3:48.9:29.8。
試驗株100個果子的總收益為Y試
Y試=3.5*25.4*0.5+2.7*50.7*0.4+2.0*23.9*0.3
=113.55(元)
對照株100個果子的總收益為Y對
Y對=3.5*21.3*0.5+2.7*48.9*0.4+2.0*29.8*0.3
=109.97(元)
Y試-Y對=113.55-107.97=5.58(元/百果)
試驗樹比對照樹每100個果子多收益5.58元,每公頃果園按15萬個果實計算,那么因為灌溉后的果園每667 m2多賣5.58*(10000/100)=558元。除去灌溉成本,水費10元,運費30元,人工費60元,總成本共計100元,灌溉后果園每667 m2的純收益為558-100=458元,投入產(chǎn)出比為1:5.6,經(jīng)濟效益明顯。
抗旱期落葉病能力,試驗樹優(yōu)于對照樹,落葉率少4.6個百分點,感病率少3.5個百分點,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株提高抗病力,但是不能由此得出澆水可防治早期落葉病的結(jié)論,因為試驗樹同樣感染早期落葉病,只不過比對照株稍輕,對于早期落葉病應(yīng)以藥劑防治為主,農(nóng)業(yè)防治為輔。
果實著色度好的試驗樹較對照樹高9.9個百分點,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對照樹落葉率大于試驗樹,著色率應(yīng)該優(yōu)于試驗樹,實際上試驗樹優(yōu)于對照樹,由此可以看出著色率的高低是由果實內(nèi)部因素決定的,外部光照不是主要因素。試驗樹由于水分的充足,土壤營養(yǎng)的供應(yīng)就充分且相對平衡,對照樹由于受到干旱脅迫,養(yǎng)分的分解和供應(yīng)運輸受到抑制,導(dǎo)致營養(yǎng)元素的缺失和失調(diào),從而使果實著色受到影響。
通過對比與分析,可以得出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果園在夏季缺少自然降雨的情況下,進行人工灌溉是十分必要的,并且經(jīng)濟效益明顯,應(yīng)該大力提倡并推廣的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