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榮,王慶雙,王振杰,周 華,王紹梅
(佳木斯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柔紅霉素是治療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用的化療藥物,由于它的毒性和理化性質(zhì)靜注過程中意外滲漏的發(fā)生率0.6%~60%,約80%的患者發(fā)生局部刺激性疼痛和無菌性靜脈炎。近三年,我們在預(yù)防柔紅霉素血管滲漏工作中進行了臨床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自 2008— 08~ 2010— 08共收治了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病人 147例 ,男 80例、女 67例 ,年齡 20~ 76歲 ,均用“ DA”方 案進行化療即柔紅霉素40mg+生理鹽水50mL qd iv連用3d,同時陰糖胞苷100mg Bid im連用7d。每20~ 30天化療一次。隨機抽取75例為實驗組,72例為對照組。
實驗組:在靜注柔紅霉素之前,用熱水袋熱敷或溫水侵泡穿刺機體 10~ 15min,水溫以 38~ 40℃為宜,同時按摩肢體,然后用生理鹽水20mL+654-25mg緩慢肌注,然后再靜注柔紅霉素,注射完畢用生理鹽水250mL快速沖洗靜脈。對照組:在靜注柔紅霉素前后常規(guī)用生理鹽水沖洗靜脈。
見表1~3。
表1 兩組靜注654-2滲漏發(fā)生情況
表2 兩組靜注654-2對機體的血管的影響
表3 兩組靜注654-2產(chǎn)生的局部痛
一旦發(fā)現(xiàn)或懷疑滲出立即停止輸液,用原針頭接無菌注射器強力抽吸,盡可能抽回水泡夜。
外滲發(fā)生24~ 48h內(nèi),用4~ 6℃冷水袋敷,可促進血管吸收,減少皮下組織對藥物的吸縮。
發(fā)生滲漏,48h可用50%硫酸鎂熱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或紅外線局部照射。
利多可因(普魯卡因)+地塞米松滲漏部位皮下注射,99%二甲基亞礬1.5mL涂于外部皮膚,每周3~ 4次,可縮短外滲損傷的病程。
柔紅霉素是一種谷甘露醇的凍干橘紅色粉劑,系蒽環(huán)類抗腫瘤抗生素,注射時局部濃度增高,破壞細胞膜內(nèi)外滲透壓平衡,局部 PH改變,致毛細血管痙攣,局部供血減少,使組織缺血缺氧,局部出現(xiàn)水泡,形成硬結(jié)和潰瘍[1]]。柔紅霉素可通過拓撲通分異構(gòu)酶 插入 DN A破壞模板功能,干擾DN A和 RN A的合成,又可以生成自由基 ,對細胞具有高度的破壞性[2],對周圍血管有強烈的刺激性,使血管通透性增強,藥液容易滲漏至皮下組織,造成局部腫脹和疼痛,發(fā)生無菌性靜脈炎。而局部熱敷和按摩可使血管擴張,增加局部供血,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靜脈痙攣,從而減少藥物外滲和靜脈炎的發(fā)生。654-2為山莨菪堿的人工合成品,為膽堿受體阻斷藥,具有解除血管痙攣,松弛胃腸道平滑肌的作用,靜注后1~ 2min起效 ,t1/2約為40mim利用它能解除血管痙攣作用,在其藥理作用的時間內(nèi),輸注柔紅霉素藥液,接觸隱靜脈穿刺所引起的靜脈內(nèi)膜損傷及輸液針頭對局部血管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血管痙攣以及柔紅霉素藥液輸入后引起的血管痙攣,因而減輕藥液對血管壁的刺激及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直接損傷。從而減少藥液外滲、絕不疼痛、腫脹和靜脈炎的發(fā)生。柔紅霉素血管外滲致靜脈炎的另外原因,還有患者自身的血管脆性增強,由于 DA方案每隔20~ 30d化療一次,病人的周圍血管受到很大傷害,加之化療期間病人食欲差,嚴重嘔吐,病人往往營養(yǎng)不良,這又加重了血管的脆性 ,藥液易外滲,而熱敷和按摩能減低血管的脆性,從而減少藥液外滲的發(fā)生。由于柔紅霉素的毒性和白血病病人本身的特點,發(fā)生柔紅霉素滲漏和靜脈炎在所難免,靜注時除合理選擇血管,細心觀察病人反應(yīng)外,要特別注意識別早期滲漏現(xiàn)象。局部皮膚冰冷是液體外漏的先兆,早期表現(xiàn)沿靜脈血管走向處發(fā)紅、發(fā)熱、腫脹、疼痛,或沿血管走向變硬呈條索狀,血液不暢伴疼痛嚴重皮膚發(fā)黑壞死。一旦發(fā)生及時按滲漏后處理。
[1] 雷美榮,柯曉燕.柔紅霉素外滲處理新進展 [J].護理研究,2006,20(6):1505
[2] 王淑賢,胡亞濤.普魯卡因和654-2對榮紅霉素致靜脈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 [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