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霞
(??谑袐D幼保健院,海南 ???570203)
據(jù)資料顯示,目前在世界上約有3.4億人患者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在我國抑郁癥人群也超過了3 000萬,其中,女性患有抑郁癥的比例要比男性患抑郁癥高出一倍,如果每10個男人中有一人患有抑郁癥,則每5個女性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癥。尤其是體態(tài)肥胖的女性,患抑郁癥的機率更大[1]。研究人員曾經(jīng)對我國4萬名成年人的體重與抑郁癥的關系進行了跟蹤調查和匯總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肥胖能夠增加女性患抑郁癥的風險。同時,專家們還發(fā)現(xiàn),雖然心理問題不是必然存在于每個肥胖女性的身上,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普遍存在著自卑的心理,并且影響到正常的社交活動,同時由于飲食的不規(guī)律,而使心理方面的問題愈加嚴重,進而導致抑郁癥的發(fā)生[2]。針對該問題,筆者對肥胖女性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把我市某高校的1 402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身高、體重的測量,并計算身體質量指數(shù),篩選出肥胖組102例,年齡19~23歲,平均(21.4±1.9)歲,并選擇102例正常女性作為對照組,年齡18~23歲,平均(21.7±1.3)歲。
1.2 研究方法 測量女大學生的身高和體重,根據(jù)公式:女生的標準體質量(Kg)=(身高-100)×0.85。如果實際身體質量指數(shù)≤20%為正常,20%~30%為輕度肥胖,30%~50%為中度肥胖,≥50%為重度肥胖。
1.2.1 抑郁狀況調查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CES-D)評定被調查者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被調查者在1周內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抑郁感受的頻率做出評價,根據(jù)評分標準,指數(shù)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具體標準為:≤15分為無抑郁,16~19分為可能有抑郁;≥20分為有抑郁癥狀。
1.2.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ing rating scale,SSRS),共10 項,該量表將社會支持分為3個維度,即客觀支持、主管支持和支持利用度。量表測試總分一致性為0.93分,各條目一致性范圍在0.90~0.94分。各維度評分越高,表面感受的社會支持水平越高。所有的量表均在研究組的指導下完成。共發(fā)放問卷204份,收回問卷204份,回收率為100%。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完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組別女大學生抑郁程度的比較 肥胖組和對照組進行CES-D的測試后評分分別為(23.01±5.02)分和(17.58±4.49)分,肥胖組評分較對照組高,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38,P<0.05)。
2.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肥胖組和對照組填寫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后進行評分,肥胖組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個維度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肥胖組和對照組在社會支持評定方面的比較(±s,分)
表1 肥胖組和對照組在社會支持評定方面的比較(±s,分)
項目 肥胖組 對照組t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總社會支持8.88±2.63 19.77±4.81 8.73±2.14 37.38±9.58 11.21±3.86 23.19±4.99 10.85±2.21 45.25±11.06 1.62 3.84 1.53 3.19
2.3 肥胖女生抑郁與社會支持的關系 將肥胖組抑郁評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列,平均分為3個亞組,即高抑郁組、中抑郁組和低抑郁組。每組均34例。可發(fā)現(xiàn)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評分方面,高抑郁組<中抑郁組<低抑郁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肥胖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在社會支持評定評分的比較(±s,分)
表2 肥胖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在社會支持評定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客觀支持 主觀支持 支持利用度高抑郁組中抑郁組低抑郁組34 34 34 t P 8.38±2.24 9.28±2.45 10.14±2.65 8.85<0.05 19.21±3.29 20.19±3.74 22.09±3.79 5.29<0.05 7.82±2.15 8.65±2.50 10.32±2.29 6.54<0.05
2.4 抑郁指數(shù)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將肥胖組的抑郁指數(shù)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進行相關性分析,可得到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314、-0.337、-0.328、-0.351,這說明抑郁指數(shù)與社會支持存在顯著負相關(均P<0.05)。
3.1 女性產生抑郁癥的根本原因分析 中醫(yī)認為,女性的經(jīng)、孕、產、乳無不與氣血有關。經(jīng)、孕、產、乳數(shù)傷氣血,氣血、陰陽虧虛,腦神失養(yǎng),是本病發(fā)生的關鍵。女性在青春期,腎陰、腎陽多虧虛;經(jīng)前期多腎陽偏虛;妊娠期陰血下聚以養(yǎng)胎元,如營養(yǎng)攝入不足,極易致氣血虧虛;產時耗氣傷血;圍絕經(jīng)期腎精、氣血也已漸虧?,F(xiàn)代醫(yī)學中,認為抑郁癥產生的原因與青春期的女性生理發(fā)育快有較大關系,雖然生理發(fā)育較快,但是心理上的發(fā)育仍然有些滯后,卵巢功能的發(fā)育尚不完全,雌激素水平較低造成女性容易產生抑郁和焦慮的情緒。在女性懷孕期間,以及生產后其皮質類固醇和甲狀腺素會突然下降,對心理和情緒造成影響;同時,處在更年期的女性雌激素會明顯的下降,體內的兒茶酚胺減少,進而影響大腦和心理的活動[3-4]??偟膩碚f,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結構,在一生中有三個階段會使雌激素產生很大的波動,即經(jīng)前期、產后及圍絕經(jīng)期。尤其是在產后期和圍絕經(jīng)期的影響最為明顯,而從醫(yī)學資料的總結來看,這兩個時期也是女性抑郁的高發(fā)期,因此,近年來,關于抑郁癥與女性雌激素之間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而雌激素因何會成為導致女性多發(fā)抑郁癥的原因,目前仍然在研究中,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察和研究[5]。
3.2 肥胖女性的抑郁心理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組和對照組相比,抑郁評分較高,這說明肥胖女性心理還是存在一定問題。與正常體重的人群相比,肥胖的女性往往存在著一些不良的心理行為,肥胖的女性更容易有違紀和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部分行為還帶有不成熟的表現(xiàn),說明肥胖的女性在情緒上穩(wěn)定性差,容易被惹怒;同時,肥胖女性在軀體癥狀上,表現(xiàn)出焦慮、退縮等癥狀。這是由于肥胖女性本身在體型方面不美觀,活動不便,尤其是在集體活動中,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的女性長期處于心理壓抑的狀態(tài),缺乏理想和保護,經(jīng)常對家庭產生過度的依賴。大量的資料表明,與體重正常的人群相比,肥胖女性在自我評價方面,明顯表現(xiàn)出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心等自卑的現(xiàn)象,而所表達出來的情緒,也多為悲傷、孤單、緊張、壓抑等[6]。
3.3 抑郁心理與社會支持 本文中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會支持總分上,肥胖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并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肥胖女性抑郁程度與社會的支持存在密切的關系。這主要與肥胖女性存在的不良心理行為有關,因為肥胖女性在體型方面的不美觀和活動不便,尤其是在集體活動中,經(jīng)常會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受到排擠和嘲笑,影響到他們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長期下去,他們參加社交活動越來越少,參與社會的能力越來越差,從而導致自卑、恐懼等心理行為。
3.4 關注肥胖女性 抑郁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人們心理的一種情緒,在人生中,總是會有或長或短的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抑郁情緒,而抑郁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發(fā)病率已經(jīng)達到了11%。輕度的抑郁癥,往往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的心情低落,對生活和事物都缺乏興趣,思維遲鈍,語言減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喜歡獨處,拒絕與外界溝通。嚴重的情況下,會伴有身體的不適,如失眠、頭痛、頭暈、胃腸不適等癥狀。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白領,長期受到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壓力,因此也成為了抑郁癥的高發(fā)人群。肥胖女性的抑郁心理與身體、社會等諸多因素有關,主要還在于他們心理素質。社會應該給予她們尊重、支持和理解,并且在提供客觀支持的同時,不斷增強和培養(yǎng)肥胖女性對社會支持的主觀感受,積極引導她們在面對困難時積極爭取和接納他人的支持,而不是回避和拒絕別人的幫助,同時更要對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以便能夠更好的為肥胖女性患者提供心理服務和幫助。
[1]劉學哲.肥胖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2):113-114.
[2]劉琴芳.運動減肥的機制及運動處方[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11):61-64.
[3]陳 燕,孫 偉.肥胖與慢性腎臟病患者冠狀動脈疾病的關系[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0,9:805-807.
[4]趙蘭青.女性抑郁從虛論治[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7):100-101.
[5]沈 強,彭皓均.春季剛走,抑郁仍未遠行——抑郁篇之一:中西合璧,標本兼治[J].家庭藥師,2010,6:46-48.
[6]李米環(huán),李國強.中老年女性營養(yǎng)及體力活動問卷的信效度評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3):35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