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彩云,宋紅梅
(海南省中醫(yī)院急診科,海南 ???570203)
20%甘露醇臨床使用相當廣泛,是首選的脫水劑、利尿劑,因藥物濃度高和微粒大,使用中又強調快速滴注,易致血管壁細胞脫水,變性,管壁變硬,彈性消失,管腔閉塞,使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引發(fā)靜脈炎。李娜等[1]報道反復滴注甘露醇2 d內靜脈炎發(fā)生率為45.69%,2 d后為100%。臨床常用硫酸鎂濕敷治療靜脈炎。我科使用美寶濕潤燒傷膏(MEBO)濕敷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門診及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25~69歲,平均52.6歲。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及靜脈炎程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治療組 換藥前,將創(chuàng)面上的藥物及液化物用生理鹽水拭去,再將美寶濕潤燒傷膏外涂,厚度約1 mm,面積大于邊緣1~2 cm,取暴露療法,每4~6 h換藥。不宜暴露的地方用無菌紗布覆蓋,為1次/d,保留24 h,5 d為一個療程。
1.2.2 對照組 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于病變部位,紗布稍大于患處,30 min/次,3次/d,5 d為一個療程。兩組均治療5 d后觀察局部情況并記錄。
1.3 判斷標準
1.3.1 靜脈炎的判斷標準 靜脈炎的判斷標準參照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標準[2]:0級:無痛。Ⅰ級:疼痛紅或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級:疼痛、紅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級:疼痛、紅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
1.3.2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治療后局部皮膚紅、腫脹、疼痛及血管走向條索狀硬結消失;有效:治療后局部皮膚紅、腫脹、疼痛及血管走向條索狀硬結變軟或維持現(xiàn)狀;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改善。治愈加有效為總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分析軟件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兩組治療效果見表1。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根據(jù)人體解剖學,靜脈血管壁分為三層:外層為疏松的結締組織,中層為纖維組織,內層為懸掛于靜脈壁內的上皮細胞。靜脈炎是一種常見的靜脈注射并發(fā)癥,是靜脈壁一層或幾層發(fā)炎,靜脈內膜受到刺激即是靜脈炎的第一個癥狀(觸痛),若有皮膚顏色改變(發(fā)紅),說明刺激已波及到中膜、外膜、皮膚表皮及真皮,后期靜脈變硬,呈條索狀。中醫(yī)認為,靜脈炎的發(fā)生為氣滯血瘀,毒結凝滯于血脈,致使局部脈絡、氣血運行不暢,治療當以清濕熱、化瘀血、散結脈為主。
濕潤燒傷膏主要成分為黃芩、黃柏、黃連、地龍、罌粟殼,前三味中藥據(jù)《中藥大辭典》載:其性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生肌的功能。濕潤燒傷膏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軟化血管壁、去腐生肌的功效,可使局部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huán),增強組織代謝,利于創(chuàng)面修復[3]。硫酸鎂具有鎮(zhèn)靜和改善血管及小動脈痙攣的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組織的炎性水腫。但紗布上的水分蒸發(fā)快,使?jié)穹髸r間短,藥效難持久,易形成結晶,對皮膚產(chǎn)生刺激,患者活動時外敷的紗布易脫落浸濕床單衣物后變硬,影響舒適感[4]。臨床證明濕潤燒傷膏濕潤燒傷膏外敷治療靜脈炎療效肯定,操作簡便,減輕患者痛苦,優(yōu)于臨床常用硫酸鎂濕敷方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1]李 娜,孫曉紅.甘露醇致靜脈炎的護理進展[J].吉林醫(yī)學,2007,28(1):132-134.
[2]梁月香,卞素琴.使用動靜脈留置針靜滴甘露醇的護理體會[J].護理進修雜志,1997,12(9):39.
[3]徐祥榮.“燒傷學科帶頭人”高級學術研修班學術演講[J].中國燒傷創(chuàng)瘍雜志,1997,9(3):25-53.
[4]何蓮君,駱華芳.硫酸鎂濕敷加透明敷貼包裹治療靜脈炎的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8,5(19):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