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榮華
(澧縣澧州醫(yī)院 湖南常德 415500)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微小非活性生長的微生物,可以導致血液、神經、消化、循環(huán)、泌尿等多系統(tǒng)及皮膚的病變[1]。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ma pneumonia pneumonia,MPP)是小兒肺炎的常見類型,屬于間質性肺炎,患兒多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劇烈咳嗽、咽痛等癥狀[2],同時伴有廣泛多器官的肺炎并發(fā)癥,與支氣管哮喘的發(fā)作密切相關,本文介紹我院應用阿奇霉素聯(lián)合α-干擾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患兒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在3個月~3歲之間,平均(2.1±0.4)歲,對照組患兒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在4個月~3歲之間,平均(2.2±0.5)歲,患兒主要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干咳,繼而咳嗽加重、轉為陣發(fā)性頻咳,熱型不規(guī)則,肺部以呼吸音增粗或減弱,伴有肺部啰音。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兒入院后行血清支原體(MP-IgM)測定,選擇MP-IgM陽性、X線檢查以片狀陰影為主結合臨床表現(xiàn)確診支原體肺炎。對照組患兒糾正缺氧、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止咳化痰,應用VitB6、顛茄合劑等藥物預防胃腸道不良反應,應用阿奇霉素10mg/(kg·d),靜脈給藥,3d后改為口服1g/d,連續(xù)治療7d,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α-干擾素100U溶于生理鹽水5mL中霧化吸入,1次/d,連續(xù)治療10d,比較2組患兒臨床療效。
顯效:患兒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消失,末梢血白細胞總數、中性粒、淋巴細胞恢復至正常水平,胸片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肺部體征明顯改善,末梢血象有改善但未恢復正常,X線示肺部炎癥減輕未完全吸收;無效: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無減輕,末梢血象及胸片無改善[3]。
表1 2組患兒療效比較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人數×100%。
2組患兒療效比較,見表1。
近年來,支原體肺炎成為兒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呈全球性分布,支原體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其致病方式主要是逃避氣管粘膜纖毛的清除作用和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并釋放過氧化氫等有害物質造成粘膜上皮和纖毛的破壞,細胞因子和細胞免疫反應在支原體肺炎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純罕憩F(xiàn)為持續(xù)性高熱和刺激性干咳為主,咳嗽頑固而劇烈,夜間明顯,肺外癥狀較多,可能與學齡前兒童免疫系統(tǒng)日趨完善有關系[4]。阿奇霉素是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能通過阻礙轉肽過程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并可引起侵入吞噬細胞內,轉送到感染部位,使感染細胞內藥物濃度高于非感染細胞。α-干擾素是人類和動物細胞在受到適宜刺激條件下產生的微量、具有高活性的糖蛋白,其細胞因子是生物體內重要生物調節(jié)因子,基本功能是細胞識別和感應外來核酸并產生生物學效應[5],具有對裂殖細胞抗增殖的效應,對某些細胞可直接溶解活性、自然殺傷細胞的細胞毒性增殖、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增殖等生物活性和誘生機能。阿奇霉素聯(lián)合α-干擾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滿意,值得在臨床推廣。
[1]羅會文.小兒支原體肺炎83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5(1):16.
[2]汪復,朱德妹.上海地區(qū)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8,2(1):1~9.
[3]周英,何君.阿奇霉索聯(lián)合α-干擾素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廣州醫(yī)學,2009,30(6):62.
[4]趙玉歧,孫寶華,王瑞芬.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59例臨床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8,16(9):57.
[5]韓旭,辛德莉.肺炎支原體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索的耐藥機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1:11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