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偉 宋俊榮 王毅 張亞平 賈桂叢
冰凍單采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升高血小板功效,不良反應少,可以治療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礙的各種疾病和外科手術等,但冰凍單采血小板的制備要求高、操作嚴格,同時復融時可能會出現(xiàn)絮狀物而報廢,出現(xiàn)絮狀物的原因有纖維蛋白析出和血小板損傷,這兩個因素相互影響[1]。本文通過對冰凍單采血小板的復融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可能出現(xiàn)絮狀物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從而減少冰凍單采血小板的報廢。
1.1 對象 河北省血液中心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的4238袋冰凍單采血小板。
1.2 儀器和試劑 血細胞分離機MCS+,-80℃低溫冰箱,血小板恒溫振蕩保存箱,電熱恒溫水浴箱,PH-IA型恒溫循環(huán)解凍箱,血小板保護劑二甲基亞砜(DMSO)。
1.3 方法
1.3.1 選擇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的獻血者,應用MCS+血細胞分離機及配套的管道器材,采集制備成新鮮機采血小板。從血小板留樣管的接口處按0.5 ml/min的速度緩慢加入DMSO,使其最終濃度達到5%,然后-80℃低溫冰箱冰凍保存,保質期為1年。
1.3.2 冰凍單采血小板的解凍 從-80℃低溫冰箱中取出冰凍單采血小板,檢查無誤后,迅速放入42℃的恒溫水浴箱中,并用雙手輕輕搖動血袋,使冰凍單采血小板能迅速融化,4~7 min后取出。2010年12月改用恒溫循環(huán)解凍箱融化,設定溫度41℃、時間8 min,恒溫循環(huán)水浴自動融化。融化后的血小板在日光燈下肉眼觀察無絮狀物、顏色為淡黃色、帶有云霧狀的、均勻一致的血小板混懸液為正常,可以發(fā)往臨床使用。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238袋冰凍單采血小板情況 有4238袋冰凍單采血小板復融,有3887袋已用于臨床,351袋出現(xiàn)絮狀物報廢,復融后出現(xiàn)絮狀物比例為8.28%。2002年有9袋輕脂的冰凍單采血小板復融后4袋出現(xiàn)絮狀物;3袋采集不順利的冰凍單采血小板復融后2袋出現(xiàn)絮狀物。
2.2 選擇采集24 h以內和24 h以后的機采血小板冰凍,復融后出現(xiàn)絮狀物的比較 見表1。
表1 采集24 h前后絮狀物比較
2.3 用恒溫水浴箱手動融化和恒溫循環(huán)解凍箱自動融化出現(xiàn)絮狀物的比較 見表2。
表2 不同融化方法絮狀物比較
2.4 機采血小板的冰凍保存溫度 幾年間由于外界原因造成低溫冰箱幾次大的溫度變化,冰凍血小板復融后出現(xiàn)絮狀物的比較。見表3。
表3 不同水溫絮狀物比較
根據(jù)冰凍單采血小板制備、保存、融化過程及冰凍單采血小板本身的特點,分析總結出現(xiàn)絮狀物的原因有。
3.1 血小板供者因素 脂肪血的機采血小板和靜脈穿刺不順利的機采血小板冰凍復融后易出現(xiàn)絮狀物。這有可能是脂肪顆粒影響藥物對血小板的冰凍保護,同時也影響血小板的冰凍速度、激活血小板的凝集功能、損傷破壞了血小板。目前血液中心已在采集前的血標本化驗時選擇無脂血的合適供血者。
3.2 冰凍單采血小板加入DMSO的速度和濃度 DMSO是一種強極性的有機溶劑,以原型通過腎臟或以硫化物的形式經肝臟排出體外。有報道和實驗證實,隨著DMSO濃度的增加,DMSO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的抑制逐漸增加,當DMSO的濃度達5%時,聚集功能抑制顯著,其聚集強度接近零[2],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血小板的損傷和活化。DMSO加入過快可以使局部高熱,可導致血漿蛋白變性,使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同時DMSO進入血小板細胞內過快,使血小板的膜內外滲透壓急速變化,會對血小板膜造成化學性損傷,使冰凍血小板復融后易出現(xiàn)絮狀物。因此在加入DMSO時,速度要慢,一邊加藥一邊充分搖動血袋,避免局部過熱和血小板的損傷。
3.3 機采血小板采集后選擇冰凍時間 血小板在體外保存過程中,其數(shù)量、形態(tài)、生化和功能均會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稱為保存損傷。其原因是保存過程中血小板被激活及血小板發(fā)生能量代謝障礙所致。有實驗表明,盡管保存5 d的血小板與0 d的血小板計數(shù)沒有明顯差異,但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血小板的活性在逐漸改變,保存期末血小板的PH值下降顯著,LDH水平逐漸增高,血小板凋亡數(shù)逐漸增加,CD62P的表達也逐漸增高[3],因為血小板是無核細胞,在儲存中是無氧代謝,以分解葡萄糖供能產生LDH和CO2,使pH值下降,不利于血小板的存活[4]。因此血小板冰凍前保存時間不宜太長,否則易造成血小板的代謝性損傷,若再冰凍保存,復融后易出現(xiàn)絮狀物。
3.4 機采血小板的冰凍保存溫度 幾年來通過實踐觀察,冰凍單采血小板時一次不要冰凍太多,在低溫冰箱放置時,袋與袋之間要有間隙,要保持水平放置,否則會影響血小板的降溫速率,尤其是在血小板的袋內溫度達到-15℃ ~-40℃時,不同的降溫速率對冰凍血小板的影響最大,其中-0.5℃/min~-4℃/min的降溫速率對血小板的損傷最?。?]。冰凍血小板時加入的DMSO能迅速進入血小板的細胞內,保護血小板使得血小板細胞內冰晶形成溫度在-35±4℃,若保存溫度波動較大,血小板胞內冰晶反復形成對血小板造成機械性損傷,導致復融后易出現(xiàn)絮狀物。因此儲存冰凍血小板過程中,不能隨意改變保存溫度,只有恒定的溫度(-80±4℃)才是保證血小板質量的關鍵[6]。
3.5 冰凍單采血小板的復融溫度 有資料顯示,冰凍單采血小板的融化溫度控制在37~42℃之間為宜[1],用恒溫水浴箱融化冰凍血小板時,雙手拿著血袋兩端輕輕搖動,水浴箱內的水要足量多,以利于冰凍血小板盡快融化,在此期間切忌用手指捏搓血袋,以免損傷血小板。如果水浴箱溫度太低,則會延長融化時間,增加血小板的損傷和激活;溫度太高,則造成血漿蛋白變性和血小板的破壞。復融過程慢或溫度太低,都可能導致冰晶形成而影響血小板的質量,造成絮狀物[7]。改用恒溫循環(huán)解凍箱自動融化,可確保溫度的恒定,降低絮狀物的發(fā)生。
3.6 其他因素 在實踐工作中發(fā)現(xiàn),冰凍單采血小板融化后需用保溫設備運輸并盡快輸注,特別是在冬季,復融后的機采血小板不要和溫度低的金屬桌面、器皿等物品接觸,否則易出現(xiàn)絮狀物;制備冰凍血小板的血袋規(guī)格,用容量為600 ml和1000 ml的血袋制備的冰凍單采血小板,復融后出現(xiàn)絮狀物的比例分別為7/50和1/60。這可能是由于血袋的容量大,在冰凍過程中表面積大,降溫速率快,使血小板順利通過其敏感溫度區(qū)域,而在復融時接觸水浴面積亦大,融化時間短,對血小板的損傷小,因此復融后不易出現(xiàn)絮狀物;低溫冰箱存貯量大和冰箱周圍溫度高、空氣不流暢時,低溫冰箱降溫速率慢,出現(xiàn)絮狀物幾率亦會增加。
總之,制備高質量的冰凍單采血小板,血源的篩選、血小板的采集是基礎,DMSO的加入技術、血小板冰凍時間的選擇、冰凍保存和融化血小板的溫度是關鍵,復融是否成功是結果。
1 丁國良,趙樹華,伍珍,等.冰凍血小板中出現(xiàn)絮狀物的原因分析.臨床輸血與檢驗,2004,6:114-116.
2 賴東生,陳岑.二甲基亞砜(DMSO)對血小板體外聚集功能的影響.中國輸血雜志,2004,17:446.
3 聶詠梅,付涌水,江朝富,等.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常溫保存期血小板的數(shù)量及功能變化.中國輸血雜志,2005,18:209-210.
4 紀云鵬,唐榮才,蔡莉,等.冰凍機采血小板的質量觀察.臨床輸血與檢驗,2005,17:278-279.
5 劉小雯.溫度波動對血小板冰凍質量的影響.臨床輸血與檢驗,2003,5:129.
6 劉景漢,歐陽錫林,等.低溫保存的血小板胞內冰晶形成溫度測定.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2,10:574.
7 張燕愛,王長今.冰凍單采血小板復融出現(xiàn)絮狀物凝塊情況分析.鄖陽醫(yī)學院學報,2006,6,2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