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東,王元松,蘇秀海,王曉蘊,蘇 陽,田風勝,遲秀娥,段洪波,閆國強
代謝綜合征是以胰島素抵抗為基礎,由于葡萄糖、脂類等一系列代謝異常引發(fā)的一組病癥,包括高血糖、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癥等。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7年公布中國人代謝綜合征的標化患病率為9%~12%[1],因為它包含了多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所以代謝綜合征的防治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2007年7月—2008年12月應用清熱祛濁膠囊從痰濕瘀熱治療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52例,現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代謝綜合征診斷參照2004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建議的標準[1]。具備以下4項組成成分中的3項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體重指數(BMI)≥25.0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2 hPG)≥7.8 mmol/L,及(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③高血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140/90 mmHg,及(或)已確認為高血壓并治療者;④血脂紊亂,空腹血三酰甘油(TG)≥1.7 mmol/L,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 mmol/L(男)或<1.0 mmol/L(女)。
1.2 一般資料 52例患者均來自我院糖尿病科門診,符合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男31例,女21例;年齡25歲~67歲;糖尿病史1個月至15年??诜堤撬幹委熣?2例;胰島素或者合用口服降糖藥者16例;初發(fā)病者14例。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原治療基礎上加服清熱祛濁膠囊(河北省藥物注冊批準文號:冀藥制字Z20070040),5粒,每日 3次,療程3個月;不增加其他影響本病療效的藥物,不增加原有降糖、降壓、調脂藥物用量。清熱祛濁膠囊藥物組成:桑白皮、黃連、知母、枳實、澤瀉、茯苓、大黃、紅花、川牛膝、山藥。按照處方一日劑量加工成15粒膠囊。
1.4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FPG、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肝功能、血壓、體重、腰圍等指標變化,計算體重指數(BMI)。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代謝綜合征4項組成成分中的3項以上或全部有效者;有效:代謝綜合征4項組成成分中的2項以上有效者;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者。血糖、血壓、血脂的單項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執(zhí)行[2],肥胖療效判定參照1997年全國第五屆肥胖病研究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3]。
全部52例患者經治療3個月后,可以明顯地降低血糖、血壓、體重,改善血脂異常;部分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酸、肝功能有所改善(資料不全,未行統(tǒng)計)。經治療顯效24例,有效19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2.7%。單用清熱祛濁膠囊時無低血糖反應發(fā)生;少數患者服藥后自覺胃脘不適,改為飯后服用可以緩解。詳見表1。
表1 52例患者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變化(±s)
表1 52例患者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變化(±s)
時段 n FPG mmo1/L 2 hPG mmo1/L HbA1c%TC mmo1/L TG mmo1/L LDL mmo1/L HDL mmo1/L SBP mmHg DBP mmHg BMI kg/m2治療前 52 9.08±1.87 14.52±2.95 8.38±1.90 5.27±0.48 3.78±1.093.82±1.170.97±0.38 136.1±16.5 88.6±8.9 28.16±4.21治療后 52 7.46±1.54 10.32±2.39 7.13±1.34 4.88±0.62 2.14±0.632.61±0.841.08±0.44 129.4±13.7 85.1±6.7 26.33±3.49 P<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5 <0.01 <0.05 <0.05
代謝綜合征多與中醫(yī)消渴、眩暈、痰濁、胸痹、肥胖等相關,先前對此雖無系統(tǒng)論述,但近來諸多中醫(yī)藥學者依照中醫(yī)理論對其病機和治療進行了有益的探討,開始嘗試從痰、濕、瘀、熱論治代謝綜合征[4]。并且已經在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動物實驗中得到了證實。
3.1 中醫(yī)病機探討 代謝綜合征與先天稟賦不足及后天多食少動有密切關系[5]。病位主要涉及脾、肝、腎三臟。因脾失健運、肝失疏泄、腎不溫煦,從而造成痰濁停滯、氣機壅塞、血瘀脈阻、水濕不化。若邪濁久留不去,則化熱化火,耗氣傷津,終成虛損,變生他證。其中痰濁、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貫穿疾病始終,導致了多種代謝異常。而依據代謝綜合征的不同病機變化可劃分出不同階段:早期癥狀隱匿,邪實為主,為熱、為濕、為痰、為瘀;中晚期變證叢生,臟腑虛損、脈絡瘀阻,邪實存在,正氣漸虛,屬虛實夾雜。
3.2 清熱祛濁膠囊方解 桑白皮歸肺經,清瀉肺火。黃連歸心脾胃膽大腸經,清中焦?jié)駸?。知母歸肺胃腎經,瀉胃火滋胃陰,瀉腎火滋腎陰。三藥合用共為主藥可瀉三焦實熱、濕熱、虛火。枳實歸脾胃大腸經,化痰消積。澤瀉歸腎膀胱經,瀉水濕,行痰飲。茯苓歸心脾腎經,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三藥合用為臣,可健脾滲濕,行痰消積。大黃歸脾胃大腸肝經,可下瘀血,又清瘀熱。紅花歸心肝經,活血通脈,可用于瘀熱郁滯。山藥歸脾肺腎經,補脾肺腎之氣,又補脾肺腎之陰而兼顧本虛。川牛膝歸肝腎經,補益肝腎,活血祛瘀,能導熱下泄,引血下行,為使藥。全方共奏清熱利濕、滌痰祛瘀之功。
自擬清熱祛濁膠囊從痰、濕、瘀、熱論治代謝綜合征,符合中醫(yī)理論和現代藥理研究[4],療效確切。但是因代謝綜合征除了具有痰、濕、瘀、熱等標實以外還存在本虛,所以如何探討其內在相關的病機和共同的啟動因素,以指導中醫(yī)臨床,還是今后需要解決和完善的課題。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xié)作組.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156-161.
[2]任德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73;85;233.
[3]危北海,賈葆鵬.單純性肥胖病的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8,18(5):317-319.
[4]李文東,蘇陽,崔榮崗.中醫(yī)從痰濕瘀熱論治代謝綜合征的研究近況[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09,31(4):376-377.
[5]張劍.2型糖尿病中代謝綜合征病機證候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